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旱涝保收”将成历史,监管新规要求三年内落地浮动费率,基金经理绩效将与投资收益强绑定
2025/05/12 | 作者 杨依依 | 编辑 曹蓓
摘要:跑输比较基准,是经理的错;选错比较基准,是基民的错
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好日子”终于要被强行扫进历史了。
近日,为落实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的决策部署,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方案中的“基金公司考核激励方案改革调整”引发了业内最大的关注,其事关每个基金经理的生计,尤其是近些年陆续从“神坛”跌落的明星经理也牵涉其中。
《方案》明确规定了,对三年以上产品的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产品,要求其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且规定了未来一年内,管理规模靠前的头部公募发行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的基金数量,不得低于其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据Wind统计,目前仅有138只公募基金产品收取浮动管理费,其中有49只为偏股混合或普通股票型基金,相较于市场整体数量较少。此次《方案》的力度,可以说是“伤筋动骨”。
中信建投证券在最新的详解报告中称,此举意在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
南方基金总经理杨小松对《凤凰WEEKLY财经》介绍《方案》出台的背景:“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基础资产市场波动等背景下,部分基金的中长期业绩不及预期或者投资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存在偏离,导致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不理想。”
基金行业在过去五年中如“过山车”般跌宕了一轮,从“全民炒基”到基金公司限薪、退薪、降薪,数千万新增“基民”黯然离场。
明星经理也将降薪
证监会最新的这版《方案》,涵盖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作、考核机制等,从总体要求到具体实施,细化为25条措施,全方位勾勒出公募基金行业改革发展的路径蓝图。
平安证券认为《方案》有两个重点需要关注:基金公司考核激励方案改革调整;政策鼓励被动权益产品大发展。其中第一个重点中,“浮动管理费”是最大的变化。
《方案》规定,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明确要求“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比较基准”成为制定管理费的关键,以“易方达医药生物”为例,其自2020年11月上市至今,亏损了30%,但这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38%,基金经理杨桢霄的成绩是高于比较基准的。再以“嘉实基础产业优选”为例,自2020年4月至今涨了17%,但并未跑赢比较基准,按照新要求,管理费需要降低。
“很多基民在买基金的时候只看过去涨没涨,而完全忽略业绩比较基准。这是几乎所有基民小白都会犯的重大错误。因为严格来说,基金经理不是负责帮你赚钱的,而是负责帮你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跑输比较基准,是经理的错。选错比较基准,是基民的错。”一名要求匿名的基金行业从业者对《凤凰WEEKLY财经》称。
总的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方案》发行,近三年共有2071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占比约23.2%。而在截至4月30日的近1个月时间,17只权益明星投顾组合的收益率集体告负。与此同时,今年前4个月,仅有8只投顾组合维持正收益。其中长安基金袁苇、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等众多明星经理管理的产品,跑输比较基准超过50%。
对于成绩不佳的,降档到什么程度?《方案》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判断数据:“对于三年以上业绩低于比较基准超过10%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
不仅如此,《方案》还要求“在未来一年内,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试行一年后,及时开展评估,并予以优化完善,逐步全面推开。”整个《方案》的最终落地时间,规定在“三年内”。
事实上,早在2023年7月,中国证监会就启动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印发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当时就提出过在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同年8月25日,首批20只浮动管理费率产品获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成立以来均平稳运行。不过,这部分产品的占比很小。
另外,《方案》对主动及被动权益产品给出了明确的定位,主动以超额收益为主,聚焦管理人的投资能力,被动则是走低费率模式,获取市场beta收益。
“在权益投资方面,易方达将创新推出更多与基金业绩挂钩、与投资者回报绑定、鼓励长期持有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促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易方达基金负责人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
与国际同轨
与当初制定固定费率参考了国际成熟市场一样,如今的浮动费率同样是和国际接轨的。
南方基金总经理杨小松介绍:“从海内外行业发展实践来看,公募基金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费率为主、浮动费率为辅的多元化费率结构,二者各自具有一定优势:固定费率机制简单透明、易于推广理解;浮动费率机制则更加强调投资者盈利体验,强化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
伴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和管理规模的增长,海外公募基金行业先于国内,经历了费率逐步下降的过程并形成了差异化的费率结构。根据ICI数据,2000年以来美国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的费率下降约40%,被动管理类基金受规模效应影响下降幅度更大。
“我国公募基金也经历了相似的降费历程,后续还将进一步推动不同类型基金费率下调,稳步降低投资者成本。”杨小松如此判断。
“美国的公募基金费率一直都很低,而我们私募基金早就降费了,以前我们好的时候,10%的管理费都收过,现在低到0.7%,如果达不到要求的收益率,还可能亏,因为前期律师费什么的都要我们自己垫款,周期还长,长达7年左右。”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的投资总监对《凤凰WEEKLY财经》说,“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管理费和投资者的收益捆绑,都是大趋势。”
“公募基金私募化,绝对收益化,考核长期化”——有证券投资人在公开论坛上如此总结这轮改革。
如今,国内的基金行业已然到达了历史的一个关口。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