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成苦海: 智利爆发大规模骚乱
2019/11/15 | 作者 关珺冉 | 收藏本文
摘要:“这好比是一个经济压力锅,焖了数十年,现在爆炸了。”智利大学学者罗德里戈·布斯说,“这次示威活动与公共交通无关,反映了残酷且不平等的社会现状。”
由于地铁票价上涨,南美洲国家智利迎来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骚乱,进而取消了11月和12月分别要在首都圣地亚哥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
早前面对不断发酵的民怨,智利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于当地时间10月22日在电视上公开道歉,宣布了20条改革措施,并在28日更换了八名内阁成员。但民众对此并不买账,街头暴力不断升级。截至10月30日,示威活动已导致至少20人死亡。
暴力示威背后是智利百姓积蓄已久的不满情绪。讽刺的是,骚乱发生一周前,皮涅拉在将智利与周边其他国家比较时曾夸下海口:“阿根廷和巴拉圭已经进入衰退,墨西哥和巴西陷于停滞,秘鲁和厄瓜多尔正经历深刻的政治危机。在这方面,智利看起来像一片绿洲。”
2019年10月25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约有120万民众上街游行。他们呼吁智利政府经济改革,并要求总统下台。这也是智利于上世纪90年代“民主化”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游行。
地铁涨价引发百万人大游行
圣地亚哥地铁全长140公里,是南美洲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地铁网络,平均每日载客300万人次。但从2007年至今,该地铁已经涨价20次,票价几乎翻了一倍。对居住在首都的低收入人群来说,交通费最高时会占到月收入的两成。
今年10月初,智利经济部长胡安·安德烈斯·方泰勒身穿名牌、面无表情地宣布:“智利国有企业地铁有限公司将对地铁高峰期的票价由原来的800比索(约合人民币7.97元)涨至830比索(约合人民币8.27元)。”他还给出小贴士:“建议大家提早起床,这样就能享受到早七点前的低价福利。”这种口气让百姓感到厌恶。
早在今年1月,地铁公司已将票价提高了20比索。此次提价立刻引发争议。
自10月6日起,以学生为主的示威者开始抗议,并由最初的跳闸进站、占领车站逐步升级为破坏地铁设施、烧毁地铁,暴力活动还延伸到了“地面战场”。10月18日晚,示威者纵火烧毁圣地亚哥地标建筑Enel能源大楼,引发军警干预。
社交网络上的召唤如瘟疫般蔓延,越来越多民众加入到抗议队伍中。公交车被烧,地铁设施被毁,163个地铁站点全部关闭,首都就此陷入瘫痪。
一位名叫辛西亚的女士告诉美联社,她为了到药店买尿布,徒步走了20个街区,到达后发现药店已被烧毁。受到航班取消等因素影响,约5000人10月20日晚被迫在机场过夜。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截至10月20日晚,圣地亚哥市共发生了103起“严重暴力事件”,全国1462人被逮捕。
“不再缴费!受够了虐待!”上千辆卡车在通往圣地亚哥的主干道上缓慢行驶,玻璃上贴着响亮的标语。此时,投掷石块的抗议者已经与防暴警察对峙一周。一些人乘坐汽车和摩托车参加抗议活动,目的是要终止私人高速公路通行费。为了在圣地亚哥周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普通司机每月要花费35至130美元,卡车司机由于行进距离长而花费得更多。
圣地亚哥往北1127公里处,抗议者封锁了前往阿塔卡马盐沼的道路,这意味着通往该地区锂矿场的通道被堵死。这里是锂业巨头——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的主要生产地之一。阿塔卡玛人民委员会主席塞尔吉奥·库比洛斯对路透社表示,SQM的业务已经暂停。
物流方面,由于智利港口工人联合会连续在圣安东尼奥、伊基克、安托法加斯塔等重要港口召集罢工,导致包括铜矿在内的众多产品出口受到影响。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副总裁埃克雷菲尔德表示,铜矿物流受到国内局势影响,智利中部和北部港口无法正常运转,这将扰乱未来数日的交货。
10月18日晚,皮涅拉被拍到在远离人群的昂贵餐厅用餐。不过,他不得不早早回到总统府,于次日凌晨宣布圣地亚哥进入紧急状态,并开始实施宵禁。这是自1990年结束军事独裁以来,智利政府首次因首都公共秩序混乱而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但此后的三天,圣地亚哥的抗议活动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少民众继续上街打砸抢烧超市和银行,攻击警察,纵火焚烧公交、地铁站及楼宇。10月25日,多达120万民众走上街头,呼吁政府经济改革,并要求总统下台。圣地亚哥州州长卡拉·鲁比拉尔说,100万人以上在首都游行,已占智利人口的5%以上。
