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价暴跌是美国造成的
2018/12/15 | 作者 《华尔街日报》网站,节选 | 收藏本文

鉴于美国石油产业加速发展促使原油产量激增且又恰逢全球经济增长之势走弱,油价正在加速暴跌。原油价格23日大跌7.7%,创下2015年7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10月初以来已累计下跌近三分之一。作为美国基准原油价格的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期货价格的收盘价为每桶50.42美元,也创下一年多来的新低。
随着美国以外的地区经济增长放缓,生产商和交易商开始担心原油需求量也将下降。在依赖出口的德国,一项采购经理人指数创下4年来的新低,且远低于经济学家们的预期。此外据一些知情人士称,油价暴跌已促使沙特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考虑一项通过悄悄减产以支撑油价的计划。
欧佩克于12月6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至于此次会议能否在足够程度上改变石油供应形势以支撑油价,投资者们仍持怀疑态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石油业已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玩家之一。页岩油产量迅速增加让美国成为主要供油国,也加剧了人们对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瑞穗证券美国有限公司期货部主管鲍勃·约杰说:“我从未想过我会从美国听到这样的数据。这将迫使欧佩克采取行动。”
据国际能源署称,美国在今年夏天超越沙特和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据能源咨询企业英国伍德麦肯兹咨询公司说,美国9月原油日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65万桶,10月原油日产量几乎持平,而沙特阿拉伯上个月的日产量接近1100万桶,俄罗斯则为1140万桶。英国IHS马基特公司副总裁丹尼尔·耶金说:“过去的世界被分为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两个阵营。如今则是三巨头的世界了。”据该公司预计,美国将在本世纪20年代初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近几周来,巨大的储油量也反映出了这种趋势。美国原油库存量已连续9周攀升。在截至11月16日的一周里,美国原油库存量增加了490万桶,此前一周的库存量增加了1000多万桶,创下2017年2月以来的最大单周增幅。许多人预计,随着新管道的建成,向国际市场供油的障碍会在明年消除。此外,地缘政治领域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对供应过剩的担忧。
再有,美元走强也导致石油进一步承压。由于原油以美元计价,所以当美元升值时,外国买家的购买成本就会增加。11月12日,在加息预期的推动下,美元币值跃升至2017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能开始出现全球石油需求受阻的情况,而这是支撑原油复苏的初始动力之一。
大体而言,美国正在收获诸多好处。消费者如今的加油成本降低了。据IHS马基特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石油产量的增加帮助美国在2017年减少了近2500亿美元的商品贸易逆差。分析人士称,美国当前的出口量超过了进口量,这一事实有助于让美国免受全球油价波动的影响,也增加了欧佩克就是否减产进行决策的风险。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