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无视的公投
冲绳美军基地搬迁再起波澜
2019/03/25 | 关珺冉 | 收藏本文
围绕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至名护市边野古的问题,冲绳县内再起纠葛。
当地于2月24日举行了县民投票。投票结果为:三个选项中,选择“反对”的人数占投票总数的72.2%(43万4273票)。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其他选项。
对于日本政府强行进行填海造地的行为,冲绳县民众一向以强烈的民意抗争。冲绳县知事玉城丹尼表示,将根据大多数人的反对意见,要求政府停止或重新研究美军基地搬迁的计划。
但如同过去大多数无功而返的例子,此次投票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日本政府也表示仍然会采取继续进行搬迁工程的方针。首相安倍晋三于2月25日在首相官邸表达了将继续建设新基地的意愿。“关于普天间机场的返还问题,从达成协议开始,已经过了20多年还未能实现。所以不能够再推迟了。”
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官员在得知投票结果后表示:“(搬迁至边野古)是停止连续使用普天间机场的唯一解决办法,我们将与日本政府一起继续推进将美军基地搬迁至边野古的计划。”
由大学生推动的冲绳公投
与以往多由老到的政治家主导所不同,这次公投是由27岁的冲绳年轻人元山仁士郎发起推动的。在以他为代表的民间组织的推动下,历经近一年的号召筹备,公投如期举行。
元山的家在冲绳县南部的宜野湾市,也是普天间机场所在之处。在他的记忆中,从小生活就被美军的战斗机、直升机和运输机所环绕。
“我出生之前基地就在那儿了,可以说,它们伴随着我长大……6岁的时候,我不小心把球踢进了附近的一个洞里,却被人警告说不能把它捡回来。长大后我才明白为什么。”他告诉《凤凰周刊》,美军的飞机起飞时噪声很大,有时上课也会被这些噪音中断,听不见老师在说什么。“飞机飞过时,门窗玻璃会咯吱咯吱震动,电视画面会被干扰。”
2018年4月,原本在一桥大学研究生院就读的元山向学校递交休学申请,代表并设立“边野古县民投票会”。之所以作出这一决定,源于他与成蹊大学教授武田真一郎关于“县民投票必要性”的讨论。元山认为,已经到了不得不投票的时候了。“在日本,很多年轻人认为,他们无法改变政治体制。但我认为,不少冲绳的年轻人慢慢意识到,通过我们的作为,事情会发生变化。”
从去年5月23日开始,为期2个月,元山和他的伙伴们开始收集县民们的住所、出生年月、签名印章等,获得有效签名90848人,并于9月5日提交给冲绳县,10月26日正式确定县民投票条例。但到了12月,宜野湾市市长在内的五个市长一度拒绝举行冲绳县县民投票。为了谋求市民投票,元山从今年1月15日开始为期5天绝食抗议。
“在美军统治下,我们的先人们曾采取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抗议。”元山说,因此他决定效仿,在宜野湾市市长办公室前绝食抗议,仅靠喝水维持,最终这几个城市同意实施投票。
推进投票的过程中,最大的波折莫过于2018年8月,时任冲绳县知事翁长雄志由于胰腺癌突然离世。他曾是冲绳反美军基地的领军人物,这也让原定于11月举行的知事选举提前至9月。幸运的是,被翁长雄志“钦点”的玉城丹尼战胜了自民党和公明党推举的宜野湾市前市长佐喜真淳,成为新任知事。
“我的父亲是美国士兵,母亲是冲绳人,我或许可以说是战后重生的一种象征。”这位日美混血的新知事玉城丹尼是美军之子。只不过他还未出生,父亲就离开了冲绳,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他试图寻找父亲未果。父亲留下的线索,除了混血面孔外,就是名字中的片假名“丹尼”了。虽与前任知事出身不同,但他愿意继承翁长的遗愿,贯彻阻止边野古新基地建设的立场。
当选后的玉城多次赴美国“游说”,反对美军基地县内搬迁,提议美国、日本中央政府、冲绳县政府作“三方对话”,协商新基地选址纠纷。去年12月,他参与美国白宫网站请愿签名,呼吁美国总统特朗普叫停驻日美军基地搬迁工程。此次投票前几日,他亲自为元山站台,在街头高喊“请投出宝贵一票”。
最终的投票方式从“赞成”“反对”“两者皆非”三个选项中选择其一。结果反对人数达到72.2%,赞成达到19%,两者皆非为9%。反对的人中,39.1%的民众认为“冲绳不需要新基地”,19.7%的人希望“将普天间基地搬迁至县外或海外”。另有反对者认为,填海修建基地将破坏边野古的生态系统,对濒临灭绝的动物造成威胁。
未能受到主流社会重视
虽然公投中的反对人数高达七成,但考虑到只有约五成民众前来投票,该声音也只占到冲绳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不少当地居民收到投票信息后只是摇摇头说:“投了也没有什么用吧,中央政府早就决定了。”
冲绳琉球大学国际关系论教授星野英一则持积极态度。他向《凤凰周刊》评价说,这一次有很多年轻人参与投票,“虽有不同立场,但无论持何种观点,他们都能借助冲绳县民投票的机会交换意见”。
按照投票条例规定,若得票最多选项数达到有资格投票者的四分之一,知事应当尊重结果,向首相安倍晋三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告知结果。
