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础教育的“政治正确”?
2019/11/05 | 周兼明 | 收藏本文
前些日子,一篇题为《一群正在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让25岁的湘西乡村女教师李田田陷入了舆论漩涡。该文揭露了当下乡村学校的一些真实状况:“工作几年,让我见识到了乡村学校的落后与不堪,体制的虚伪与浮夸之风。不止是我所在的学校,同县的乡村学校皆是如此……”“开学以来,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检查,隔两天,我们就要带学生大扫除,”“一天三四次,真的有必要吗?”“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我的语文课已停滞不前……”“区检、县检、州检、省检、国检接踵而来,班主任大清早带学生扫地,其他老师忙着准备资料,或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类表册……资料造得好就是教育搞得好?”“什么是政治觉悟高?随波逐流、迎合领导成为形式主义的帮凶,就是觉悟高吗?”
李田田所说的形式主义,其实在各地中小学也有举不胜举的表现形式。有些与各类政府部门常组织一些与中小学生无关的政治与社会活动“进校园”有关,好像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才是教育的“政治正确”。有媒体统计近年有100多种“进校园”话动,从有必要的环保、消防、防治艾滋,到没什么必要的扫黑除恶、反腐倡廉、禁毒、保护耕地等,都有红头文件,对学校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有些与地方政府给学校下达额外的行政任务有关,比如要学校参与扶贫攻坚、创建文明城市、房屋拆迁、招商引资等,而完成任务也成了相关教师必须遵守的“政治正确”。当然,最常见的还有各类学习、检查、评估、评比、培训、活动,这些项目大都要求记笔记、填表格、做总结、建档案……无怪乎很多老师感叹:现在上课是副业,主业是应付各种学习、各种材料、各种检查和造假。李田田也在文章里发问:“我们是教书育人的知识分子,为何不能让我们安心地教育、施展各自的所学专长?”
对于李田田的发文和发问,湘西州委在迅速核实了文章指证属实后,10月17日,湘西州委书记通过澎湃新闻做了回应,表示:“湘西杜绝一切形式主义的检查,县教体局工作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我们已经提出批评。”与以往一些地方政府的危机处理比,湘西州委的反应速度不算慢,态度也还中肯,对问题没有回避,但,往深里看,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反形式主义只是反到“皮毛”,而未触及形式主义盛行的根本——当然,形式主义不是湘西州独有的,而是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性的——即部分官员为了确保政绩,和为官之道的“政治正确”而做事不计代价。
这就很值得人们深思了——基层官员脑子里的“政治正确”和教育的“政治正确”是一回事吗?究竟什么才是基础教育的“政治正确”?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就踏上了“科教兴国”的道路,它的理论基础就是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可以说是基础教育最高的“政治正确”。有了这个方向,中国才有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整体社会氛围,才有了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科技与经济成就。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教育使命的定位。然而,近年中小学出现的一些现象,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当下的基础教育——如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一些与现代社会有违和感的新闻:有的小学让孩子们演斗地主;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跳忠字舞;更荒唐的是,前些天在合肥新站寿春实验中学,操场上竟然出现了一群身着古装的学生,对着台上校领导跪拜,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联系到上述所说的形式主义,我们不禁要问,这哪里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分明是偏离教育的根本,偏离国家原本已经清晰的振兴方向。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学生到学校是为了获取科学与文化知识,这才是中小学教育的“政治正确”。对教育工作而言,教学、上课才是教师应当完成的主业,学校和老师也应把精力放在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的知识含量上,让孩子变得更有知识,更有文化,眼界更为远大。如果为了某些官员头脑里的“政治正确”追求表面政绩、满足他们怕丢官的心理而背离了教育固有的本职,那一定不是中国教育要追求的“政治正确”,属于轻重倒置、舍本求末,是不尊重教育规律的表现。不夸张地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文革中那种轻视基础课程、轻视科学理论,重视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程的思潮又可能回转,只是表现形式上会披一层时髦的形式主义外衣罢了。
在今年教师节前一天,中共中央深改委通过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让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全球化时代各国竞争日益激烈,国家间博弈,最根本的是人才的比拼、教育的比拼。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说,一切让教育偏离正确知识传授轨道的都是“政治不正确”,是误人误国,值得全社会深思。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