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导致“节衣缩食”?洪灏:过去20年房价上涨时消费占比并没有上升
2025/08/13 | 记者 曹蓓
摘要:消费的问题不仅仅是最近几年产生的问题,而是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现在提出的理论并不一定能完全解释中国的消费模式。
随着8月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新一轮旨在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国补”正式启动。
本次针对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的贴息政策,引起舆论广泛讨论。
“要提振消费,必然要有思维模式的转化,从以前的计划型思维转化成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思维。如果消费起来了,消费自然会形成一个终端的需求,刺激供给端消费,否则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8月13日的2025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经济学家洪灏在谈到当前中国的消费问题时称。
以供给侧的调整来达到计划的增速,和以市场自发的调整(居民家庭端根据自己家庭开支多少来进行消费)来达到社会增速,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必然后一种增速比前者增速要慢,但是后一种模式的经济周期波动会远远低于前一种计划性思维的经济模式。”
洪灏指出,消费的问题不仅仅是最近几年产生的问题,而是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现在提出的理论并不一定能完全解释中国的消费模式。
有观点认为近几年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个人居民家庭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进而大家节衣缩食,“其实在过去20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时候,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并没有上升,甚至有时候是下降的。”洪灏说。
他还提到,尽管大家感觉今年的消费不足,但是港股今年的消费概念股,包括A股的消费概念板块都跑得非常好,比如港股新消费三剑客:泡泡玛特、蜜雪冰城和老铺黄金。
“所以中国人并不是不消费,或者说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看消费:一个是长期的、趋势性的消费升级或者降级,这跟人口趋势、房地产价格走势,跟整个中国房地产板块的周期息息相关。按照现在来看,人口趋势是非常难逆转的。房地产的趋势,短期也很难发生趋势性的改变。因此从长期趋势的角度来看,要有更新的思维解决消费下降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如何从一个计划型增长的经济性的思维,改变成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消费型经济。
除此之外,周期性的消费下降,跟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息息相关。如果在每一个短周期(3年到4年)的运行中,看到一些新的政策,相信周期性消费下行的压力,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