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落地农业科研进程加速,华为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发布“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
2025/11/11 | 记者 艾果 | 编辑 曹蓓
摘要:使能AI提升育种效率,加速中国农业科研领域的AI行业化落地进程
11月11日举办的2025年植物表型组学国际研讨会上,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华为共同发布面向农业育种领域的AI智能基座——“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
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是由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在华为AI数据湖解决方案支撑下开发的AI全链条技术体系,通过构建多地多中心的统一数据平台,实现多模态种业数据的标准化归集,使能AI提升育种效率,加速中国农业科研领域的AI行业化落地进程。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是2022年6月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我们深知AI具备赋能农业科学的巨大潜力,但数据问题始终是制约其落地的核心瓶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袁晓辉称,“我们亟须构建一个能整合全球大田与实验室数据并提供智能分析能力的系统。”
根据华为官网介绍,AI大模型发展带来的数据量与类型的指数级增长,导致数据孤岛问题凸显,华为AI数据湖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客户解决在部署实施AI大模型训练数据基础设施中所碰到的问题,让客户更加聚焦于其自身的大模型开发和训练。
“AI数据湖方案对我们而言也是新的实践。”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副总裁袁远在媒体交流会上称,“该方案第一是帮助客户构建一套非常低TCO的存储系统,在底层能够容纳各种形式;第二是帮助客户把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数据做整合和逻辑处理;第三运用合适的工具、工具链来帮助客户加速AI的落地。”袁远介绍,目前华为在中国部分相关的语料库、国家级的语料中心、存力中心,以及部分国家级的生物信息重点实验室,都在逐步落实AI数据规划。
在回答《凤凰周刊》提问时,袁远解释了“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面临的最核心的数据瓶颈。他说,首先多模态的数据要实现统一管理,需要有标准的格式,这个格式既能够承载传统的文本、表格、视频、图片,又能够承载高维度的影像、表型数据等。让所有数据可视、可查,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表达,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第二个核心瓶颈在于探寻已有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构建新型的关联关系。这其中的设计和管理是个很大的课题,对未来的检索也很关键。此外,海量数据如何能够低TCO、高性价比存储,也是关键点。
袁远透露,目前华为与崖州湾实验室一直在做亚洲表型数据的格式表达,“做统一的格式表达后,全国符合统一标准的数据更容易入’湖’,也更容易管理”。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