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聚首“小样社区” 科研成果在阳澄湖畔延伸
聚焦苏州相城经开区
2018/12/25 | 作者 郭天力 | 收藏本文

阳澄湖国际科创园外景,小样社区就位于这里。
苏州相城阳澄湖畔,一组挺拔的玻璃幕墙大楼巍然耸峙,这组建筑就是阳澄湖国际科创园。120多家不同类型的初创公司在这里办公,这里也被称为创业者梦想绽放之地。园区内办公条件现代而温馨,会议室宽敞又气派、健身房设施一流,而且园区毗邻苏州北站,可以在半小时内抵达上海虹桥,与周边城市往来便捷。一个有着极强展示度的综合性创业社区正在苏州相城崛起。
通过举办创客大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聚集相城经开区,让阳澄湖国际科创园成为苏州城北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而引入专业团队负责创业园区的管理和运营,为创业者打造保姆式服务体系,助力创业公司成长的同时,也让落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的各类创新企业感受到家的浓浓温情。
“小样社区”驱动相城发展动能转换
早在2015年,经开区就意识到要大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必不可少。
为此,2015年7月,经开区管委会与深圳市世联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世联行”)签订《阳澄湖国际科创园项目合作协议》。2015年8月,世联行专门成立苏州小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运行管理阳澄湖国际科创园。世联行与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清华控股旗下专业的科技服务提供商、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策划者和运营者)携手,共同打造新型复合创业社区“苏州小样青年社区”,这一小区打造理念是,为新时代的青年创业群体,提供符合他们品味、喜好的创业办公环境,比单纯出台补贴政策的载体更具温度和情感。
为了吸引更多创新人才落户相城,相城区自2015年开始连续举办“阳澄湖创客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累计吸引30多个国家近3000名高层次人才(团队)参赛,得到了海内外创客们的热捧。其中,70个项目获奖,38个项目注册落户,24人次入选省市区领军人才。在2018年11月举行第八届创客大赛的决赛环节,17个参赛创客(团队)展示了智能高速节能邮寄固废处理系统、低成本高品质石墨烯产业化、5G通讯与数据中心用电转换芯片等高新技术创业项目,让现场风投专业人士和企业家深感干货满满。最终,有8个创客(团队)分享79万元奖金池,特等奖独享30万元重奖。大赛获奖项目将在一年内在相城区注册公司并进入实体化运作,其中,相当数量的获奖项目选择创业氛围浓郁的“小样社区”。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博士后毛续飞团队研发的物联网传感设备等项目曾获得2016年阳澄湖创客大赛二等奖,并将该项目落地阳澄湖国际科创园,走上产业化之路。
据悉,阳澄湖国际科创园自运营以来,累计入驻企业超过120家,约六分之一的企业为留学归国人员创办。入驻企业中,已经有多位留创人才获评阳澄湖领军人才并获得姑苏领军人才,还有人被列入江苏省“双创人才”。“小样社区”已经成为苏州招才引智的独特品牌。
为完善开发区人才政策体系,相城经开区在贯彻落实上级各类人才政策基础上,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才问题,结合经开区实际拟定了引才、育才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比如,为切实做好企业对接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出台《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补贴办法》,实现地方智力服务需求与高校智力资源的有力对接;为解决未充分调动企业人事积极性造成的人才申报难问题,出台《关于开发区企业人才申报奖励的管理办法(试行)》,充分激发和调动人才企业对人才申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优化开发区人才工作机制,制定了《关于健全开发区人才领导工作机制的方案》,整合提升了人才工作效能。
2018年11月30日,“小样社区”邀请众多在社区工作的创业者们共同举办“生日趴”,给同样遭受雾霾困扰的伙伴们带去缕缕清新。为了活跃创业者们思维,社区还定期举办各种大咖讲座,一场场头脑风暴让创业者们感受到同步一线城市的创新氛围。“小样社区”,已经具备“大家气象”。
