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潮玩, 争去东南亚“炸场”
2025/09/15 | 记者 王涵 | 编辑 张轶骁
摘要:若想将国内这套成熟的供应链逻辑完整复刻到海外市场,仍需经历一段培育期。
当中国潮玩带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叩击全球市场,一场奇妙的共振正在发生。
8月1日,曼谷西康广场上,52TOYS新店的玻璃门还没完全推开,提前几小时排起的长队已蜿蜒成贪吃蛇。年轻人举着手机对准橱窗里的NOOK和CiCiLu首发新品,一阵狂拍。
一周后,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8月8日,坐落于曼谷地标性商圈暹罗天地的泡泡玛特旗舰店盛大开业,人们纷纷与入口处4米高的MOLLY泰国限定雕塑合影。
据高盛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潮玩在海外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上升至2025年的18%。
曾几何时,万代或是乐高在哪个城市开起大店,总能引来万众瞩目。如今,风水轮流转,终于轮到中国潮玩执掌流量密码。
东南亚开店,中国潮玩的必经之路
去东南亚开店,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国潮玩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以52TOYS为例,2019年,其便借助当地经销商的资源敲开了泰国市场的大门。今年8月新开的门店,已是52TOYS在泰国的第7家品牌店。
名创优品旗下的TOPTOY也盯上了这块热土,2024年10月,在曼谷开出了首家线下门店。
泡泡玛特更是把东南亚当成海外“主战场”。2024年年报显示,泡泡玛特东南亚市场收入达24.03亿元,占港澳台及海外总收入的47.4%,较2023年同比增长619.1%。泡泡玛特方面对《凤凰周刊》表示,泡泡玛特目前已在泰国有12家线下门店。
潮玩企业密集布局,一时间,东南亚市场成了必争之地。
52TOYS副总裁及海外事业部负责人金勋给出了最直接的原因,“东南亚,尤其是泰国,是我们最为重视的海外市场之一。泰国有着庞大的年轻人群,这部分群体对于潮流文化、个性化消费和创意产品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和接受度。而且泰国消费者非常愿意为‘好看、好玩、有情绪价值’的IP产品买单,整个市场正在快速成长。”
泡泡玛特的布局逻辑也与此呼应。
“泰国是我们在东南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站,曼谷兼具文化多元性与潮流敏感度,与泡泡玛特所倡导的创意表达和IP精神天然契合。”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旗舰店的落成,让更多东南亚消费者在本地就能感受到泡泡玛特带来的想象力、情绪共鸣和艺术美感。”
2025年8月9日,泰国曼谷,人们聚集在暹罗天地购物中心新开业的泡泡玛特全球地标旗舰店外。
往更深层看,这片市场的发展轨迹,和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颇为相似。
在潮玩行业从业多年的李琴告诉《凤凰周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品牌丰富度仍有不足,在当地,若一个品牌在核心商圈开出一家规模大、设计精美的门店,往往是件颇具影响力的事,很容易引起关注。”
东南亚市场的潜力,也被数据佐证。
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中国和东南亚是2020年至2024年IP玩具增长最快的两个区域,且预计将延续这一趋势,预计2025年至2029年东南亚的IP玩具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20%。
面对这样的增长势能,各潮玩企业已规划好下一步布局。
金勋就对《凤凰周刊》透露,未来,在现有门店基础上,52TOYS计划进一步向泰国及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市场延伸,加强电商与本地社群渠道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联动。
左手IP,右手供应链
能火遍东南亚,除与当地消费者契合外,最核心的因素仍是中国潮玩企业的创作能力。
实际上,潮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彼时,香港深受欧美、日本的影响,不同的潮流文化在香港交织,潮玩应运而生。
当时的潮玩多为艺术家以玩具为载体进行的创作,融合了版画的丰富色彩和雕塑的立体形态,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且大多限量发行,主要在小众的艺术与潮流圈子里流行。
“当时香港潮玩产品多为限量款,一款产品可能仅制作50个或100个,售价相对较高。”中国潮玩将潮玩价格大幅降低,打开了艺术家作品的大众消费市场。
以往,购买一件艺术家创作的潮玩可能需要花费数千元,而经过工业化量产之后,人们只需花几十元就能拥有一件艺术衍生品。
“潮玩的背后是中国文化,在海外引起当地消费者共鸣的也是文化。”李琴告诉《凤凰周刊》,文化出海绝非仅指传统文化。观察美国、韩国、日本的文化输出便可知,日本的动漫、美国和韩国的影视剧,皆为当代文化产物,中国潮玩的出海逻辑亦是如此。
