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舒吉案告一段落:特朗普力挺沙特
2018/12/15 | 么思齐 | 收藏本文
摘要:相比于真相和正义,卡舒吉一案中,利益和交易才是玩家们的底牌。

有可能王储事先知道这起悲剧事件——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关于卡舒吉被谋杀的所有事实。但无论如何,我们要维护与沙特的关系。”沙特记者贾迈勒·卡舒吉被害一个多月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如此表态。他在11月20日发表的声明中强调“美国优先”,决不能因为这件事贸然取消和沙特签订的国防合同,这样做只会让中俄获利。
此前来自土耳其政府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调查结果,均指向了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毕竟,在沙特这样一个受到严格管控的国家,下属未经授意擅自做出沙特口中的超越职权的“流氓行动”显得不可思议。但沙特官方决定捍卫王储到底。沙特检察官辩解称,案件背后“大人物”并非王储,而是前情报副局长阿西里。目前,沙特拘捕了21名涉案人员,其中11人按谋杀罪起诉,检察官将寻求对其中5名涉嫌毒死和肢解卡舒吉的嫌犯判处死刑。
最终,天平并未倒向公平和正义的一侧。相反,风暴眼中的美国、沙特、土耳其三方各自为战,不惜一切代价竭力护住自己的底牌。特朗普选择对真相视而不见,也让期待美国“出手”制裁沙特的幻想被彻底击碎。
特朗普的用心
美国的立场一直为外界瞩目,特朗普的声明通篇强调了一个主题:美国利益至上。特朗普毫不粉饰其重商主义的价值观,坦言只关心与沙特4500亿美元巨额订单以及沙特在打压伊朗中的作用,尽管订单数额一直被指出有夸大成分。
“世界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伊朗也在中东地区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在打击伊朗和对美国的投资上,沙特是美国重要的伙伴。”特朗普说。
很多重量级共和党参议员跳出来反对特朗普,参议员兰登·保罗称:“我很肯定,这篇声明是沙特优先,而不是美国优先。”经常批评特朗普的田纳西州参议员鲍勃寇尔克说得更加讽刺,“我未曾想过,白宫成了沙特王室的公关公司”。
美国和沙特的关系自上世纪30年代起始于商业公司的交往,1944年双方领导人开始正式接触,1950年总部在旧金山的阿美石油公司(ARAMCO)和沙特达成协议,石油收入五五分成。次年两国签署《国防互助协议》,美国打开了向沙特售卖武器的大门,并获得在沙特的永久驻军权。两国一直“以利相交”——沙特确保石油稳定供应并保持石油美元的再循环,以换取美国的“保护”。
美沙关系虽然经历过起伏,却一直维持稳定。奥巴马上台后因推动伊朗核协议与沙特“交恶”,导致两国关系进入低谷,但在特朗普上台后再次升温。英国《金融时报》称,美沙同盟仅限于两国领导层,美国国会和建制派并不喜欢沙特。尽管“9·11”事件之后一段时间内(当年19名劫机者中的15名是沙特人),美国对这个成为极端主义温床的盟友感到失望,重新审视双方的同盟关系,可结论依然是:这个同盟必须维系下去。
扶植沙特、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退出伊核协议等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遏制伊朗在中东的崛起,正值严厉制裁伊朗关键之时,特朗普绝不会自毁长城。特朗普曾形容卡舒吉事件为其任内最严重的外交危机之一,但短短时间内他已经“化悲为喜”,并借此拿回了石油定价权。
9月23日,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在第10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油盟产油国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上表示,目前产油国目标是保持国际油价持续稳定,国际油价维持在每桶80美元,对产油国和消费国都有利。
然而卡舒吉案发生后,国际油价一反常态一路向下。作为市场油价标杆的布兰特原油价格每桶下跌逾23美元,其主要用户位于西北欧和美国东海岸。尽管油价下跌也与OPEC产油国产量上升、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等有关,但卡舒吉一案削弱了沙特的话语权,为了换取美国的支持,纵然万般不愿意,沙特将价格和产量都悉数交出。原本不愿增产的沙特不得不在美国的压力下将日均产量提至1100万桶。
特朗普11月5日宣布对伊朗严厉制裁的同时,给予八个国家和地区临时性豁免,允许他们继续购买伊朗石油。但业内消息人士称,沙特事先并没有得到任何提醒,对此感到非常愤怒。特朗普发声明力挺沙特后,石油价格再度“跌破眼镜”。特朗普却发推特感谢沙特:“油价降了!很好!对美国和全世界来说就像是大幅度减税……感谢沙特,不过油价还可以更低。”
过低的油价不仅会伤害到沙特的利益,包括美国自身石油行业的生存能力和油气投资也会受到冲击。但精于算计的特朗普也绝不会做“损人不利己”的事,他所做的一切都在为2020年总统大选所铺垫。
路透社分析称,美国石油消费者和能源密集型制造商的员工,远远超过就职于油气产业及其供应链的选民数量。此外,大多数美国原油生产都集中在那些已经非常倾向支持共和党的州,如得克萨斯州、北达科他州、阿拉斯加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等,对特朗普来说,再次拿下这些州的选票难度不大。