小样社区内一家公司的办公场景。
相城经开区组织人社局负责人表示,人才引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今人才落户,更看重园区创业生态、产业链完善程度、居住环境、教育资源、交通通达度、地方文化包容度等成为人才择一城而栖的重要考虑因素,并非仅仅看补贴。华东师大附属漕湖学校、漕湖医院、图书馆等功能性文娱设施相继落成,高品位住宅区建设,小样社区和人才公寓等创业创新环境的持续打造,相城经开区高端人才的聚集效应正在加速形成。
妻子化妆水提供的混凝土“补药”灵感
小样社区里,一支有清华背景的创业新军颇受瞩目。他们的创业项目都有长期的科研积淀,受到相城经开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感召,来到这里开启创业旅程。
在科技圈,清华大学的创业者很多集中在IT等领域,就是与建筑工地有关的,往往也是做建筑设计,凭“创意”吃饭。但一位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毕业生姚国友,他经常奔波在各大工地,和伙伴们背着喷雾器给脚下的混凝土喷洒一种神秘物质。这样子看上去与高科技创业似乎大相径庭。实际上,姚国友喷涂的神秘物质,是他和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种可以抑制混凝土产生裂缝,使建筑更加坚固,对延长建筑寿命起到重要作用的“神仙水”。
2011年,姚国友从河海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报送升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跟随混凝土领域的知名学者安雪晖教授继续搞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科研工作。
姚国友研制出新型混凝土强度增强剂的灵感,来自于工作和家庭两个方面。2012年,姚国友在安雪晖教授指导下尝试解决部分南方城市供水管道内“淡水贝”的抑制工作。这种贝类能附着在管道内壁上,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厚厚一层,对水流速度和卫生带来不利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提高混凝土管道的抗腐蚀能力。姚国友从市面上寻找一切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材料,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有一次,姚国友看到他妻子使用SK-Ⅱ“神仙水”。从一定程度上讲,皮肤的原理跟混凝土类似。“皮肤里面存在很多的毛细孔,有很多老去的死细胞,而混凝土也有很多的毛细孔,也存在很多未水化的水泥颗粒。SK-Ⅱ能够让皮肤细胞激活,封闭毛孔,让皮肤更有弹性,那么有没有这么一个产品,对混凝土也有这样的功效,把毛细孔给封闭,增加混凝土的强度?”经过寻找,他发现的确有一种新材料,抑制“淡水贝”的效果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喷涂到混凝土表面后,对混凝土强度和密实度的改善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原来这种材料可以通过自身渗透→化学反应→反应物填充的原理提高混凝土质量,相当于给混凝土吃了一剂“补药”而提升混凝土“体质”。
但这种进口材料太过昂贵,每平方米价格在100元人民币左右。姚国友就此想到,如果能自行开发同样效果的新材料,降低成本,一定可以在混凝土防护市场上大有作为。
姚国友的设想得到了导师安雪晖的支持,成了他的天使投资人。他便一猛子扎进这一项目的研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半的研究,他研发的混凝土“神仙水”,对水压的承载力是素颜混凝土的3.5倍,超过标准规定的两倍。混凝土的“神仙水”,终于有了走向广阔市场的底气。他创办了自己的混凝土防护产品品牌“佳固士”。
姚国友博士在阳澄湖创客大赛决赛中向评委和观众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
一个产品从实验室进入市场,面对着市场苛刻的拣选。姚国友说,要坚持,相信自己产品的实力。在气候湿热的海口,姚国友终于拿到了第一个订单:海口综合管廊项目。姚国友说:“由于海口的气候环境湿热导致它原来所设计的传统沥青类涂料不适应工程要求,不仅外观难看而且易流淌,效果不好,而‘佳固士’能够避免这些问题且能达到防水效果。通过新旧材料效果对比,工程方最终决定使用我们的产品。”
