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创意私房”案侦结,加害者何以“成魔”?
2025/09/05 | via. 媒体 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
摘要:当他们被拉回到现实世界,不少年轻男性坦言,“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走到这里”。
性诱拐、校园偷拍、迷奸,甚至将异物塞入女性私密处……被称为“台版N号房”的“创意私房”案件,曝光20万部非法性影像,受害者超过4000人,年纪小至小学生,遍及台湾、中国大陆、港澳及马来西亚等地。犯罪者来自台湾各行各业,包括知名主持人黄子佼。
这些获罪来到社工辅导教室里的犯罪者,却没有如外界想象中的“变态”和不服从,反而表现得像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通人”。“他们坐在教室最前排,像班级里的好学生,可在网络世界,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人格。”社工督导丁映君说。
六年来,丁映君接触了超过600名儿少(儿童或少年)性影像犯罪者,他们顶多35岁,有的甚至刚成年,一脸稚嫩,说话时无法看着她的眼睛。他们表现恭敬,也有同理能力,却从未想过这些行为会给对方带来痛苦——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场网络游戏。
今年7月底,台中地检署起诉多名“创意私房”重要干部及贩售者。这已是台湾当局第四次侦办“创意私房”,去年其发动史上最大规模儿少性剥削搜查,查获包含“创意私房”在内的数个网络社群近400名性影像犯罪嫌疑人。
当他们被拉回到现实世界,不少年轻男性坦言,“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走到这里”。这让社工和检察机关不禁问:该如何防止下一个加害者“成魔”?
台北地检署检察官林岫聪说,这些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男性,在网上形成“共享价值观跟规则的社群”,并隐秘运作多年。这些社群拥有庞大的参与者——“创意私房”的付费会员有5000多人,Telegram或脸书上的群组跟社团动辄拥有四五万名以上成员。
丁映君分析,在这些网络社群中,女性被物化为“猎物”,参与者“不需要同理心”,只需专注在征服——“抓到、偷到、得到、打到”——目标,其行为展现了心理学上的“网络去抑制效应”,由于匿名性、感觉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遂表现出比现实生活更具攻击性的行为,形成“以父权为底的游戏”。
丁映君认为,台湾社会必须更积极面对性影像犯罪的问题,这些犯罪者经过司法处罚,终需“回归社会”,了解其动机目的、进行矫治并预防犯罪,是整体社会的责任。她强调,从“加害者”端着手,才是积极预防犯罪的方式,随着犯罪者年轻化,已衍生出更令人难以忽视的社会问题。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