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北者”卢今锡的传奇人生
从朝鲜战斗机飞行员到美国大学教授
2019/02/05 | 陈祥 | 收藏本文
俄亥俄州的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内,有一架朝鲜空军涂装的米格-15比斯战斗机。它编号2057,瞄准器下方有一行红色的朝鲜文:“向美国鬼子打光愤怒的炮弹!”这是美国获得的第一架米格-15。
米格-15于1948年6月投产之后,迅速成为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斗机,首次实战亮相便是1950年11月的朝鲜上空。它由苏联空军提供,当时被秘密部署在中国东北靠近朝鲜的基地,其性能压倒美国空军的F-80流星战斗机和P-51野马战斗机,一度威胁到美国的空中优势。直到1950年12月,美国空军第4战斗机联队的F-86佩刀战斗机从日本赶来救场,米格-15和F-86才棋逢对手。尽管F-86的综合性能更为优异,米格-15仍给美国飞行员留下难忘的记忆,一度被称为“共产世界最凶猛的战斗机”。
编号2057号战机的这段传奇故事,由叛逃的朝鲜前空军飞行员卢今锡带来。卢今锡早已改名为肯尼斯·罗(Kenneth H. Rowe),如今在佛罗里达州的海滩边颐养天年。
1953年叛逃到美国的朝鲜前空军飞行员卢今锡拿着一张当时的照片。
米格机完好无恙降落
“一架米格机刚刚降落!一架米格机刚刚降落!”正在情报资料室查看战斗机照相胶卷的美军飞行员们闻讯后炸了锅。他们出生入死与之缠斗的劲敌——苏制米格-15战斗机,居然完好无损从天而降。这是一场美梦吗?
1953年9月21日早晨,天气晴朗。韩国金浦空军基地,美国空军第4战斗机联队的防空警戒区,热闹非凡。21岁的朝鲜空军中尉卢今锡,驾驶着米格-15轰隆而至,粗短的飞机在跑道上疾奔,速度逐渐降低,最终停止,发动机熄火。它的周围,是10架美制F-86战斗机。
这架神秘的米格机,来自平壤西北部约5英里处的顺安空军基地。顺安位于三八线以北约95英里,金浦在三八线以南约10英里,后者是距离卢今锡最近的韩国机场。米格-15的航程很短,作为喷气式战斗机又需很长的跑道,不能在非铺装跑道上降落。
两个月前的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停战时,卢今锡正和战友们在中国丹东的空军基地受训,他在内的16名朝鲜飞行员,即将接受一批最新型号的米格-15。那时候,丹东还叫安东,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在1951年3月设于此地。
这批米格-15是通过铁路秘密运送到朝鲜,随后组装起来。这一天,卢今锡将进行他回国后的第一次飞行。走向座机的路上,他邂逅了朝鲜空军副司令李华。李华喊出卢今锡的名字,还拍了拍他的肩膀,提醒他小心避开跑道上的弹坑和车辙。“噢,对了,别迷航了。”副司令热心叮嘱。
按照既定的训练计划,卢今锡是第一个起飞,也是第一个降落。起飞后,他需要在空中等待队友的飞机以编组飞行。卢今锡以排首位会严重缩短行动时间为由,要求与2号飞行员更换机位,但依然是第一个起飞。“我今天会飞得久一些。”卢今锡告诉2号飞行员,“你不要太早降落,你一降落,他们就会让我降落。”
卢今锡运气出奇的好,他在飞行时,金浦方向的美国对空雷达因维护而暂时关闭。否则,他免不了会被雷达发现,继而遭遇F-86的拦截。接近金浦基地时,卢今锡透过舱盖玻璃看到F-86正在起降。但上面的飞行员没有发现来自北方的不速之客——当时的美军战机上没有机载雷达,也无敌我识别器。
顺着美军的航线,卢今锡安全无恙落地了。从起飞到落地,全程才17分钟。随后,他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在朝鲜,他则化身为一个十恶不赦的叛徒。
对于卢今锡的到来,美军欣喜若狂,这是美方头一次获得一架完好无损的米格-15。它立即被刷上美军的标示和编号,交给最顶尖的试飞员来测试。3名试飞员过手了这架飞机,其中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查尔斯·耶格尔少校,他在1947年10月驾驶X-1飞机做超音速飞行,成为首个突破音障的人类。
