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瓶颈制约台湾AI产业发展
2025/09/15 | via. 媒体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摘要:商会表示,核电退场、燃煤发电下降、天然气价格受全球市场波动影响,再加上绿能专案延宕与主管机关重叠,正让台湾高耗能产业面临投资风险。
随着英伟达、谷歌、微软和亚马逊等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在台扩大数据中心,这座岛屿希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链的关键枢纽。在核电退场、绿能专案延宕等情况下,外界都关注台湾的能源供应是否稳定,这也是8月23日“重启核三”公投的焦点之一。
支撑AI科技浪潮的,是一座座日夜运转、像“发烧巨兽”般的数据中心。训练大型深度学习模型需要大量电力。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各个数据中心的总耗电量接近460太瓦时(1太瓦时等于10亿千瓦时,即10亿度电),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据将超过1000太瓦时,相当于2022年日本国内的全年用电量。
2025年5月,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宣布,台北士林北投科技园区将成为其海外总部新址。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今年5月宣布,台北北投士林科技园区将成为英伟达海外总部新址,并计划与台当局及多家企业合作打造超级电脑,用于大型语言模型、气候模拟与量子研究等领域。他向台湾媒体表示,超级电脑目前最大限制“就是能源供应”。
这个问题已引起外资忧虑,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谷立言今年3月曾表示,服务器密集的数据中心、晶圆厂与先进半导体制程,皆依靠“前所未见规模”的能源供应。
台湾美国商会则在6月发布的《2025台湾白皮书》中指出,台湾能源议题已取代法规改革,成为会员企业首要关切。商会表示,核电退场、燃煤发电下降、天然气价格受全球市场波动影响,再加上绿能专案延宕与主管机关重叠,正让台湾高耗能产业面临投资风险。
商会理事长丹·西尔弗说:“台湾能否成为未来产业的关键枢纽,取决于是否具备足够且稳定的本地能源供应。”台当局估算,AI科技用电需求将在未来5年增长8倍,这让许多人担心台湾电力是否“吃得消”。能源研究人员指出,台湾真正的挑战并不在用电量,而是如何克服电力传输瓶颈。
台当局虽已将半导体与AI产业纳入长期电力规划,但DSET能源韧性组政策分析师张祯晏指出,“AI用电不只是‘够用’就好,产业更有‘零碳’的需求”。问题是,台湾的绿能发展不似预期。蔡英文2016年上任后以2025年为基准,提出“再生能源20%、燃煤30%、燃气50%”的能源转型目标,但截至2024年,台湾再生能源占总发电仅约11.6%。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