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罕见收紧多个融资渠道
2019/08/05 | 作者 王毕强 | 收藏本文
房地产行业正迎来罕见多种融资渠道收紧阶段。融资代表着房企再生能力,在整体销售难有大突破背景之下,部分房企或将面临生存焦虑。
“目前,开发贷、房地产信托、内债外债和私募等融资渠道一致收紧,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此次调控之前,2018年11月到2019年4月,房企融资环境相对宽松,再往前追溯,2017年到2018年的前三季度,融资环境较为紧张,2016年前三季度融资环境非常宽松,很多房企都是在2016年大量发债。今年以来,各地银保监局已对8家信托公司开出14张罚单,粤财信托、北方信托、百瑞信托、华信信托、中泰信托、华宝信托、浙金信托和中融信托被罚款金额合计超过1200万元。落实到具体政策上,5月17日,银保监会下发的“23号文”被许多人认为是信托融资监管的开始,7月4日,银保监会开始对部分信托公司窗口指导;7月6日银保监会针对近期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展开约谈示警,要求控制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量和增速。
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1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2.81万亿元,占比14.75%,较2018年4季度末上升0.56个百分点。境内融资渠道收紧时,境外债券融资都是房企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渠道。根据慧博投资的数据,在7月初问询房地产信托融资将收紧后的一周内,约有15家房地产企业火速在离岸市场发行了总计约50亿美金的外债以备粮草。
然而,此次融资收紧政策中,海外融资这一渠道也没能幸免。7月12日,发改委发文要求,房企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与此同时,房企还需详细披露其海外发债的具体情况和资金用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