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崛起 将成武汉经济新引擎
2019/04/25 | 作者 陈龙 | 收藏本文
“国家级中心城市”武汉,又有了新的经济动能。
继光电子、汽车两大万亿产业集群后,武汉的第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也正式启航,它便是大健康产业。
4月8日,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举行,借此机会,武汉郑重拉开了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的建设序幕。这一新兴产业增长极,将构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健康金融和医药流通五大领域,融合武汉既有的健康产业基础,形成“一城一园三区”格局。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位于武汉南部的江夏区,规划总面积98.1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体量最大的大健康产业园,分为郑店、庙山、五里界三个产业区。借助优厚的自然资源、便捷的交通基础、庞大的市场需求、高水准的院校科技实力与政策支持,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致力于在十年内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打造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最终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强劲血液。
未来机遇,武汉先行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构想。“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准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既是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也蕴藏着未来新兴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当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10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写入十九大报告。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远景目标:到2030年,中国要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武汉市抢抓先机,把眼光定位于将来,谋定后动,给出了“大健康”产业的湖北蓝图。乘着时势的浪潮,武汉早早确立了大健康产业的蓝图。《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链条,以及全市“一城一园三中心”的空间格局。其中,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则作为大健康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个增长极,主要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康养服务。未来十年内,它将被打造成武汉市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2019年4月8日至10日,由国家卫健委和湖北省政府指导、武汉市政府主办、湖北省楚商联合会承办的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开幕式上,承接武汉“大健康产业”重任的江夏区与泰康集团、中国生物等10家大健康产业企业签约,总投资超过529亿元。正式拉开了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的建设帷幕。
一城一园三区,黄金十条
所谓“一城一园三区”,一城,是聚焦总部经济的光谷生物城;三区,分别是汉阳大健康产业发展区、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服务区、武汉长江新城国际医学创新区;一园,则是此番重点打造的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
大健康产业园落子武汉南部的江夏区,既是因缘际会,也是必然的选择。号称“百湖之市”的武汉,虽然最富生机的是东湖,但湖泊资源最丰富的却是江夏。江夏拥有武汉市最大面积的湖泊资源,面积47.6平方公里的汤逊湖为亚洲最大城中湖,梁子湖则是中国生态保护最好的两个内陆湖泊之一。江夏辖区内还分布着多个国家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不仅有浩渺烟波,珍稀鸟类,还有上百公里的环山、环湖绿道。山林幽居,清风自来,江夏可谓先天占有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资本。
按照规划,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布局为“一园三区”,包含郑店大健康产业综合区、庙山医疗器械特色区、五里界健康养老特色区。
其中,郑店大健康产业综合区包括产研合作、生物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医药流通、发展备用5个区块,将从医疗、教育、康养、居住条件、商业配套多点突破,集聚智力人才,打造区域智谷。
相比于武汉其他城区,江夏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布局优势也极为突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毗邻光谷生物城,位于半小时交通圈内,凭借地理交通的天然联系,能够实现与光谷生物城之间的高效连接,与光谷生物城实现产业要素的积极交流、产业功能的错位互补。
江夏区连续十年夺得全省县域经济第一名,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拥有20多个千亿俱乐部企业。区内现有规上医药企业9家,主要包括生物制药、诊断设备与试剂、创新药物等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2018年实现产值28.02亿元、税收2.13亿元。
按照规划,江夏大健康产业园未来将达到98.1平方公里,这将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健康产业园。
4月9日的推介会上,江夏区人民政府区长张利向外界释放了引凤来栖的“黄金十条”保证。他说,“黄金十条”会在落户、经营贡献、总部经济政策、人才、金融支持、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社会办医、健康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基金扶持,其中多项奖励最高均在1亿元以上。
产城融合,国家中心城市的担当
“与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此前建成的同类产业园不同,我们不是单一类型的医药或医疗器械生产园区,目前看来,一定是大健康领域综合性最高的一个园区。”一位江夏区的官员称,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不仅包含传统的生物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制造,还结合了最新的大健康理念,建设全面的健康服务、医药流通和健康金融。