2019年3月1日午后,玉城将一张印有“投票结果”的A4纸递到了安倍手中。这也是玉城当选冲绳县知事以来第三次见到安倍。“这是要求放弃边野古搬迁的民意首次得到明确反映,意义极为重大。”他在首相官邸向安倍转达投票结果,并要求日本政府出面组织日、美及冲绳县的三方对话,对现有计划进行调整。
2019年2月24日,日本冲绳县那霸,民众正在阅读当地媒体对此次公投的报道。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则表示,中央政府无意放弃搬迁计划,公投结果不会对决策产生任何影响。
当玉城宣读冲绳县民的诉求时,坐在对面的安倍双手握拳搭在膝盖上,表情凝重,随后回复说:“将真诚对待这次结果,希望能拿出减轻冲绳负担的方案。”但他仍坚称,“有必要尽早消除普天间机场(所带来)的危险性,(中央政府)仍会推进边野古的搬迁事宜。”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则重申,无论冲绳公投结果如何,中央政府都将继续推进边野古的搬迁工作。
这场公投也并未得到主流媒体的重视。为安倍“站台”的《读卖新闻》未将此新闻作为当日头条,而是选择了一则“人生100年与健康”的连载新闻;《产经新闻》将“今年将不邀请韩国参加10月举行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观舰式”作为头条,将冲绳的投票结果放在极其不起眼的位置。而当本地《冲绳时报》将投票结果用日语、中文简繁字体和英语公布之后,却触动了不少日本网友的敏感神经,而被扣上“私通中国”的帽子。
就在玉城与安倍会面的同时,元山所在的民间组织也在东京发起了“0301边野古填埋大抗议”集会。他在首相官邸前呼吁:“请大家告诉周围的人。”由于在县外一直有着“基地是冲绳地方问题”的言论,他希望让冲绳以外的日本人能关心这一问题。
关于基地搬迁的持久战
在冲绳,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公投发生在1996年9月,当时是为了争取修改美军在日特权的《日美地位协定》,以及为冲绳县政府处理驻日美军造成的事故赢得更多权力。当时的投票率为59.53%,呼吁修改法律的赞成票数为89.09%。
日美之所以就美军基地搬迁达成共识,要追溯到1995年发生的一件极为恶劣的事件:三名美军士兵绑架并强奸了一名12岁的冲绳小学生。一年后,美日政府就普天间基地搬迁达成共识,同意设立搬迁委员会,将基地搬离居民众多的宜野湾市。
这场关于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的“持久论战”由此开始,一转眼已是23年。
2019年2月25日,冲绳县名护市边野古沿岸填海造地的护岸工程仍在继续。
这期间,驻日美军引发的事故和犯罪案件频发。据当地警方统计,从1972年到2015年,冲绳至少有741起严重犯罪案件涉及到美军士兵、美军平民雇员或美军家属。其中有574起被定罪,包括129起强奸、394起抢劫和26起谋杀。
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事法庭的记录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有65名驻冲绳海军陆战队士兵因性侵遭监禁。海军罪案调查处记录显示,还有大量案件没有走到审判程序。
2018年,由于美军直升机在冲绳宇流麻市伊计海岸迫降、在读谷村紧急着陆等接连不断的事故,时任美国防长马蒂斯不得不向当地民众道歉,并称将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正在建设中的边野古新基地也爆出腐败案件。2017年一名采石场经营者举报,称前冲绳北方担当大臣鹤保庸介的后援会长向其索贿超过1000万日元,采石场还被迫自掏腰包帮助该大臣竞选国会议员。
与此同时,在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日语系教授王升远看来,本可以利用丰富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的冲绳,却因其不可替代的政治、军事意义,在日美共谋之下孕育出了畸形的基地经济形态。
当地的求职网站上,很多工作的地点都在美军基地内部:有月薪27.5万日元起的空调管理员、时薪850日元的美军管辖高尔夫球场员工,时薪1500日元(远超东京)的基地小卖部英文接待员等。根据冲绳美军基地从业劳动人员工会统计,目前在美军基地工作的人约有1万人,大部分是警备员、维护员、秘书翻译等职务。他们的基础月薪为25万日元,八成以上的人能拿到全额的30万日元。
星野英一认为,日本政府一再强调基地经济对冲绳的重要性,但实际是一种误导,“即使基地没有了,对冲绳的经济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自1972年美国将冲绳归还日本,与当时相比,美军基地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已是大幅减少——1970年基地经济的占比为30.4%,1972年为15.5%,2014年下降到5.7%。冲绳县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到访日本冲绳游客数首超夏威夷,2018年冲绳接待游客数连续6年创新高。