相比而言,特朗普需要争取多数支持的摇摆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辛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均由石油消费者占据主导,较低的油价将促进这些地区的消费支出,进而提振经济和就业。换句话说,2020年最重要的选票是石油消费者,而非石油生产商。
难以撼动的王储
在卡舒吉一案中翻手为云的信息操控者——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一直希望借美国和国际社会之手削弱沙特王储的力量。10月23日,埃尔多安走进土耳其议会大厅,亲自公布卡舒吉之死的真相,对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发起攻击,但也表达了对沙特国王萨勒曼的尊重。
2018年10月23日,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在卡舒吉案的阴云笼罩下,沙特未来投资倡议大会如期举行,沙特王储萨勒曼(左三)出席会议。
埃尔多安在意的听众只有两位:一位是萨勒曼国王,另一位是特朗普。过去一年中,沙特王储成为埃尔多安政治抱负的心腹大患,但埃尔多安又不想与沙特决裂,只是希望国王能出手遏制王储的权力。
在土耳其的进攻下,沙特相继承认卡舒吉死亡的事实、被肢解的死亡方式和王储身边人越权行动后退无可退,唯一的坚持只剩下力保王储。沙特外交部长朱拜尔表示,要求王储穆罕默德下台等同踩沙特“红线”。事实证明,埃尔多安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在埃尔多安发表讲话几小时后,穆罕默德在利雅得金碧辉煌的酒店内举办了未来投资论坛,和众多石油公司的高管、银行家谈笑风生。尽管不少座位空荡荡,但沙特庞大的石油储备和主权财富基金依然吸引着很多人,会议达成了价值500亿美元的交易。美国《纽约时报》指出,这是对世界心照不宣的提醒——不管土耳其拿出什么证据来,这位33岁的王储在未来的数十年时间里,都将是中东的权势人物。
去年6月,穆罕默德继位新王储后发动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反腐行动,拘押了近200名商人和王室成员,没收了上千亿美元的资产,并在国内大量抓捕、关押异见人士,在沙特内部制造了恐惧氛围。
英国《卫报》报道了和卡舒吉一样的沙特异议人士——奥马尔(Omar Abdulaziz)的遭遇,令人不寒而栗。今年5月,两名沙特官员带着奥马尔的弟弟找到了流亡加拿大的奥马尔,敦促他与当局合作,并让他去沙特领事馆更新护照。奥马尔拒绝了这一提议。听闻卡舒吉被谋杀一事后,他直言:“在如今的沙特,如果你不是政府的扩音器,你将被拘留。沉默已经不够了。”
现在看来,王储的权力无人能撼动。美国前情报官员布鲁斯·里德尔说,“卡舒吉被害案强化了恐怖气氛。这一次投资论坛的会址与去年王储用来拘押商人和王室成员的地点相同。”
11月22日,王储在风波之后开启了首次出访,率先前往沙特的友好盟国阿联酋,得到阿联酋王储的热烈欢迎。随后他前往了巴林与埃及等阿拉伯国家,重头戏是出席11月30日在阿根廷举行的G20峰会。路透社援引土媒的报道称,埃尔多安表示不会与沙特王储在G20会见。但高调的出访证明,王储依然是沙特没有争议的领袖。
沙特武器进口大国的身份也在为王储护航。在停止对沙特军售的制裁上,不仅美国“不舍得”,还有很多国家选择继续交易或持观望态度。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西班牙总理桑切斯一边批判卡舒吉被“恐怖谋杀”,一边明确表明优先保卫西班牙的利益和就业岗位,不能轻易撤销军售合同。西班牙一度打算放弃向沙特出售400枚炸弹,最后为了不损害另一笔更大的生意而改变主意。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面对近一百亿欧元的军售大单时也承认,“要取消这笔军售合同异常困难”。对卡舒吉被害事件“异常愤怒”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也选择了暂时观望。
因担心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在也门的势力扩大,2015年由沙特领导的海湾国家联盟在美英等国的帮助下,对胡塞武装进行军事打击,也门由此沦为“代理人”战场。三年来,冲突造成1万多名无辜平民丧生。要求停止对沙特军售的呼吁在今年年初就出现了,但直到卡舒吉案出现,德国、丹麦、芬兰才陆续暂停对沙特和阿联酋的军售,挪威也宣布停止向沙特出口防务产品。
《卫报》指出,很多西方国家争相向沙特出售武器,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背后牵涉巨大利益。“因卡舒吉案指责沙特和在G20上与王储互动是两回事,这次峰会将显示出不少领导人‘现实’的一面”。
“特朗普在本应改变沙特的行为之际却削弱了自己的权威。”《金融时报》援引美国前高级官员罗伯特·福特的话说:“关键问题并非特朗普是否承认沙特王储对卡舒吉之死负有责任,而在于他是否明白默许穆罕默德不受制约的权力蕴藏着何种风险。对野蛮杀人行为不闻不问有利于沙特王国现任领导层,但有损美国的长期利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