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东莞走进湾区时代
2019/03/05 | 作者 王蔚明 | 收藏本文
摘要:过去,东莞依靠区位和成本优势,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进入湾区时代,东莞又将绘就一个怎样的蓝图?

新春假期刚过不久,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磅出台。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粤港澳地区,一个未来可以媲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世界级湾区经济城市群即将冉冉升起。
在这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湾区里,香港—深圳—东莞—广州形成黄金轴线。面对这一重大机遇,东莞这个原本就处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被三大国际都市环绕的开放城市,做足了迎接湾区时代的充分准备,提出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志在以品质取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湾区崛起,东莞提质
过去,东莞依靠区位和成本优势,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
进入湾区时代,东莞又将绘就一个怎样的蓝图?
从区位来看,东莞得天独厚。地图上的粤港澳大湾区就像一个A字,湾区的东岸与西岸连成一个对角,中间一横就是目前已有的东莞虎门大桥、即将通车的虎门二桥,还有已经列入规划的莲花山过江隧道,这些全部落在东莞。从东莞出发,30分钟内可到达珠三角重要节点城市,包括香港。随着湾区一体化进程加速,东莞有望成为整个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主轴。
在湾区建设中,无论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还是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东莞都将承担重要角色。
在这一背景下,东莞主动从整个大湾区层面来谋划和推动自身发展,明确要着力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面开放合作先行区、高品质低成本的现代生态都市。
在2018年12月召开的市委全会上,东莞正式提出要顺应湾区时代城市群发展潮流,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随后,从官方到民间,“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迅速席卷全城,成为当地最热的关键词。
从“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到“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是东莞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为抢抓大湾区建设机遇而提出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
在新的战略定位中,首先突出的是“湾区”两个字,意味着东莞是将自身置于粤港澳大湾区大局中来谋划推动发展。“都市”和“品质”则是东莞对自身优势与短板进行分析后,对未来发展所给出的答案。
为什么要提“都市”和“品质”?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规模比较大,但距离“强”还有一段距离;城市功能、民生供给等样样俱全,但与世界湾区中的城市、与广深港等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打造“湾区都市”,就是要按照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标准,高标准推进城市升级,以城市提升带动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打造“品质东莞”,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强化品质意识,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把东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湾区时代,一个高品质的东莞即将迎面而来。
创新平台,布局湾区
广州、深圳、香港是大湾区的三个核心节点。其中,广州和深圳这两个一线城市及创新引擎,借助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莞深高速、广深铁路四条大动脉紧密联系在一起,构筑出中国南部最具活力的创新都市带,而这个都市带的中部脊梁正是作为世界产业新都的东莞。
作为国际制造基地,东莞产业制造基础雄厚,配套能力强大,近年来随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R&D投入占比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提升,能够满足广深港等大城市创新资源进行产业转化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对外开放合作、投融资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取得突破,东莞正成为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之一。
这些都是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优势,这些优势的实现还需要有高品质的平台支撑。在2019年1月的市“两会”上,东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战略平台”首次浮出水面。其中,滨海湾新区将打造成为代表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中子科学城将打造成为东莞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水乡新城片区将打造成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新增长极。
2017年10月12日,东莞滨海湾新区、东莞港揭牌,这是东莞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置身滨海区新区启动区,可以切身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脉搏:向南远眺,可见深圳前海大空港,宝安机场起降的飞机频频掠过;西隔珠江,与广州南沙相望,繁忙的货运巨轮正在港口进出;向内广袤的腹地,则是富裕繁华、工业基础雄厚的虎门、长安。
短短一年多时间,一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新区初见端倪。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已形成纲要成果;湾区大道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四纵三横路网拉开城市大框架;交椅湾启动区滨海景观带初现,雕琢一流生态之美;一批高端高新企业成功落户,项目协议签约额达2830亿元;东莞港新增6条内贸或外贸航线;虎门港综合保税区申报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启用;滨海湾新区、东莞港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滨海景观长廊规划设计国际竞赛拉开序幕;土地供应模式、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等一批改革扎实推进……新兴的大湾区产业高地呼之欲出。
位于东莞创新高地——松山湖高新区的中子科学城,是一处安静的科研基地。曾经的荔枝林,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科技园。在这里,国家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正在运行,众多科学工作者在此潜心研究,前来参观学习的中外考察团络绎不绝。随着散裂中子源的虹吸效应,不少高端人才来到了东莞。
2018年8月23日,经过六年半的建设,散裂中子源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这是中国第一台、世界第四台散裂中子源装置,名列国家12个重大科学装置之首,是世界上最前沿的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的大型研究平台。依托散裂中子源,东莞规划建设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引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等前沿项目,建成后预计会有600名左右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常年在东莞开展科研工作,并吸引10万名左右全球各地的科研人才。
距离中子科学城直线距离仅7公里的深圳光明科学城也在同步崛起。东莞意识到科技创新必须协同发展才能形成集聚效应,已向国家申请支持东莞中子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连同港深河套地区等区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中子科学城到光明科学城,一个相辅相成、联动发展、开放互通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而在邻近广州这侧,从广州黄埔开发区经广深高速驱车20公里,就到了东莞水乡新城。
