青少年电子产品“排毒指南”
2025/10/15 | via. 媒体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节选
摘要:我们深知暴露在蓝光下会引发睡眠障碍,也清楚网络诱骗、色情信息和社交媒体深不可测的危险性。
作为青少年的父母,我们艰难地应对着孩子与科技的双重挑战。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各种电子“小玩意儿”已成为他们身体的延伸。
青少年并不像成年人那样,将生活分为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对他们而言,电子设备带给他们的就是生活的全部。微妙之处在于:生活的一部分发生在屏幕里,另一部分则在现实世界里延续。
夜晚是最“要命”的时刻之一,尤其是夏季,这是一个最容易让家长放松警惕的季节。我们深知暴露在蓝光下会引发睡眠障碍,也清楚网络诱骗、色情信息和社交媒体深不可测的危险性。
确实有些青少年把智能手机用作闹钟,也有一些孩子会熬夜看手机到凌晨,他们会浏览各种内容,无休止地滑动屏幕。这种行为被称为“吸血鬼式熬夜”,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偷走孩子们的睡眠。
乍看之下似乎也无大害:不过是通过娱乐消遣消磨夜晚时光,几乎不会产生什么恶果。但事实并非如此,问题远比看上去复杂得多。心理学家格洛丽亚·R·本说:“过度推迟睡眠时间不单单意味着晚入睡,更会扰乱调节我们休息的生物节律。重要的不仅是睡眠时长,更是睡眠质量和作息规律性。”
改变睡眠习惯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因此即使睡眠时长不变,精力也无法得到充分恢复,第二天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疲劳和易怒等症状。专家指出,若长期维持这种作息模式,将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影响学业表现,还会影响情绪健康。
孩子们要求家长允许他们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的一个理由是,他们不觉得困。在假期里,没有必须遵守的作息时间,他们可能整天都待在家里不出门——他们精力充沛,永远觉得睡觉都是在耽误娱乐的时间。但格洛丽亚指出,“这样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熬到深夜都不睡,更不是沉迷手机的理由”。
她建议家长引导孩子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让他们开展能真正激发他们热情的活动,这能帮助他们健康地消耗精力,从而更享受休息的时光”。
将所有责任归咎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及其制造的无穷无尽的短视频和海量照片显然有失公允,更不能认为作为家长的我们过去从未被动地消费过内容。父母们也曾沉迷于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却从未深入思考过那些内容。区别在于,短视频的内容设计追求快速抓眼球,虽能瞬间吸引注意力,却难以维持持久关注。结果就是我们可能不知不觉就耗费了大量时间消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