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许志华谈出海:让国外消费者认中国品牌很难,但第三世界先给了机会
2025/09/19 | 作者 王涵 | 编辑 崔陆鹏
摘要:国外消费者在逐渐接受中国品牌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贸易格局与快速迭代的消费需求双重作用下,中国鞋服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其中聚焦功能性与场景化的细分赛道,正逆势释放强劲增长活力。
过去以“基础穿着”为核心的鞋服消费逻辑,如今已向“专业适配”“情感价值”“可持续属性”多维升级,户外鞋服、轻量化运动服饰、职场通勤功能装等品类,正加速渗透大众生活场景。
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近3成消费者表示在大多数日常场景中会青睐于穿着运动鞋服,并且超40%消费者习惯于在3-6个月购买一次运动鞋服。超六成消费者认为舒适度是选购运动服饰时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购买运动鞋则更看重功能用途。2023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已跃升至4926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989亿元。
作为中国鞋服行业赛道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匹克从专业篮球鞋品类打开运动爱好者市场,随后不断向潮流休闲服饰、家庭亲子运动装备及户外功能服饰领域延展,在运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2025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第21届夏季年会上,《凤凰周刊》采访到匹克CEO许志华,围绕消费趋势、产品创新、产业生态与未来布局等话题展开对话。
匹克CEO许志华
追求质价比,但性能更重要
《凤凰周刊》:在当下新消费浪潮中,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较以往发生了变化。从您的观察来看,这些变化呈现出哪些具体特征?
许志华:鞋服行业的消费者有两个变化比较明显。第一个是,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会更突出,这不只是指产品价格做减法,更要追求质量,本质上是大家对高性价比的需求更明确了。第二个是,行业里的专业化需求会越来越强。简单来说,过去很多用户买体育产品,可能只是出于泛运动需求,甚至是“伪运动”场景,但现在不一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是真正参与运动的爱好者,他们对产品的专业化要求自然就更高。
《凤凰周刊》:运动鞋服行业正处于“存量竞争+消费迭代”的双重阶段,您认为行业目前面临的挑战都有哪些?
许志华:当下行业的挑战,本质是用户需求变化带来的适应性考验,企业必须跟上需求趋势。首先,过去行业多聚焦泛运动场景,现在则需切入更多细分场景,即便不同场景存在部分共性需求,但用户洞察与体验仍有显著差异,企业要适应这种差异,内部团队就不能再依赖“一人多事”,而需向更细化的分工转变。
其次,面对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很多企业会直接陷入“价格内卷”,但单纯压价最终会导致利润流失,所以核心仍需在“性”(产品力)上突破。对我们行业而言,“性”的提升关键在两点:一是科技,要研发真正让用户有感知的技术;二是设计,要打造更个性化、更贴合细分场景的产品。而这些都要求团队具备更强的专业性。
《凤凰周刊》:现在有很多鞋服品牌会根据各种细化的场景去做一些产品,匹克有怎样的策略?
许志华:我们目前正尝试通过建立生态圈拓展更多品类,从而更细化地满足用户需求。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推进存在一定难度,因此生态圈模式是关键路径。目前在羽毛球拍、游泳相关产品等领域,我们已开展尝试,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凤凰周刊》:您如何看待新消费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这一现象?
许志华:竞争和共生应在新消费企业中同时存在。在中国市场,任何细分领域乘以14亿人口的基数,即便看似微小的领域,也能形成可观的市场规模。基于这一市场特征,任何领域都不会仅有单一玩家,更不会长期局限于少数参与者,而是会呈现多主体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
如果某一赛道参与者较少,仅能说明该赛道当前市场规模较小,而非缺乏竞争;从长期来看,随着市场发展,各领域必然会吸引更多参与者,形成多元竞争、共生发展的态势。企业应始终保持开放心态,坚信市场主体间可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国际化推进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凤凰周刊》:您是如何看待出海的?会觉得海外市场是一个新机会吗?
许志华:从战略层面,我们也在重点规划打造国际品牌、将产品推向全球,这是创始人也就是我父亲一直以来的梦想与夙愿,所以我们始终坚定走国际化路线。现在回头看,这条路的方向绝对正确,但路径必然是最艰难的,充满了挑战。毕竟要让国外消费者认可中国品牌,需要漫长的市场教育过程,我们相当于选择了一条艰辛且具挑战性的道路,但这也是实现国际化最根本的路径,显然并不容易。
《凤凰周刊》:匹克在这方面有什么布局和规划吗?
许志华:匹克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虽仍处于初期阶段,但线下渠道的基本框架已搭建完成。我们在海外通常会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这些合作伙伴会向我们反馈当地市场的需求,我们再根据这些需求调整产品,以更好地适配海外市场。
《凤凰周刊》:匹克想要出海到哪些国家?您觉得难度大吗?
许志华:未来的计划是深耕第三世界国家市场,比如东南亚、中东、北非以及东欧等区域。其实伴随中国平台的海外拓展,企业可依托平台进入海外市场,相比单个企业独立出海的高难度,这种模式能显著降低出海门槛。
《凤凰周刊》:匹克还有想要开拓的海外渠道吗?
许志华:从海外主流平台来看,亚马逊仍是当前规模最大的渠道。但要在亚马逊平台实现突破,需采用适配平台规则的运营策略。不过,亚马逊对入驻企业的海外仓等配置有明确要求,这对企业的供应链布局提出了一定挑战。
亚马逊对海外仓的要求,反而成为匹克的优势,因为匹克在部分海外市场已布局经销商资源。当然,现有经销商多擅长线下业务,若需拓展亚马逊这类线上渠道,也是不小的挑战,但我认为这是个机会。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