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罕见最大臭氧洞终于得到修复
2020/06/05 | 作者 BBC | 收藏本文
北极最大的一个臭氧洞一个月后终于修复了。
3月末,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组织(CAMS)的科学家们在北极上空大气层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臭氧洞。很快,这一臭氧洞就演变成北半球最大的一个臭氧洞。它的面积相当于格陵兰岛,横跨极地冰川的表面。但是到了4月23日,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组织通过推特发表了该臭氧洞消失的好消息。
臭氧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保护地球免遭来自于太阳的有害紫外线等。地球上的大多数臭氧都储存在高空大气层,即平流层中。平流层在陆地上空10至40公里之间的高度上,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是抵御紫外线辐射最有效的屏障之一。
如果这一保护层出现破洞,就会影响冰川的融化速度,同时也会给所有生物体免疫系统带来更大压力,并增加人类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风险。
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组织的科学家说,虽然过去北极也曾出现过小型臭氧洞,但这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臭氧洞。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组织说,它是北极地区异常天气状况的结果。
当强风连续几周夹杂着强冷空气在冰雪覆盖的北极盘旋时,会产生所谓的“极地漩涡”。极地漩涡不断自转并产生足够的冲击力,就会在平流层的臭氧层中撕开一个口子,继而形成臭氧洞。
虽然,目前北极臭氧洞已经修复,但科学家表示,如果气象条件发生变化,还可能再出现臭氧洞。这种气象变化跟当前的新冠疫情是否有关系呢?
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组织在推特上解释说,它实际上与新冠疫情所采取的大规模封城措施没有关系。主要还是由极地漩涡造成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春季节。
但该组织的科学家进一步解释说,臭氧洞是臭氧越来越少这一更大问题的表层症状。臭氧洞会因局部地区年度周期气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长久性愈合。
但是,科学家表示臭氧层的恢复还是有希望的,只不过愈合的速度很慢。虽然北极臭氧洞很罕见,但南极臭氧洞过去35年来一直存在。南极的臭氧洞每年的大小都有所不同,但恐怕不会在一时半会儿得到永久性修复。
但自从1996年禁止使用CFC氯氟烃以来,已经开始缓慢恢复。氯氟烃是用于制造喷雾剂、泡沫、溶剂和制冷剂的化学物质。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南极的臭氧洞正在以每10年约1%至3%的速度缩小。
但世界气象组织预计,至少要到2050年,南极臭氧洞才能得到彻底修复。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