暴力活动也波及到当地华商。在圣地亚哥,有20多家华商百货公司和游戏机店遭到不同程度的洗劫。华人开的卖场和超市同样难以幸免,很多被洗劫一空还遭遇纵火。
“5年的努力!5年的青春和血汗!全没了!”一位叫“晓琼”的女性在微信朋友圈上传了自己经营的超市被洗劫后的图片,称其心血毁于一旦。亦有华人店铺老板发出警告,“昨天有两家商铺门前的垃圾被倒汽油点燃。一定要把自家门前垃圾清理干净,以防不法分子沿街纵火,殃及店铺……”
在当地经商的许先生告诉《凤凰周刊》:“我开的两家商店被抢了,从样貌看,抢劫者多是来自委内瑞拉或秘鲁的难民。”为此,当地华人自发组成义务巡逻队在周边巡逻。每天下午三点,巡逻队成员会上街清理垃圾,防止抗议者在街上纵火、声东击西进行盗窃。
“这不是30比索,而是30年”
愤怒的背后,是人们无限的挫败感。抗议者们高呼:“这不是30比索,而是30年。”这30年,正是铁腕统治智利的奥古斯托·皮诺切特1990年卸任总统以来的30年。
不同于周边国家腐败、贫穷、无序、混乱的存在,这个横跨38个纬度、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度一直是南美洲最接近发达经济体的国家。1990年开始,智利的贫困率从30%下降到不足10%,中产阶级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按道理说,智利人的生活是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好的。
但在圣地亚哥剧院制作人阿瓜德看来,如今的情景并不让人感到惊讶:“智利民众以自发而有力的方式进行抗议,意味着我们必须考虑,过去几十年,有一个尚未愈合,甚至没得到讨论的深层伤口。”
在智利,普通人的最低月工资为31万比索(约合3010元人民币),平日里的水电费占工资的10%,伙食费占40%,涨价后的交通费会占到13%。到2020年1月,电费将上涨10%,比5年前多了40%。天然气、汽油等物资价格也在持续上涨。
“这好比是一个经济压力锅,焖了数十年,现在爆炸了。”智利大学学者罗德里戈·布斯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这次示威活动与公共交通无关,反映了残酷且不平等的社会现状。”
过去30年来,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智利成为南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这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智利(发展)模式”备受世界银行推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向《凤凰周刊》解释说,该政策始于皮诺切特,在军人政权的强制干预下,智利在过去30年间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郭存海认为,新自由主义模式带来的一大好处是减少经济财政负担,轻装上阵,推动经济稳定往前走。与此同时,智利的政治转型相对和平,从军权向民权的过渡中,各方能达成共识。“但共识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达成一致,另外也可以解释为是妥协的结果。”
与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周边国家不同,智利右翼势力上台后不会把左翼的政策推翻,从而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但长期来看,很多问题还是暴露出来了。那就是国家在私有化的发展中减少了公有化负担,却牺牲了民众的利益。”郭存海说。
另外,智利不少关键民生部门如电力公司、电信公司、银行等,都受控于西班牙等国家的财团。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外国财团不会承担社会责任,智利政府又未能给予有效约束。每逢遇到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涨价来弥补资产损失,从而加深了民众的生活压力。
瑞士信贷银行发布的“2019年世界财富报告”(GWR)显示,2019年智利百万富翁达到6.4万人,人均财富在拉丁美洲居首。但如今,庞大的中产阶级也负担不起体面的生活了。巨大的贫富差距,严重的社会分化,大量涌入的移民让智利社会遭受冲击,贫困区的治安越来越差,失业率也达到2016年以来最高峰。
新改革措施尚难服众
9年前的那次智利矿难让世界记住了皮涅拉。2010年8月5日到10月13日,33名矿工被困在688米的矿井深处。通过69天的努力,这些人全部生还。皮涅拉成为这场“史诗般”救援的代言人。
那年1月,皮涅拉首次当选智利总统,并承诺要将智利打造为“世上最好的国家”。作为智利政坛半个世纪来通过大选上台的第一位右翼总统,他的就职标志着智利结束了自1990年以来执政联盟持续当权20年的政治格局。