1954年2月,耶格尔在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登上米格-15。“在我的试飞生涯中,这次试飞是难度最大的一次。这是一架怪异、不可捉摸的飞机,曾使许多飞行员丧命。”耶格尔总结说,飞机本身相当不错,但缺乏先进的工艺技术,因此存在诸多问题。这正是苏联武器的一贯特色,为了保证几项关键性能,别的都可以舍弃。
曾经计划从海上出逃
卢今锡为何要叛逃?这要追溯到其小时候。
1932年1月10日,卢今锡出生在朝鲜半岛北部一个经济条件尚可的家庭里。他的父亲中学毕业后进了日本公司上班,这在当时朝鲜人眼中意味着已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日本侵占朝鲜半岛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在北方,以矿产为中心大兴工业建设,南方则以传统农业为经济支柱。
卢今锡的父亲仰慕西方,不喜欢苏联,还信了基督教,父亲的意识形态深深影响了儿子。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对朝鲜人而言,日本帝国的崩溃意味着自1910以来的朝鲜日治时期终于结束了,8月15日也由此成为朝鲜半岛的光复节。狂喜过后是悲伤,北纬38度线把半岛分成两部分,北部由苏联军队受降,南部交给美军,南北两部不久后将成为两个国家。卢今锡家在分界线以北,他们目睹了日军的投降和撤离,也见证了苏军的到来,以及金日成政权的崛起。
二战结束,美国之音在汉城(如今首尔)设立了广播站,广播范围覆盖整个朝鲜半岛。受到收音机中敌台的影响,卢今锡下定决定要去美国。“我当时想,有一天能离开朝鲜就好了,这是第一目标。第二目标,到美国去。这就像白日梦一样,但我就有这样的梦想。”
1949年7月,卢今锡进入朝鲜海军学院。朝鲜海军成立于1946年6月,家底是苏联太平洋舰队撤离时扔下的轻型舰艇。进入海军学院,意味着毕业后会成为一名海军军官,可以在劳动党体制内谋得安身立命之处。但在卢今锡看来,进海军学院还有两大好处:免费接受大学教育,出海时能伺机逃跑。
多年以后,早成为美国人的卢今锡还能记起海军学院里的课程,如微积分、物理、化学、气象、导航、共产主义历史、艺术体操、健美操。罕见的是,海军学校里一年级新生花费时间最多的是步兵训练和队列训练——每天占据7小时,一周7天不停歇。学生们每天的文化课、专业课学习为2小时,睡觉4小时。看来,劳动党不急于打造海军专业人才,而是先把平民磨练成军人。
海军学院的物质条件恶劣,冬季不能保证良好供暖,每个营房只有3个水龙头,且没有热水。最糟糕的是粮食匮乏,学员们吃不饱肚子是家常便饭。卢今锡形容学校“就像一个监狱”。这里连剃须刀都无力供应,校方却硬性规定要刮胡子,这群可怜的年轻人只能用指甲一根根拔胡子。“胡子拔过以后会长粗,后来就好拔一些。”卢今锡回忆说。
有同学受不了这样糟糕的军官学校生活,打报告申请退学,遭到校方拒绝。学校警告,退学是严重的政治事件,若再有下次,将被判处监禁。
进校一年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大举南下,战争爆发。与陆军的表现比,海军乏善可陈。开战后的第一场海战,是6月25日到26日间的朝鲜海峡战役,结果朝鲜海军吃了大亏,还拉了陆军一个营陪葬,颜面无存。
其间,朝鲜第766独立步兵团承担了敌后海上袭击的特殊使命。战前,他们经受了超过一年的两栖作战和非常规战争训练。其第3营的600人在开战后搭乘一艘排水量1000吨的货轮去偷袭釜山港,通过破坏港口设施来尽量延缓美军增援。运输船在釜山外海被韩国海军最强大的军舰——“白头山”号猎潜艇(原USS PC-823)发现,结果运输船被击沉,一个精锐步兵营葬身鱼腹。与刚刚过去的太平洋海战比,这样的对战如同儿戏,但这场战斗依然激烈,朝鲜步兵们朝着敌舰游泳过去,欲凭借人数优势占领这艘猎潜艇,逼得韩国水兵用M-1步枪朝水面射击。
相比海军,朝鲜陆军和空军占尽优势,一路高歌南下,一直打到釜山防御圈,甚至让美国陆军先遣部队付出惨重代价。不过,惨烈的釜山攻防战僵持到最后,每天消耗大量人力和物资,联军随后发动的仁川登陆战更切断了朝军补给线。已成强弩之末的朝军乱了阵脚,自此一路北逃,连首都平壤都被弃守。卢今锡与150名同学向北转移60英里,暂时安顿在一个刚建成但尚未铺设铁轨的隧道里。
