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壳的小天鹅
《梦绕边关》连载13
2025/11/05 | via. 作者 华炜 | 编辑 王悦旺
摘要:周边,丛丛芦苇长的茂密,由于当时没有镰刀,父亲他们立即用手拨,用铁锹铲起来。
1966年5月,戈壁沙漠也有了暖意,经过冬天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指战员们都盼望利用执勤设防间隙,把睡觉的地窝子加个盖。这样,不仅冬天防寒,夏天防晒,也可挡住那昼夜不停的风沙落在身上、脸上,稍有不慎,就堵了鼻孔、耳孔,眯了眼晴。
可是,茫茫戈壁,草都少见,到那里找秸秆类植物呢?
一天,有人到九连送信,突然看到他们那里不仅有芦苇,而且导火索箱子里,盛满了大鹅蛋,经仔细打听才知道,他们离居延海近,利用星期天,到那里割芦苇,并捡到了天鹅蛋。
消息传来,大家跃跃欲试。但是,到那里,需三四天的路程。集训队经报营团领导同意后,抽出部分骨干前去采集,我父亲也有幸加入了行列。
一路上,我父亲心情特别激动!居延海,是西汉名将霍去病出击匈奴的地方,他的名言:“匈奴不灭,何以家为!”曾激励着边防战士露宿戈壁荒漠,现在要去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太诱人了!大家争先恐后的参加。
为了使这次釆集顺利,集训队特地给每人带了两壶水。大家士气高昂地出发了,经过两天两夜的跋涉,分队终于到了居延海。说这里是“海”,其实是个水很浅的湖。周边,丛丛芦苇长的茂密,由于当时没有镰刀,父亲他们立即用手拨,用铁锹铲起来。
“天鹅!天鹅!”突然有人喊起来!芦苇的晃动,惊起无数只白天鹅,拍打着宽大的翅膀,飞了起来!苇丛中露出一窝窝的天鹅蛋,这是它们正在孵卵!
战士李文林蹲下身,拿起一个天鹅蛋,足有七八两重,石宏财也弯腰拿起几个,想带回集训队给大家看看!这奇遇给大家带来了兴趣,大家边议论边铲苇,顿时忘记了劳累,买劲地干起来。
下午两点,他们已经每人割了一大捆,大家在湖水里泡了个澡,吃了点饼干,又把水壶盛得满满的。每人扛上一大捆,高高兴兴地向驻地返回。
路上,大家一会看一下汉军出击匈奴的遗迹,相互讲讲卫青霍去病的故事;一会又看看天鹅蛋,分析着怎么孵出小天鹅来,豪情勃发,充满乐趣。不知不觉就是半天的路程。
入夜,大家在戈壁大漠里休息,都关心着天鹅蛋的存放。有的建议,放到他们的芦苇捆里,有的建议揣到大家怀里,小天鹅才能孵的快。也有的担心揣蛋的人夜间不小心把蛋压碎了,不停的提醒着这事那事。这些使大家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夜寒,忘记了拨苇时的伤口。
就这样,父亲他们经过几天的奔波,赶回集训队,大家御下肩扛的芦苇时,队长看到每个人的肩上都压出了渗血的红肿,身上到处有被苇叶划伤的痕迹。可是大家都没理会这些,而是忙着商议天鹅蛋究竟应该放在哪里,最后大家都同意放到厨房的热灶上。
一切安排妥当后,才向明天二批出发的同志介绍情况,交待任务。这一切办完后,大家如释重负,劳累疲乏一齐袭来,倒头就睡,鼾声很快响起。
第二天,大家一觉醒来,急忙去看天鹅蛋,厨房里,毛茸茸的小天鹅早已破壳而出,它们看到门一开,立即夺门而出,飞快地向北跑去,父亲他们急忙追上去,小心翼翼的抱回,郑重地将它们交给即将出发去打芦苇的分队,让它们回到母亲的怀抱!
第三天,带着这几只小天鹅,二个分队比父亲他们更艰苦更欢乐地完成了任务。就这样,经过几轮的努力,父亲他们的地窝子,终于有了个芦苇搭起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