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石油设施遇袭, “爱国者”为何毫无反应?
2019/10/15 | 作者 熊佳 | 收藏本文
当地时间9月14日晚,沙特阿拉伯第二大油田——胡赖斯油田和最大原油加工中心——布盖格炼油厂遭到空袭,使沙特石油产量每天减少570万桶,天然气日产量降低约5663万立方米,占沙特油气日总产量的50%左右,并导致全球原油供应量短少接近6%,全球油价因此上涨。
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不少西方媒体注意到,袭击石油设施的空袭手段一个也没有被沙特广泛使用的“爱国者”系统拦截。彭博社援引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法瓦兹·格尔格斯的话称:“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美国的反导系统干吗去了?此事显然重创了美国及其防御性武器的声誉。”
并无确凿证据指向伊朗
袭击发生后,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里准将迅速发声,宣称此次袭击是他们用10架无人机实施的“威慑平衡-2行动”。
然而次日,美国商业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布盖格炼油厂作为袭击重点,有17处损伤,胡赖斯油田也有2处,意味着至少有19枚精确制导武器参与攻击,远超胡塞武装所说的数量。美国军事人士指出,从袭击规模、组织复杂程度看,明显超出胡塞武装此前展示的能力,因此其“出面认领”可能另有文章。
9月18日下午,沙特国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沙军搜集的袭击石油设施的7架无人机和2枚巡航导弹残骸。沙军发言人图拉基·马利基上校站在残骸中间告诉现场记者,这次对沙特两处石油设施的袭击是由18架无人机和7枚巡航导弹实施的,其中3枚巡航导弹未能命中目标,“巡航导弹的射程为700公里,意味着它们不可能从也门发射,因为也门北部距离布盖格有1200公里”。
马利基还播放了一段监控视频,其中显示一架无人机从北面飞来,而不是南面。“这次袭击来自北方,毫无疑问是伊朗支持的……这些都是伊朗政权和伊朗革命卫队用来对付民用目标和基础设施的武器。”他进一步表示,“我们有很多针对革命卫队的证据,我们将根据国际法,通过正当渠道向联合国提供这些证据。”
据马利基称,袭击沙特的巡航导弹是伊朗制造的亚阿里(Ya Ali),但专家们打眼一看,就发现沙特展示的巡航导弹残骸与亚阿里外形有明显区别,反倒酷似胡塞手里的“圣城-1”巡航导弹。然而,在伊朗境内,迄今没有任何“圣城-1”巡航导弹的踪迹。也就是说,沙特公布的导弹残骸没有与之对应的伊朗导弹。
无人机也类似。尽管马利基称伊朗展示过相似的三角翼无人机,但在伊朗这些年公开的众多无人机中,没有一款完全相同的对应者。此次袭击的无人机型号到底是什么,沙特军方以及众多防务分析人员还在确认中。即便最终能确认这些无人机和巡航导弹都是伊朗制造的,也不能因此确认伊朗就是袭击者。
在证据链上,沙特和美国要拿出这些武器从伊朗飞出的确凿证据,此外沙特还要证明其展示的武器残骸确系参与此次袭击,而非将以前从别处搜集的同型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残骸拿来冒充。显然,现在沙特展示的证据不足以指证伊朗是袭击者,所以马利基只是表示伊朗支持这次袭击。至于美国官员信誓旦旦地说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是从伊朗飞出的,就更无法令人信服了。
2019年9月18日,沙特利雅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沙特国防部发言人图拉基·马利基上校公布了14号沙特石油设施遇袭事件的调查结果。他表示,袭击现场的弹道痕迹方向证明袭击并非从也门境内发起,而是从沙特北部而来,“极有可能是伊朗境内发起”。对此,伊朗方面多次否认关联袭击。
毫无反应的防空系统
相较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沙特防空军部署在石油设施周围的“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没能实施任何拦截,更令外界诧异。美国国务卿蓬佩奥9月19日为此作出解释说,最好的防空系统有时也会失败。然而,不少人认为,蓬佩奥是在“为失败找借口”。
来自俄罗斯国防部的数据显示,沙特北部边境目前部署了88部“爱国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其中52部是最新的“爱国者-3”。
据悉,“爱国者-2”导弹连配备的MPQ-53雷达以及“爱国者-3”导弹连配备的MPQ-65雷达,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空中目标最大作用探测距离为170公里。理论上,两款雷达可在100公里外发现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就算考虑到地球曲率限制,它们也可在40公里以内发现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然而事实却是,它们对来袭目标浑然不觉,导致无人机和巡航导弹顺利攻击了目标。
自2019年5月以来,“爱国者”数次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没反应了。有分析认为,“爱国者”对无人机这类“低慢小”目标及巡航导弹这种能跟随地形飞行的目标探测困难。MPQ-53、MPQ-65雷达都是以多普勒原理探测目标,很可能在设计时对于飞鸟、低速无人机这类“低慢小”目标自动过滤。