野外住宿必然不好受,昏暗的隧道内是泥泞土地,且空气潮湿,海军学院的学生们只能忍下去。此刻,有十几名医生突然来到隧道,选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体检,却不说明理由。卢今锡机灵地意识到,医生们极可能是在招收空军飞行员,而单枪匹马从一览无余的天空出逃比渡海容易多了。
跻身人民军的天之骄子
切莫错失良机,卢今锡意识到,一定要挤破脑袋去接受体检。虽然他不是起初的候选人,但在旁边记录学生旋转测试成绩的教师是其共产主义史教师,而卢今锡在这门课中得了A。老师同意了得意门生的要求,最终让卢今锡成为被选中的50人之一。
一个夜晚,他们通过铁路被运到中国境内的一个机场。在这里,他被训练成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也亲身参与了朝鲜空军的重建。战争爆发时,朝鲜空军只有一个航空师,囊括了战斗机、攻击机、教练机。朝鲜拥有苏制雅克-9战斗机、拉-7战斗机、伊尔-10攻击机,都是苏联二战时的经典机型。当时的韩国只有联络观测机和教练机,没有作战机。只可惜,朝鲜空军威风摆了没多久,就被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剿灭殆尽。
1951年9月,这批人完成了驾驶米格-15的训练,他们中自然有人被筛选出去,剩下的都是精英。出国期间,他们没有休假和娱乐,不能在基地外逗留超过一天,更不能在公共场合喝酒。他们甚至不能与女性约会,包括撤离到中国的朝鲜公民。上级警告说,年轻貌美的朝鲜姑娘很可能是韩国间谍。
在莫斯科与北京的大力援助下,年轻的朝鲜空军快速成长。苏制飞机源源不断的进入,需要足够多的人去驾驶、维护。卢今锡这批飞行员,被分配到空军第1师第2团,驻扎在平安北道的义州郡。与辽宁省一江之隔的平安北道是朝鲜工业基地,拥有朝鲜水力发电重镇——水丰水库。
1951年10月,义州郡空军基地,金日成带着10岁的金正日接见了包括卢今锡在内的8名飞行员。卢今锡发现,金日成的保卫人员仔细检查了基地士兵和他们的冲锋枪,却没查看身上佩戴的、装满子弹的托卡列夫TT-33半自动手枪。这也许是安保工作的疏漏,也许是金日成对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的高度信任。
这是卢今锡第二次见到最高领袖。第一次是1948年12月,他在一座仓库里听金日成演讲。他还记得当时的讲话内容:“我们的工人为农民生产了大量化肥,表明我们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建设一个富强、独立、自治的国家。”正是在这次集会后不久,他决定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政治狂热分子,这样不仅可以很好活下去,还能找机会出逃。
1951年11月8日,卢今锡执行第一次实战任务,起飞后先进入中国境内,随后飞回基地。由于美军最新的F-86A不能达到这个高度,这是一趟相对安全的飞行。新手卢今锡很幸运,他在前几次任务中没有遇到美国战斗机,但不等同于没遇到美机袭击。B-29轰炸机不时来他所在的机场执行任务,跑道上常常留下20英尺宽的炸弹弹坑,弹坑很快会被填补并平整,但旋即又出现新弹坑。
频繁的空袭使第2团难以训练,整个部队被转移到安东,卢今锡也再次来到中国东北。正是在此,卢今锡见识到了米格-15的最新改进型——米格-15比斯,它在1952年开始批量生产。从1952年到1955年,解放军就购买了1460架。老型号的飞行员看到新型号,必是无比羡慕,所幸卢今锡所在部队在1952年11月也换装了米格-15比斯。
越来越多的战友们在战斗中牺牲,一些人死于飞行事故,也有个别人因政治原因离开。一位执行过约50次作战任务的飞行员,突然被勒令停飞并离开,仅仅因为政治保卫人员发现他的兄弟于1950年参加了韩军。更可怕的消息传来,空军第11师的师长未经审判便遭枪决,他被指控有叛逃之心。
随着战局的稳定,朝鲜开始加大政治肃清工作,这也危及到了作为战斗机飞行员的卢今锡。他的舅舅尤吉安是军队后勤单位的一名少校,他在1953年春与侄子会晤,撒谎说卢的母亲死于美机轰炸。事实上,他的母亲早在1950年12月就从兴南港坐船去了韩国。或许是嫉妒外甥在军中的精英地位,这位舅舅后来向空军第1师的主官告发,说出实情。