“鼓励生育,婴儿医疗服务走向蓝海,老龄化趋势突出,养老健康服务更是巨型产业。”这位官员说,“所以我们这个产业园不仅要有健康养老、医疗服务,还要有体育健康、智慧医疗。相对应的,园区要布局健康管理、健康养老、体育健康领域,丰富健康服务商业模式和形态。在中远期,它会继续聚焦本地需求和前沿领域,提升规模、形成特色。”
4月9日的推介会上,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亚波自信地介绍,2018年,武汉市大健康产业总收入突破两千亿元,连续三年按15%的速度增长,具备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技术条件、人才优势和科教实力。在已有基础上,武汉将在光谷南的江夏打造一个大健康产业的新高地。
江夏背靠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拥有一批生物医药领先企业,其中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在疫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拥有亚洲首个P4生物安全实验室,国药武汉血液制品公司隶属于国药旗下天坛生物,是国内重要的血液制品公司,未来将发挥更重要的龙头带动作用。启瑞药业、普生制药、国灸科技等一批民营企业也极具活力,具备较强的产业发展潜力。
如今的大健康产业,已不再只是生物医药的研发制造,更融合了新型的养老服务、生态宜居、甚至美丽乡村等理念。五里界具有水系交错、产城融合的特点,五里界健康养老特色区就将围绕生态绿核,顺应水系走向,打造高品质医养结合的范本。此外,江夏区还提出在一年内打造100个“美丽乡村”,将大健康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完美融合。
而在4月9日的推介会上,蓝城集团执行总裁王科便介绍了一批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蓝城颐养2.0”的样板项目,提出“中国学院式养老”,构建社区内的颐养服务体系。其中,专门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量身定制的武汉锦绣雅园项目,将打造华中地区养老“Plus”样板,对照“乌镇雅园”,以康养产业标杆为目标,在山川湖泊间营造生态健康的理想人居地,以及多元的养生度假环境。该项目总规划范围约3800亩,预计总投资约90亿元。
“国家战略,湖北贡献,市级项目,江夏担当。”此次大健康产业园起航,武汉透露出踌躇满志。按照“一园三区、产城融合、药械联合、医养结合”的产业定位,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制定了“十百千万”的发展目标,即通过10年努力,引进100家规模以上大健康企业,实现100亿元税收,到2030年打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养老1000亿级产业集群,带动5万人以上就业,争创全市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智慧支撑,万亿级产业群
武汉构建大健康产业,立足于实力强大的医药科技基础,以及院校人才的智力支撑。
武汉是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拥有近百所高校,每年在校大学生超过130万。其中,江夏区现有包含7个国家重点高校的22所高校,共20多万大学生,科技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是产业园建设的智力龙头之一。作为国家卫健委、湖北省、中科院三方共建共管的“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武汉病毒研究所拥有中法两国政府支持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拥有目前国内唯一按国际标准建设的P4实验室,可开展最高生物安全等级的病原研究,也是中国新发传染病和生物防范的研究基地。2017年,该研究所首次成功人工合成杆状病毒,被誉为合成生物学的一个里程碑。
4月9日的推介会上,研究所副所长龚鹏饶有兴趣地讲到了武汉病毒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所做的“中国蝙蝠携带重要病毒研究”,“揭示了SARS冠状病毒的蝙蝠起源,为蝙蝠来源的新发传染病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研究,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该研究所做出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例如研制出针对多种病原的抗体与针对肿瘤的抗体,针对耐药菌的噬菌体制剂,以及多种小分子药物化合物。疫苗领域,研究所同样硕果累累,除了新型黏膜佐剂与粘膜疫苗,他们还研制出婴幼儿肺炎亚单位疫苗、流感病毒纳米疫苗、拉沙热病毒亚单位疫苗、寨卡病毒弱毒疫苗等新型疫苗。此外,该研究所还在农业生物病毒杀虫剂取得丰富科技成果。
首批与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签约的还有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该公司不仅拥有科技部授予的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拥有生物制品行业内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点。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晓琦介绍,该公司在治疗制剂、人用疫苗、诊断试剂三个领域拥有75个批准文号,每年提供1.2亿剂量以上的疫苗,用于国家传染病防治。早在2006年,该公司就已整体搬迁至江夏区。作为江夏区的老牌生物企业,该公司在2018年营业收入突破12亿,利润为2.6亿。
科技智力,结出的必将是广阔的市场价值。以新一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株)为例,陈晓琦说,该疫苗在国内的年需求量达8000万至1亿剂以上,市场缺口巨大;而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未来该疫苗产品也将供应非洲市场,国际市场需求同样巨大。立足于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的这一疫苗产品,达产后预计年产2千万剂,年销售15亿元,这将为WHO倡导的“全球消灭脊灰战略目标”做出贡献。而无细胞百白破系列联合疫苗产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生产基地,达产后产出7个产品,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
此外,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也将在“互联网+健康”领域有出色表现。武汉本已具备良好的光电子信息及互联网产业基础,通过产业间联动,产业园有望率先布局大健康电子、健康大数据等蓝海市场。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江夏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利用此一优势,产业园将与大健康企业联合开发可穿戴设备等大健康电子设备。
目前,依托阳光创谷,江夏区已经吸引了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华为等多家领先互联网企业落户,拓展发展AR、AI、大数据、云开发等技术领域,在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等领域合作探索机遇将纷纷涌现。
(实习生姜乃铃对本文亦有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