此外,袭击方可能针对“爱国者”的雷达盲区进行攻击航线策划,让无人机和巡航导弹避开雷达探测。分析指出,沙特部署的“爱国者”系统主要面向南、东两个方向,也就是警戒也门和伊朗,对于北面探测能力薄弱。
即便“爱国者”没能发现目标,沙特还有17部美制FPS-117远程三坐标对空雷达、6部美制TPS-43三坐标对空雷达以及霍克地空导弹系统配备的对空雷达,但这些雷达同样没有奏效,可见沙特早期预警系统存在严重问题。
除沙特外,美国在中东部署有大量海空军以及陆基、海基和空基预警监视系统,美军中央司令部就设在沙特东面的卡塔尔,沙特东北面还有科威特预警系统,东南面有阿联酋预警系统,但这些盟友均未发现任何空袭目标,也并未向沙特提供预警。
能躲过如此庞大严密的防空预警网络,实施如沙特所称的18架无人机和7枚巡航导弹攻击,充分说明了袭击方的情报、组织指挥、通信等能力之强。而在中东地区与沙特、美国处于敌对关系,军事实力又比较强大的对手只有伊朗,这也是它们为何将伊朗视为主要怀疑对象的原因。
尤其是美国的心态,可谓震惊加气急败坏,因为其在中东部署的高度现代化的全天候预警体系及卖给中东盟友的拦截系统面对袭击竟无反应,这不仅会让潜在客户捂紧口袋,已购买爱国者的中东盟友信心也会明显下降。
经过四年的反导作战,沙特对爱国者的能力越来越不满意,并开始与俄罗斯接触,希望采购S-400防空导弹系统和“铠甲-S1”弹炮综合系统。此次反导彻底失利,只会进一步增加沙特对爱国者的不满情绪。
2019年9月20日,沙特东部,沙特信息部当天组织了一次媒体开放活动,允许各国记者进入沙特石油工业中心遭袭现场。工人们正在对此前遭无人机袭击的阿美石油的油田炼厂进行修复。
对中国也是一次警钟
虽然这次遇袭事件给全球的石油价格带来了波动,但其引发的最大问题其实不在能源领域。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9月16日刊文称,得益于石油储备和位于荷兰、日本和埃及等国家的石油设施,利雅得有能力在未来数周内恢复被毁石油设施的全部产能,以便恢复正常供应水平。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从今年夏初开始再次减产,以维持石油价格稳定,袭击发生后它们随时有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再加上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储备足够满足90天需求量,白宫也随时准备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解决供应问题。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此次袭击给沙特已经严重受损的形象雪上加霜。作为皇冠上的宝石,沙特阿美公司遭到如此严重的袭击,表明沙特缺乏自卫能力,同时暴露出华盛顿为其提供的安全庇护并不足以应对此类事件。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此次事件却表明,虽然囤积大量武器,沙特依然无法拥有一个足以自卫的防御系统。这种情况下,即便阿美公司是世界上利润率最高的企业之一,投资者也不敢轻易为其投资。
沙特石油设施遇袭对于中国能源安全来说也是一次警钟。中国2018年的原油产量只有1.9亿吨,原油进口量达到4.62亿吨,同比增长10.1%,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70.9%。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国的原油年产量将长期在2亿吨左右徘徊,而随着经济增长,对石油的需求量只会水涨船高。中东地区是中国从海外进口原油的主要地区,占到40%的比重。然而,中东地区局势一直不明朗,特别是美国和伊朗形成对峙之后,随时有引爆战争的可能。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需要多条腿走路来保障能源安全。首先是继续加强战略石油储备。中国已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九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到2017年已储备原油3325万吨(按照1吨原油7.4桶计算,相当于2.46亿桶),但这个规模还是偏小,只能满足30天左右的需求,所以未来还需要继续扩大。
其次,应当在替代能源技术上面下功夫。这些年,中国的天然气用量就在大增,风能、太阳能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除了技术进步,替代能源还要将成本降下去,这样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例如美国近些年就是通过页岩油和页岩气的技术革命,大幅降低了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并且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对中国来说,美国在能源技术上的发展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再就是要继续建设强大的军事力量,有效维护海外利益和海上贸易、能源通道。中东地区不仅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还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要地区。因此,中国必须有能力维护从中东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到本土的海上贸易和能源通道安全。
此外,中国在中东地区投资也很大,其中不少都是在能源领域。沙特石油设施遭袭也在提醒我们,必须要有强大的保护海外能源设施的能力。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