1953年4月,美国向朝鲜空军基地播撒传单,宣布携带米格-15战斗机南下投诚的飞行员将获得10万美元的奖励。军方对卢今锡在内的飞行员发动新一轮政审,他的副营长和师领导为这位飞行员做了担保,称赞他是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更是一名信仰坚定者。
1953年的卢今锡。
卢今锡当年叛逃时驾驶的米格-15。这架飞机后来被转移到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公开展览,并恢复其原有机身号码“2057”。
命运捉弄,卢今锡1970年访问汉城时才知道,他叛逃带来了惨重后果:他最亲密的战友首先被处决,接下来的是当年的营长和曾证明他忠诚可靠的副营长、他的入党介绍人以及空军第一师的师长。他的舅舅也音讯全无,卢今锡猜测他也被处决了。
见证美国航空业的繁荣年代
叛逃后,卢今锡拿到了10万美元的奖金,还免税。朝鲜说他是为了钱财而背叛祖国,他说非也,因为当时的朝鲜军人根本不知道钱的价值,也不相信美国真会给钱,没有人会为了可疑的钱财去冒生命危险。
美国政府想得很周到,并没有直接将巨款交给他,而是存入银行,建立一个信托账户,他每月领取投资收益,抵得上普通美国人的月薪。仅仅靠这些收益,他就买了辆雪佛兰,过上了有小汽车的资产阶级生活。
刚到美国,卢今锡在美国之音的韩语广播部工作过几个月。他主持的节目“自由日记”,一周播出一次。不过当务之急是学英语,他学过日语和俄语,对英语却是陌生的。他的学习能力很强,不仅顺利过了语言关,还考上了特拉华大学,获得机械与电气工程学位。从当时世界最先进战斗机飞行员到工程师,他的工作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大学毕业后,驾驶米格战斗机的特殊履历为他找工作加分很多。由于身份特殊,需要经受严格的背景调查,卢今锡的美国公民身份一直没有批下来。他为此请了一名律师以加快进程,直到1962年才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从此,他在多家与国防有关的大公司工作过,杜邦、通用汽车、波音、通用动力、通用电气、联合技术、洛克西德马丁、格鲁曼……国防工业的薪水很高,他攒下钱,做了些投资,过上了富裕的生活。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国航空工业之繁荣,相当于当今的硅谷互联网产业,作为战斗机飞行员的卢今锡可谓在最恰当的时刻来到了美国。
早在1957年,卢今锡的母亲以移民身份登陆美国,在机场受到国会议员的接待。卢今锡在事业顺风顺水的同时,还收获了爱情,他与一位韩裔移民结婚。这位姑娘也是朝鲜人,从开城南下逃到韩国。这对夫妻生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孩子都受过大学教育。
卢今锡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安柏瑞德航空大学教授航空工程学,执教鞭长达17年。这所大学位于佛罗里达州海滨城市代托纳比奇,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航空航天大学,被誉为“天空中的哈佛”。他在1996年出版回忆录《AMiG-15 to Freedom(飞往自由的米格-15)》,四年后退休,之后选择留在风景优美的代托纳比奇养老。
他后来住在度假胜地——代顿海滩的边上。美国之音在2012年采访他时,他还说一直爱吃牛排,喜欢中等熟的。他没有那么热爱朝鲜半岛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泡菜,“吃得不多,如果有就吃点,但没有经常吃”。
如今,老态龙钟的米格-15依然在朝鲜空军中服役,不过只留下30架教练机型了。与卢今锡同一个中队的飞行员战友吴克烈,成为战友里最飞黄腾达的人——他在1985年获得大将军衔,至今以87岁的高龄辅佐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