这片河网密布、农田湿地交错、生态本底优越的岭南水乡地区,历史上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经过几十年工业发展,却变为东莞城市品质和产业水平发展的低洼地。然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处于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地理中心这一区位优势,让这片水乡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会。东莞对水乡新城片区寄予厚望,希望以统筹为突破口,通过管委会在规划制定、土地整备、招商引资等方面强有力的统筹,让一些高端、大型项目落地,通过龙头带动作用,促进片区面貌发生改变,让片区在建设高质量统筹发展示范区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城市巨变,东莞格调
城市之间未来的竞争,是城市品质和内涵的竞争。城市品质提升尤其体现在城市格局、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态层面。
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东莞积极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构造与国际一流湾区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格局。东莞按照“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推动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湾片区、水乡新城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东南临深片区统筹发展格局,共同构建“三心六片”城市格局。
区位交通往往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优势。东莞立足大湾区地理中心的区位,着力强化交通枢纽功能,加快融入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莲花山过江通道、广深第二高铁的规划已经提上日程,深茂铁路、赣深客专东莞段、佛莞城际和穗莞深城轨正在建设中,虎门二桥即将建成通车。东莞还主动对接周边城市高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地方路网的规划建设,构建“内畅外联”的路网系统,形成沿江高速、广深高速、增莞深高速、从莞高速、博深高速等构成的“五纵四横六连”的高速路网,构建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
而在城内,各种优化整治措施下,东莞城市交通越来越顺畅。2019年春节前,东莞第一、二批中心城区拥堵节点治理项目全部完工,拥堵问题大大缓解。东莞还正在加速轨道交通建设开发,推动市内地铁尽快串线成网。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东莞聚焦生态环境,重点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全面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计划投入近800亿元对水、大气、固废和土壤污染进行全面治理。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珠三角的知名旅游景区。每逢节假日,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公园、骑单车、花海漂游。华阳湖的华丽转变,是东莞生态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
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东莞委托第三方机构,从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及公共设施、户外广告、施工工地及渣土管理等入手,对全市33个镇街(园区)城市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市政管理机制上,东莞推进体制改革,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发展治安、城管、医疗、教育等民生智慧应用,对接融入智网工程,从而构建全市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智慧城市建设统一框架,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同时,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功能,加强流程再造和优化,信息化体系支撑城市平稳运行。
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这一主题下,东莞城市格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整体提升,城市品质内涵不断提升,城市更有品位,越来越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美丽东莞,品质生活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离不开高品质的文化支撑。
文化让生活更美好,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越来越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包容。
这些年来,东莞通地铁、建公园,让城市颜值不断改善的同时,各类高水平文体活动让城市气质持续提升。读书节、合唱节、音乐剧节、东莞文化四季、东莞文化年历、文化周末、市民运动会等品牌活动轮番上演,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亚洲马拉松锦标赛、男篮世界杯等国际体育大赛也先后落户,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各类文体大餐,幸福感满满。
音乐会,对参与者既是美好的艺术享受,也是高端的艺术普及,彰显着城市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位。2018年12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草坪新年音乐会首度在东莞市中心广场举行。一改以往室内音乐会的肃穆,此次在露天草坪上办的音乐会让市民走近交响音乐,轻松愉悦地度过了一个惬意的下午。
“望见山水,记住乡愁”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东莞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先后打造了“鱼米之乡”“一帆风顺”“马稻功成”等创意稻田,每到秋天稻田飘香时节,市民扶老携幼到稻田上观光游玩,感受乡村的稻田美景,流连忘返。
2018年7月,在东莞东城周屋创意稻田示范基地,来自台湾的著名表演艺术团体优人神鼓,在蓝天、白云、稻田的映衬下,热情敲响大鼓,将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画面独特而震撼。在制造名城的盛名之下,东莞的生态都市形象,吸引了越来越多像优人神鼓这样的高品质艺术团体,让更多人领略到东莞美丽乡村的魅力。
城市的美好,白天看绿化,晚上看灯光。夜幕降临,从鸿福路到东莞大道,一路流光溢彩,整个城市犹如铺开一幅缤纷画卷,呈现在市民眼前。
华阳湖夜游的大型灯光秀,流光溢彩,气势恢宏。它以灯光作为载体,把文化故事融入现代声光水电的奇幻效果,展示东莞水乡的人文与生态景观。湖中水秀灯光熠熠,闪耀星空,让游客在漫步湖光月色之时,享受中华文化的薰陶。
这些都是东莞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的努力和成效。
2019年1月召开的市“两会”上,东莞提出打造高品质的文化引领型城市,要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文体活动、发展全域旅游等方面,提升市民对东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用优质的生活来吸引高端人才,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东莞这座城市,充满机遇、充满活力,一直是创业者追梦的热土。过去40年,东莞集聚了500多万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也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这是东莞未来发展的基础。
在“品质东莞”引领下,东莞致力推动“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通过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从2019年起,用3年时间,引进10个国际一流水平的战略科学家团队,选拔100名博士专业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引进培养1000名重点领域的领军人才,引进培养10000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创新人才,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通过引进关键人才、发挥现有人才才智和提升现有产业工人的技能,把东莞打造成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
改革开放40年,东莞成就了一座敢闯敢干的活力城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东莞正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未来三年,正是东莞大有可为的机遇期。经过努力,东莞有望迈入万亿GDP俱乐部,擦亮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名片,在大湾区和中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东莞这座千年古邑、制造名城,将焕发出新的夺目光彩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