2017年12月,姚国友的佳固士团队荣获2017年苏州“创客天堂”创业大赛一等奖。姚国友也将公司的研发等核心业务放在相城经开区的阳澄湖国际科创园。他说,这一项目能落户相城,不仅是因为自己妻子是苏州人,还因为江苏的建筑业发达,建筑创新氛围浓厚,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更多同业人士,碰撞出更多火花,自己的公司和江苏同行合作前景广阔。2018年5月28日,被称为“亚洲最大防水展及国际三大防水展之一”的第16届中国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技术展览会(中国防水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启幕,“佳固士”团队应邀参加展会,展出了公司核心产品——混凝土的“神仙水”(纳米级硅酸盐混凝土养护修复增强一体剂)多款产品,受到参展客户的热烈追捧。展出第一天,“佳固士”就签下23名市级代理商,现场达成合作意向的客户50余人。
现在,姚国友创办的企业不仅关注对混凝土防护需求强烈的大工程,还在研发更多普通家庭使用的防渗漏新产品。企业从相城经开区出发,正在走向更广阔的建筑业市场。
“小样社区”刮起光伏“小旋风”
当姚国友帮助传统建筑里的混凝土加固升级时,他的另外一位清华校友李健也在阳澄湖国际科创园的光伏新能源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
李健拥有清华大学核电工程硕士学位,后来赴美留学,在特拉华大学拿下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此后在美国硅谷的多家跨国公司担任过首席工程师,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在美国时,李健曾居住在硅谷的阿瑟顿小镇,那个科技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给李健留下深刻印象。他也想着有朝一日能创办一家企业,在企业中还原阿瑟顿小镇居民那种拼搏精神。
和友人在咖啡馆一次闲聊中,李健了解到中国的光伏产业蓬勃发展,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光伏产业更被国家视为能源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发展前景广阔。2015年,已有清洁能源领域丰富技术和市场经验的李健来到苏州相城澄阳科创园,开始走上创业之路。苏南地区的光伏产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李健相信他的技术在当地有用武之地。
李健给自己创办的企业命名为“阿瑟顿”,就是自己硅谷那个小镇的名字。创业伊始,科研花费、设备都不充足,市场开拓也要从零开始。为了跑业务,李健时常在不同城市之间奔波,局面开拓殊为不易。但他不觉得苦,既然选择回国创业,必须做出成绩才能对得起初心,至于眼前的点滴坎坷,咬咬牙就过去了。等过些时日回头看,以前的那点辛苦根本算不了什么。
经过不懈努力,李健一手创办的阿瑟顿光伏能源在光伏发电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以及分布式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等领域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探索出一套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商业新模式。李健说:“阿瑟顿,我把它称作光伏界的小旋风。我希望它能以一个活力的全新的姿态,为行业做出贡献,甚至是可以去引领新能源行业快速地发展。”
从2015年回国到现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阿瑟顿蹒跚起步,而今公司科研、市场和制造团队都已搭建齐备,各项业务逐步步入正轨。
李健也着意于企业精神的培养,他说,他心目中的阿瑟顿,应该是拼搏、开放、坚持和融合必备的。“之所以要开放和融合,是因为现在的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很快,稍不留神就可能错过重要商机或者技术被市场淘汰,企业必须敞开大门,接收不同人才为公司献计献策,为人才提供发挥才干的舞台,公司发展才能越来越健康。而拼搏和坚持更是重要,创业和经营并不是一件表面光鲜的事,你可能要经历无数个夜晚里一个人开着台灯工作到天亮,或者无数次奔波在洽谈路上,很多的困难都需要有坚持拼搏的精神才能去克服。”李健表示,阿瑟顿正以一个充满活力的全新姿态在光伏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环境优美的相城经开区人才公寓。
一直以来,碧波荡漾的阳澄湖以其鲜美的大闸蟹名满天下,而今,在阳澄湖畔这座洋溢着创业激情和创新智慧的“小样社区”里,不同技术背景的人们正在砥砺前行,书写着无悔的青春华章。未来,这里这将成为相城经开区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互相融合的新样本,引领相城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