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过度医疗”需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
2025/07/25 | 作者 周兼明
摘要:”所以涉事医院在过去几年虽屡被处罚,仍然我行我素,如当地卫健委官员所说:“5万元罚款,对于他们来说也就是几台手术的事。
125份抽查病历中,113份存在过度医疗行为;就诊患者手术率超90%,远超当地平均水平……翻开卫健部门对黄石博仕肛肠医院的调查卷宗,过度医疗的违法行为令人触目惊心。
从报道细节可以看出,这家医院的“流程”经过精心设计,先是以低价的虚假宣传引流:“电子肛门镜检查30元一次”“幽门螺杆菌检查80元一次”;一旦“被骗进去”,就利用患者的焦虑心理夸大病情,诱导患者同意手术治疗,哪怕患者未达手术指征;再中途增加或更换高价的耗材及药品,以“骗取”更高的医疗费用。
这一系列看似医疗的行为,实质上是顶着医疗名头的赤裸裸的商业“屠宰”,患者成了手术台上待宰的羔羊。手术率超90%的“辉煌战绩”背后,是对医学常识的公然践踏。统计显示,即便在收治疑难重症患者较多的三甲医院,手术率也只在40%至60%之间,该医院的数据已远超行业警戒线。这不是个别医生的医德沦丧,在这条被金钱腐蚀的医疗“屠宰”链上,医者仁心已全然让位给了疯狂的逐利逻辑。
过度医疗和高手术率,背后是医院内层层下达的硬性创收指标。医院有创收考核指标,科室利润与医护人员收入挂钩。面对考核压力,许多医生只好对患者进行过度医疗。于是乎,小病大治成了常规操作,无病开药成了“贴心关怀”,动辄手术被贴上“技术精湛”的标签。这种通过伤害患者健康来疯狂敛财的行为,如此“合理”“高效”,已远非医德沦丧所能解释,而是意味着医疗价值体系在资本面前的集体溃败。
这家医院敢如此肆无忌惮地进行过度医疗行为,正如报道所揭示的,一是因许多患者短期内无法察觉。二是治疗方案的解释权在医生手中。三是如办案检察官所言:“即使患者察觉过度医疗,往往也没有能力进行鉴定”。即使检方办理案件,也得委托当地医学会开展违法行为认定,才能使手头证据有效。四是即使因过度医疗被查处,涉事医院和医生所受惩罚也很轻。“依照现有行政处罚手段,除直接关停医院外,最高只能对医院处以5万元罚款。”所以涉事医院在过去几年虽屡被处罚,仍然我行我素,如当地卫健委官员所说:“5万元罚款,对于他们来说也就是几台手术的事。”
黄石弊案绝非简单的行业积弊,而是对公民健康的伤害和对公共利益的掠夺。要改变这种状况,医疗监管部门和医疗体系只有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才能斩断其黑色利益链,重建以患者生命价值和尊严为核心的医疗伦理。
首先需重构整个医疗体系的价值导向,让医院回归公益性及以患者为中心。国家必须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医院的公益属性是绝对核心,经济指标须让位于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和满意度。政府应大幅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保障其正常运行和发展所需,从根本上解除医院的“创收焦虑”。近年来,中国卫生总费用虽占GDP比重已超7%,但政府在其中的投入还不到三成。同时,需改革医务人员薪酬体系,大幅提高阳光收入水平,切断个人收入与科室创收的挂钩,建立以临床疗效、患者体验、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让医生的价值回归医术与仁心。
其次需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通过整合卫健、医保、药监、市监等多部门力量,建立常态化的联合监管与信息共享机制,可建设全国统一的医疗行为智能监控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识别异常手术率、检查率,如发现某医院某科室手术率连续三个月超过50%,系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建立畅通的吹哨人保护与奖励机制,鼓励知情人揭露黑幕。
其三,对医疗体系的治理需法治化。修订《执业医师法》,增设“过度医疗责任”款,明确非必要检查、手术认定标准及处罚措施。完善医疗公益诉讼制度,扩大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范围,对过度医疗导致健康损害的,检察机关可直接起诉医院并主张惩罚性赔偿。对机构及医生和管理者个人实施“双罚制”,推行“医疗行为终身追责制”,这样才能让医生在拿起手术刀时多一分敬畏。建立“医疗黑名单”制度,将违规医院、医生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建立公益诉讼奖励机制,对提供关键线索者给予案值5%-10%的奖励,激发社会监督动力。
其四,建立以患者为主体的医疗保障体系,打破患者的信息壁垒与维权困境。通过推行全面、清晰、易懂的医疗知情同意制度,保证患者充分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和医疗风险。建立独立权威的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与鉴定机构,降低患者维权门槛和成本。
其五,要加强行业自律,重塑医疗伦理。医学会、医师协会等行业组织,应成为维护医疗伦理、监督执业行为的第一道防线。但在现实中,这些组织侧重行业利益保护,对内部的违规行为缺乏监督和惩戒机制。在执业资格考试、职称晋升中,需加强对医德的考核。医疗机构内部要营造敬畏生命、尊重患者的文化氛围,将伦理审查贯穿于诊疗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重建医患之间基于信任的生命共同体,抵御过度医疗的侵蚀。
黄石的公益诉讼揭开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医疗丑闻,让我们看到资本贪欲对医疗领域的野蛮侵蚀。要想让手术刀重新变得神圣,让白衣天使真正守护生命,需要的是对医疗体系的重塑,对公益属性的回归,以及对每个生命的敬畏。医疗清源是行业的自我救赎,更是对文明社会的底线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