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股价回暖, 行长王良称要避免“大起大落”
2025/08/05 | 记者 杨依依 | 编辑 张轶骁
摘要:2022年5月19日,招商银行召开全行干部大会,执行董事、常务副行长兼财务负责人、董秘王良被任命为该行党委书记。
距离2022年,王良临危受命已经过去三年。
1965年12月出生的招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王良,将在半年后年满60周岁,触及退休红线。过去三年里,王良执掌下的招商银行,非息收入在股份制银行中始终保持第一,保住了“零售之王”的美誉。
2025年6月25日,招商银行举行“2024年度股东大会”。时值招商银行股价重回新高,股东会的气氛比去年更为热烈。
“净息差短期内很难回到2%以上”
过去一年,股份行的净息差水平纷纷降至2%以下。虽然招商银行凭借零售业务领先,为1.98%,但也同比下降了17个基点。2025年第一季度,招商银行净息差1.91%,同比再降11个基点。
在此前的年度业绩会上,招商银行就表示过“三低”金融环境不可避免。近日的股东会中,有股东再次对净息差水平表示担忧。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对净息差趋势表达了明确的观点:“回到2%以上,困难是比较大的。”
王良认为造成困难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实体企业、地方政府在融资方面都希望银行进一步降息、降低融资成本;第二,从负债角度来看,银行的负债利息已经非常低。“无论是活期存款利率,还是定期存款利率,基本都是1字头,2字头以上的都很少。再往下降低,负债利率下降空间有限。”
王良对比了美国和日本银行业的情况。
“目前美国的银行业净息差水平达到3%左右。从疫情暴发之后,美国大幅降低利率,后来货币宽松政策导致通货膨胀,又在2022年开始大幅提高利率至5%-6.25%的水平,这是美国利差水平三年来快速提升的原因,美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大幅上升。日本的银行业自1991年房地产泡沫爆裂之后实行0利率、负利率政策,持续20年都是这样的水平。”王良说,“利率水平的上升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都紧密相关。中国经济如果能够继续保持高质量、中速发展,即5%的速度,每年信贷增长能保持在7%左右,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水平,那么银行息差水平也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王良认为,招商银行要学会在低利率、低利差、低税率的环境下生存。
“今年年初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要加快四化转型。所谓四化,一个是要加快国际化的发展,就是使我们的业务结构能够适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需求,而避免简单依赖中国市场经济的环境。比如日本的三大金融集团,它在海外的营收现在占比超过了50%。二是综合化发展,使收入更多元。第三是差异化发展,发展招行特色化优势。第四是数字化转型,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感受、防范好风险。”王良说。
“避免股价的大起大落”
从2022年到2025年,招商银行的股价走出一个“深V”的行情,2022年叠加疫情反复、房地产风险加剧和该行自身管理层的“黑天鹅”事件,招商银行的股价从最高的47.88元/股跌至29.93元/股,全年跌幅超过30%。
在这一背景下,王良临危受命。2022年5月19日,招商银行召开全行干部大会,执行董事、常务副行长兼财务负责人、董秘王良被任命为该行党委书记。同时,招商银行发布公告,聘任王良为招商银行行长。这位时年57岁的“老将”成为继王世祯、马蔚华、田惠宇之后的第四任招行行长。
股东大会上,有股东在现场举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花旗银行的例子,彼时该行的股价从380美金跌到70美金。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招商银行如何应对宏观风险,避免再次出现股价大跌情形?招行是否有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被冲击的程度?
王良回答了这名股东的提问,他认为招行管理层确实需要认真总结股价的两次大跌。
“我们招商银行上市以来出现了两次在股市上的大跌,一次是2009年次贷危机爆发,息差收窄比较快,盈利增长出现了负增长,导致股价大跌。2022年又一次出现了股价的大跌。我们确实需要认真地总结,吸取教训,避免在股市上的大起大落。”王良称。
王良认为至少有三点教训。
“第一就是我们这两次下跌都是由于外部形势的变化,我相信我们要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保持盈利的可持续性,最终价格会回归到价值。
第二,银行是金融风险行业,一定要管控好这个风险,只有持续地稳健经营,守法合规经营,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才能够发展得更加长远
第三,作为我们管理层来讲,稳健审慎、合规、遵纪守法,要从高管层做起、以身作则,只有以上率下,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银行才能够走得更好。”
不过,王良认为,从整体回报来看,股东并没有明显的损失。他说:“我们从2002年A股上市、2006年H股上市,两次募集资金800多亿。上市23年来,累计现金分红4000亿左右,相当于募集资金的5倍。另外,我们在A股的年复合回报达到16.55%,H股的复合回报达到14.5%,为投资者创造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招行错过ETF发展先机”
从2022年至今,招商银行的“大财富管理”战略已经实行了整整四年,体量上增长明显,资管业务总规模达4.48万亿元(到2024年末),零售财富产品持仓客户数达5821.62万户,同比2023年增长13.31%
不过,在招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已出现了明显的短板。
2024年,招行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20.05亿元,同比下降22.7%。其中,代理保险收入下降严重,为64.25亿元,同比下降52.71%;代理基金收入41.65亿元,同比下降19.58%。对比之下,招行的保险代理占比更大、收入下降更为严重。
不仅如此,如沪深300ETF和上证50ETF这些主流的指数基金,以及超千亿规模的指数基金均不在招行的托管行列中。
据中基协的统计,到2024年末,蚂蚁基金代销规模全面超过招商银行,成为新一任的基金代销“一哥”。两者的非货基金的规模量差距已拉到约5000亿,断档明显。
“前几年,招商银行失去了ETF指数基金发展的先机。”有股东在现场提出,“我想问问,管理层准备未来怎么做?怎么去扭转目前基金代销的困局?能够让大财富管理切切实实地做起来。像理财保险这种业务只是为客户防御,真正能够让客户获得认同感的,是让他们基金能够赚到钱。”
王良在现场表达了对基金代销市场的遗憾。“我们当时在布局托管基金的时候,没有意识到 ETF基金这几年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那个时候前瞻性、主动性不够,导致今天承担着这样的遗憾。”
王良介绍,招行正在加大布局基金的产品种类,并加强与投顾公司、公募基金公司的全方位合作。“我们和头部的30多家公募基金都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很多创新的基金产品,我们都希望能够首选和招商银行开展合作。所以这一年来我们托管的指数基金呈现增长的良好态势。不过,要呈现快速的变化,是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取得成效的。”
今年上半年,招行在基金代销上明显发力。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很快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仅用时7天就迅速获批。这26只中,招商银行托管了4只,总规模15.14亿元,比交通银行略高了一个亿,低于建行、浦发、农行、中行、工行。
“到今年6月中旬,这4只基金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20多亿的水平,基本上和其他几家国有大行同水平。他们的代销有5只,也有4只的,我们取得了不相上下的经营成果。招商银行的公募基金销售能力还是很强大的,但是我们不追求某一只基金的这种销售的快慢和多少,而是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采取资产配置更加合理的角度来看待产品的销售,持续的这种影响,可能会更加长远。”
此外,王良强调了对保险代销业务的持续重视。“有股东提到我们基层的客户经理可能更重视保险产品的销售。客观讲,由于利率的下行,保险产品更受客户的青睐,我们建立了保险、基金、固收的资产配置体系,让客户在守好风险情况下获得更多的收入,这是我们在资产管理时所采取的理念。”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