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塑料污染治理谈判再陷僵局
2025/09/15 | via. 媒体 《日本经济新闻》
摘要:也有代表对谈判流程(如透明度和效率)提出质疑,理由是草案在巴尔迪维索主席与各国代表团进行非正式磋商前仅15分钟才公布,且会议安排的介绍不够充分。
为防止塑料污染环境而展开的国际塑料污染治理谈判,于8月15日宣告结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下设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未能就条约草案达成一致。继上次在韩国釜山举行的INC会议后,这是该谈判再次被推迟。8月15日凌晨,谈判委员会主席巴尔迪维索公布修正草案,但代表们在塑料生产限制等关键议题上的分歧仍未能化解。
“对于双方立场依旧存在巨大鸿沟,我们深感失望,这份修正草案无法获得认同。”在将原定8月14日结束的会期延长后,绝大多数国家在15日凌晨重新召开的全体会议上正式表态“不予同意”。
对于修正草案,“缺乏中立性和包容性”“不具可行性”等批评声接连不断。也有代表对谈判流程(如透明度和效率)提出质疑,理由是草案在巴尔迪维索主席与各国代表团进行非正式磋商前仅15分钟才公布,且会议安排的介绍不够充分。
即使这份修正草案也未写明有关塑料生产限制的具体条款,仅在序言中指出“当前塑料生产与消费水平不可持续,且已超出废弃物处理能力,预计还将继续增长”,同时暗示“需要协调一致的全球应对措施”,提及在生产阶段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这相较于8月13日公布的临时草案,相关内容有所增加。然而,欧盟、非洲及南美等地代表认为新增内容缺乏具体措施、力度不足,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另外,虽然修正草案部分恢复了曾被临时草案删除的有害化学物质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控相关内容,但依然没有包含具体目标。
此前主张删除生产限制条款的马来西亚等国,也表达了对条约适用范畴模糊不清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条款不明的不满。
巴尔迪维索曾将8月15日发布的修正草案定位为“推进平衡解决方案与促成共识的基础”。但草案中留有100多处体现分歧的括号标注(表示未达成共识的文本),短期内根本无法达成一致。关于未来的谈判安排,巴尔迪维索仅表示“择日再次召开INC会议”,但未透露具体时间。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