除自有IP输出外,潮玩品牌也在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
金勋透露,52TOYS希望未来能接触东南亚本地艺术家、设计师、文化机构,并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潮流IP。
中国潮玩能在海外出圈,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一方面为潮玩企业提供良好的品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成本优势。
部分潮玩生产高度依赖人工。一款复杂潮玩可包含几十甚至上百个拆件,工艺步骤繁琐,需人工精细组装,非单纯流水线可完成。而海外具备此类技能的工人不仅稀缺,人力成本也相对较高。
同时,潮玩业内标准和认知也发生很大变化。
“过去,国内工厂的行业共识是,能为万代代工的便是顶级工厂,而如今,评判标准已然改变,能够为国内头部玩具品牌代工的工厂,才会被视作顶尖。”李琴称,这背后代表着中国玩具品牌在品控上制定了更高的标准。
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使得潮玩产品能够以较低价格实现量产,进而被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所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潮玩出海更多还停留在商品出海的阶段。若想将国内这套成熟的供应链逻辑完整复刻到海外市场,仍需经历一段培育期。
“海外工厂的推进仍有难度。”李琴介绍,头部的中国玩具企业会要求合作工厂改造生产环境,建立无尘车间,保障工人健康与作业安全,对不愿升级的工厂则终止合作。能满足国内企业要求的海外代工厂相对有限,短期内难以在海外找到国内同类替代者。
目前,泡泡玛特已着手推进海外生产布局,2024年1月,其位于越南的海外工厂完成首批产品生产,这一进展标志着公司全球供应链体系实现进一步拓展。
如今,中国潮玩正带着当代东方的创意基因,在异国的潮流土壤里写下新的故事。这把火,烧的是市场的热度,更是文化出海的新可能。
泡泡玛特:下半年“杀”向中东
8月19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净利润超2024全年。
“今年我们在新品上还是相对克制,没有过度去消耗IP。”8月20日,在泡泡玛特中期业绩会上,创始人王宁在回答有关LABUBU发展问题时称,“看大家都比较关心销售增长的数字,但实际上对我来讲,我更关心LABUBU成为一个世界级IP背后的意义。”
今年4月,泡泡玛特宣布启动全球组织架构全面升级,并在四大区域设置了区域总部。
上半年财报中,泡泡玛特首次披露了中国、亚太(指中国以外的其他亚洲及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美洲和欧洲及其他地区四大区域业绩,中国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海外营收55.9亿元,同比增长439.6%。其中,海外业务中,亚太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美洲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1142.3%;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729.2%。
线上渠道层面,泡泡玛特认为官网是品牌面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数据显示,泡泡玛特官网已覆盖37个国家,其中34个国家同步上线了自研APP。
此外,针对不同市场特点与当地三方平台生态,泡泡玛特选择了实施差异化运营:比如在东南亚,通过Shopee与Lazada触达本地消费者;在欧美市场,借助Amazon的规模与物流能力,叠加站内与站外投放,广泛触达用户、提升当地影响力。与此同时,泡泡玛特还在多个国家入驻TikTok,结合直播等打造内容生态。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外业务收益中,线上销售收益25.6亿元,同比增长964.8%,占海外业务总收入的45.8%。
在线下渠道,泡泡玛特加速全球开店计划。
财报显示,目前,泡泡玛特在美洲市场聚焦美国,上半年净增线下门店19家,达到41家;欧洲市场上半年净增线下门店4家,达到18家;亚太市场上半年净增线下门店5家,达到69家。
上半年海外业务收益中,零售店销售收益25亿元,同比增长308.1%,占海外业务总收入44.7%。
王宁在业绩会上表示,“我们认为有很多国家其实才刚刚开始,如泡泡玛特德国的第一家店,消费者需排队6小时才能进店,我们之后在内部复盘店是不是开小了。”
“泡泡玛特在欧洲很多国家,其实也才处于一个刚刚开始的阶段。”王宁说,即使是美国,如果今年能开店达到60家,规模也相对有限。此外,南美地区以及加拿大、墨西哥等市场泡泡玛特尚未进入,说明海外还有很大的市场提升空间。
首席运营官文德一在业绩会上透露,泡泡玛特正积极开拓多个待开发市场。具体来看,今年下半年,其计划在中东地区开设首家门店,选址定于卡塔尔多哈机场。除中东外,未来泡泡玛特还将重点推进中南美、南亚及俄罗斯等市场的开发工作,逐步完善全球市场布局。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