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6.3亿,52TOYS闯关港股
2025/05/26 | 作者 王涵 | 编辑 崔陆鹏
摘要:52TOYS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产品销售,而产品销售分为三方面,包括自有IP商品、授权IP商品和外采。
继名创优品、泡泡玛特、卡游后 ,又一家潮玩企业即将踏上港股征程。5月22日,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52TOYS”)递表港交所,拟主板挂牌上市。
据了解,52TOYS目前主要提供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发条玩具、变形机甲及拼装玩具、毛绒玩具及衍生周边等多品类IP产品。据灼识咨询,按2024年中国GMV计,52TOYS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而按相同标准衡量,其为第三大中国 IP玩具公司。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52TOYS的营业收入为4.63亿元、4.82亿元及6.3亿元,净亏损为170.8万元、7193.4万元及1.22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52TOYS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825.5万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52TOYS增收不增利且亏损扩大的原因主要是过度依赖授权IP导致授权成本高,且其自有IP乏力,营收不及授权IP,同时其自营门店收缩进一步削弱了品牌溢价能力,在多重市场竞争压力下,公司又被迫加大营销投入,再次压缩了利润空间。
实际上,52TOYS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产品销售,而产品销售分为三方面,包括自有IP商品、授权IP商品和外采。
其中,授权IP商品为销售主力,截至2024年12月31日,52TOYS拥有包括国际知名经典作品在内的80个授权IP(如蜡笔小新、猫和老鼠),在业绩记录期内蜡笔小新创造了超过6亿元人民币的GMV(商品交易总额)。
近三年,52TOYS授权IP销售额及占比均呈上涨趋势。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授权IP产品销售额分别为2.33亿元、2.86亿元、4.06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50.2%、59.3%、64.5%。
但相对来看,公司自有IP产品则难以再进一步。
截至2024年12月31日,52TOYS成功孵化和运营了35个自有 IP,涵盖潮流 IP(如 Nook、Sleep、Lilith、CiCiLu)、科幻 IP(如猛兽匣)及文化 IP(如胖哒幼 Panda Roll、超活化系列)。
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自有IP产品销售额分别为1.32亿元、1.3亿元、1.54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28.5%、27%、24.5%。
而在渠道方面,2022—2024年,52TOYS自营销售占比分别为31.6%、35.0%、30.9%;经销商销售占比分别为66.7%、62.1%、66.8%。在此期间,52TOYS自营品牌门店数量持续收窄,从2022年的19家降至2024年的10家。但其经销商数量正快速上涨,从2022年的295个增加至2024年的426个。
王鹏指出,不同于泡泡玛特以自有IP为核心,注重直营渠道建设运营,52TOYS更依赖经销商铺货,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快速整合经销商资源,利用其渠道网络和市场经验,提高市场覆盖率,并且经销商熟悉当地市场,企业可快速响应需求变化。但对经销商依赖高,也会出现渠道控制弱、窜货、乱价等问题,影响品牌形象和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