王升远向《凤凰周刊》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对基地经济的单一依赖,美军基地一旦撤出,经济方面的负面影响也将立刻显现。”
除却经济因素,这场基地搬迁为何会耗时如此之久?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杜晓军认为,日本政权更迭及美国亚太政策微调等因素,不时令日美同盟处于“漂流状态”,使得基地搬迁始终难以快速推进。
2009年,时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大选期间做出“普天间至少要迁出冲绳县外”的承诺,给冲绳民众带来一线希望。最终结果却是,日美两国政府就普天间基地迁移问题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把普天间基地迁至名护市边野古周边,鸠山更因此前的承诺得罪了美国而仓促下台。2012年上台的安倍政权看到“前车之鉴”,反复强调“日美同盟是当今最强大的力量”。有了中央政府的站台,美军基地搬迁事宜也开始向前推进。
另外,关于普天间基地搬迁和修建问题,也充斥着日本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博弈。最近边野古所在的名护市市长换成了支持中央政府的渡具知武丰,这意味着美军基地的搬迁工程又减少一项阻力。
去年8月底,冲绳县宣布撤销该县边野古沿海地区的填海造陆许可,叫停美军基地新址施工。应日本防卫省要求,国土交通大臣石井启一叫停冲绳县的行政命令,中央政府重启施工。冲绳县政府认为石井的做法违法,向国家地方纷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国家地方纷争处理委员会于今年2月18日召开会议,认为石井的决定并非国家干预(地方政府),驳回冲绳县申诉。
玉城对驳回申诉表示遗憾。他说,这一决定并未证明中央政府的做法合法,冲绳县将继续行动。为阻止美军基地搬迁,冲绳县很有可能继续提起司法诉讼,与中央政府对簿公堂。
基地搬迁提速 冲绳欲施行“一国两制”?
由于基地施工进度大幅度延迟,“火烧屁股”的安倍政府强行推动施工的姿态越发明显。
2017年2月6日,一台起重机出现在边野古海岸,意味着边野古主体部分开始施工。施工三天前,访日美国防长马蒂斯与日方确认,边野古是解决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的唯一方案。
2018年12月14日,日本政府开始向边野古沿岸投入沙土,启动填海造陆工程。有冲绳民众划船高举标语在旁边抗议。玉城也谴责日本中央政府单方面决策“违法”,“强制往海里倾倒沙土,丝毫不顾冲绳人的意愿,我非常愤慨。”
2019年1月28日,日本例行国会开幕,安倍进行施政方针演说,主要内容正是边野古新基地建设问题。他再度强调,“将会继续推进边野古新基地的建设”。
2月27日,在冲绳县众议院第二议员馆,元山仁士郎就投票结果作了报告。他在现场问道:“冲绳民众已经给出答案。日本政府将如何应对?”
结果四天后,冲绳防卫局开始启动长约515米的新基地护岸工程。玉城于3月4日在东京谴责说,强行开工只会让国民的质疑声变大,期待政府停止施工,尽早达成协议。
星野英一抱怨说,中央政府对我们进行的各种舆论调查一向没有反应,因此我们不能只面向冲绳县内发声,更需要让支持冲绳的县外乃至国外民众听到抗议的声音。“这次同步在美国举行网络签名活动,就是要让美国政府和美国民众也听到我们的声音。”
冲绳人始终认为,自己被中央政府“牺牲”了:不足日本国土总面积1%的冲绳却集中了全国70%的美军专用设施,4.7万名驻日美军中有超过一半都驻扎在冲绳。
今年1月,100余名日本学者以“安倍政府强行推进美军基地建设违反日本宪法”为由发表声明,要求政府停止在冲绳县边野古建设新的美军基地。1月7日,30多名日裔美国人在美国白宫前集会示威,主办集会的日裔美国人罗伯特·梶原还在白宫网站上开展了要求停止填海造陆的电子签名请愿活动。
但这些声音在中央政府的强硬态度中逐步被淹没。在安倍和特朗普的眼中,美军基地搬迁早就大局已定。冲绳基地问题与美国亚太战略息息相关,未来也将直接影响日美安全合作。
王升远认为,冲绳凝结了东北亚所有复杂性:“横向来看,冲绳美军基地有着对台海监视协防的战略部署,还关乎中日、美日、朝美等大国博弈;纵向来看,冲绳还牵连‘日本帝国’历史版图问题,以及冲绳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日本的内忧外患全部浓缩在这里。”
韩裔日本学者姜尚中亦提到,未来美朝之间的谈判可能会使得驻韩美军基地逐步缩小,驻日美军基地的重要性相应会变大。
为了能够进一步推进对话,玉城还提出可在冲绳推行“一国两制”的大胆构想:让冲绳作为独立自治州存在,实现零关税和消费税。姜尚中认同“一国两制”的可操作性,“冲绳在基地撤出之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潜力无限。”
星野英一认为,所谓的“一国两制”提案并未具体形成,还无法判断其可行性。“但这对推进冲绳的民主进程极具意义,也能让冲绳人的利益诉求更受重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