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王牌失灵,广汽深陷“亏损困局”
2025/09/02 | 作者 爱德华 | 编辑 郝琳
摘要:上半年净亏25.38亿,产销双降
9月2日上午,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汽集团”)召开了 2025 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财报显示,广汽集团上半年营收421.66亿元,同比下降7.95%;归母净亏损25.38亿元,与去年同期15.16亿元的盈利表现相比,由盈转亏;扣非归母净亏损29.45亿元,较去年同期3.38亿元的亏损进一步扩大;经营现金流净额-107.6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08.8%。这份财报创下企业20年来首次半年亏损纪录。
广汽集团的盈利“失血”并非突发。早在2025年一季度,公司就呈现出了营收196.5亿元,同比降7.95%、归母净利润亏损7.32亿元的情况,此次半年报进一步坐实其经营亏损情况。
产销端同步承压是亏损的主要原因。上半年,广汽集团汽车产销80.17万辆、75.53万辆,同比分别降6.73%、12.48%,仅完成年度230万辆目标的32.84%。其中新能源车销量15.41万辆,同比降6.08%。
在集团内部的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中,品牌表现分化显著。财报显示,集团品牌仅广汽丰田实现2.58%的同比微增,而广汽本田、传祺、埃安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5.63%、22.55%、13.97%,其中广本降幅远超行业平均。更关键的是,曾贡献超70%利润的合资板块已现动摇,2024年广本、广丰收入同比分别降27.03%、28.34%,导致集团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从83.49亿元暴跌至29.98亿元,降幅64.09%,这一压力在2025上半年持续传导。
合资失速之际,自主品牌增长也陷入了瓶颈。广汽埃安2025年月均销量跌至2.5万辆左右,7月销量2.66万辆,同比仍降24.6%,远不及2023年月销5万辆的峰值。其过度依赖B端市场的模式制约品牌升级,且在电池、智驾领域缺乏竞品优势,高端品牌“昊铂”2024年仅售1.56万辆,未能打开高端市场。广汽传祺则转型迟缓,在售车型中燃油车占比过半,新能源车增长依赖小众MPV市场,SUV与轿车领域乏力。
海外市场成为了财报上的少数亮点。上半年,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海外销量超5万辆,同比增45.8%,导入4款新车,覆盖84国、570个网点,墨西哥等成为万级市场。下半年计划新增170个网点,加速欧洲、巴西布局,并推进海外KD工厂建设。
外部合作上,广汽与华为二度牵手,2025年3月成立华望汽车,首款30万级高端新能源车计划2026年推出,埃安增资6亿元后,广汽持股71.43%。
一位行业分析师对《凤凰WEEKLY汽车》表示,在2021年,广汽曾终止与华为的“HI模式”合作,错失先机,如今华为与赛力斯、上汽等合作成果显著,广汽此次合作意在借华为技术与品牌势能,但如何与“五界”打造产品差异化,成为了新的挑战。
在半年业绩会上,有投资者提问,管理层对销售拐点时间是否有大致预判?广汽集团方面表示,目前自主品牌的一体化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中,产品研发周期将缩短至18个月周期。针对现有产品,公司也将快速迭代,努力提升销量。
面对困局,广汽以“战时状态”推进改革。在7月举办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广汽集团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全力打好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这关乎未来的“三大战役”,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力争在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
下半年,广汽集团计划推出10余款新车,发布“星灵智行”品牌及L3级自动驾驶车型,聚焦“三大战役”力争企稳。然而,增程车型能否破局,改革何时显效,海外如何“站稳脚跟”,华为合作能否复制成功,如何化解资本市场信任疑虑和提升用户信心等。已入改革深水区的广汽,能否实现“大象转身”,仍待时间检验。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