但矿难第二年,学费问题引发大学生上街游行,皮涅拉的支持率也一度走低。2014年卸任后,他加入了马德里政治家俱乐部。2017年3月,皮涅拉再度宣布参加总统竞选并获得成功,于2018年正式就职。上台之后,经济学家出身的他先后推进税法、劳动法和养老金改革,虽然为发展经济卸下不少的公共财政负担,却也牺牲了一些中下层民众的利益。
仅仅过了一年多,皮涅拉再次陷入麻烦。“人们为表达愤怒和希望所传递的声音,我们已经听到了。”10月22日晚,他通过电视向全国民众喊话,“这些问题累积至今已有数十年,的确是真的。但历届政府又不能正确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我承认(智利政府)治理眼光的短浅,我向我的国民道歉。”
为了满足民众诉求,皮涅拉还抛出20条改革措施,并称之为“社会议程”。其中包括:立即增加该国国民退休金20%,增幅将在2021年和2022年进一步扩大;建立以治理家庭为单位的医疗保险机制;将在全国范围内降低药价;提高最低月工资标准至35万智利比索;计划电费降低9.2%;对月薪超过800万智利比索的富人征收40%的税;公务员降薪等。
同日,智利国有企业地铁有限公司宣布,将地铁票价由830比索调回至800比索,即本轮涨价前的水平。
皮涅拉还在10月26日发布推文,向民众承诺将继续进行改革,并呼吁全体内阁辞职。两天后,他宣布改组内阁,更换了包括内政部长、劳工部长在内的八名关键成员。这是他2018年3月就职以来第三次改组内阁。同日,智利结束宵禁状态。
然而,智利一家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61.5%的受访者认为,皮涅拉的“社会议程”并未给社会各阶层带来更加平等的生活。另一家民调机构Cadem的民调结果显示,皮涅拉的支持率已降至14%,为该国总统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支持率。郭存海分析,目前左翼政党的诉求是逼总统下台,让其引咎辞职。阿根廷左翼政党在刚刚结束的大选中获胜,对智利左翼政党来说无疑是一种“声援”。
给全世界提了一个醒
在很多示威者看来,总统的努力实在太少,也太迟了。
61岁的赫克托·帕雷拉刚刚在圣地亚哥参加了一场名为“和平生活权”的音乐会。他说,“我不知道皮涅拉的辞职是否会有效,因为我们需要改变的是整个体系。我们必须改变皮诺切特当年提出的宪法。”
改革能救一时之火,却不是长久之计。郭存海认为,智利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呈现了严重的集团化倾向。皮涅拉提出的改革措施具有一定针对性,但依旧未能触及体制本身。“其背后是一个利益集团,跨国企业家才是利益集团的代表。”
这次超出预想的骚乱意义在于,既给智利政府提了一个醒,也给其他拉美国家乃至全世界提了一个醒——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弱势群体的权益如何被保护,是皮涅拉乃至未来任何一任智利总统必将直面的挑战。
“我们正在与强大的敌人交战,他们乐于毫无限制地使用暴力。”骚乱刚刚开始时,皮涅拉曾如此表示。虽然他未说明“敌人”是谁,但很多人认为是在暗指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
智利近几周发生的事情,引起马杜罗的高度关注,并多次发表支持示威者的言论。10月21日的圣保罗论坛上,马杜罗说:“智利右派一定认为这是因为别的什么问题,但其实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背锅,资本主义要背锅。”被问及对示威活动的看法时,他又说,“我们现在做的比想象中要好。”此话被部分媒体视为,马杜罗间接参与了智利的示威活动。曾和马杜罗上演“双总统风波”的反对派议员瓜伊多也咬定马杜罗“赞助”了智利的示威活动。
10月27日,马杜罗在社交媒体上再次转发智利“百万人大游行”的航拍画面,援引两位已故社会主义支持者的话称“他们的预言实现了”。还说,“渴望自由的智利男士女士们上街,对恶化贫富差距问题的新自由主义进行反抗。智利万岁!”
而在美国看来,这一切都是克里姆林宫操纵的。此前在接受智利媒体采访时,负责西半球事务的美国代理助理国务卿迈克尔·科扎克宣称:“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发现了来自俄罗斯的假账户,这些人假装是智利人,但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在试图破坏智利所有的机构和社会。”科扎克在出席国会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听证会时也表示,“外国行为者”正在智利引发抗议活动。但他并没有提供任何证据。
对智利来说,此次骚乱引发的最大损失应该是波及到了11月和12月分别要在圣地亚哥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前智利方面一再强调,会采取适当措施保障会议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当前的局势仍不明朗。在寒冬面前,再美丽的“绿洲”终将成为“苦海”。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