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军队何以成军
2018/12/05 | 风云 | 阅读次数:4355 | 收藏本文
摘要:作为探索欧洲防务独立的一条新路径,马克龙所说的欧洲军队是天方夜谭还是雄心壮志?

一战结束百年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应建立一支“真正的欧洲军队”来保护欧洲,言下之意即不倚赖美国来保卫自己。豪言一出,四方瞩目,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数度在推特上表达强烈不满。作为探索欧洲防务独立的一条新路径,马克龙所说的欧洲军队是天方夜谭还是雄心壮志?
法国作为首倡者
谈到欧洲军队的渊源,可追溯到法国与联邦德国(西德)在1989年组建的混合旅,法军两个团进驻西德西南边境,而德军第291战斗营于2010年底进驻法国斯特拉斯堡,成为二战后首支进入法国领土的德国作战军队。
在混合旅基础上,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卢森堡等五个“框架国”在1992年派出部队,组成了一支5万人的多国部队,更名为“欧洲军团”。次年,欧洲军团参谋部在斯特拉斯堡成立,司令由各国军官轮流担任,每两年轮换一次。它的使命很明确:保卫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参加人道主义援助行动。
曾有人质疑这支军队是“政治秀”,时任军队司令德国将军维尔曼怒斥道:“整个英国军队拥有的坦克也不及我指挥的坦克多!”军队官兵坚信自己不仅是每天擦枪擦炮,更能在战场上真枪实弹地干。自1998年以来,这支军队先后参加波黑、科索沃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表现不俗,目前其出兵国不仅有五个“框架国”,还有希腊、意大利、波兰、土耳其等四个“联系国”。
作为欧洲军队的首倡者,法国起初试图为其注入更多“法兰西元素”。瑞士“军官”网站指出,法国之所以总是跟主导北约的美国对抗,就是为了避免本国军事主导权上交北约,继而被美国控制。为了争取更多欧洲伙伴的支持,法国在冷战结束后提出构建以欧盟为主体的欧洲独立防务体系,欧洲军队正是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载体。
为了减少美国的反对声,法国采取迂回策略。它于1992年同意欧洲军队由北约盟军最高司令部统一指挥,翌年又同北约达成协议,规定法国在欧洲军队框架内的部队可接受北约的“作战指挥”。该协议确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表明了法国的立场——只在有限范围内做出让步,不会像其他成员国那样移交全部军事权力。
1998年12月,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法国圣马洛峰会发表共同声明,表示将建立一支“自主”、“可靠”的欧盟军事力量。同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决定组建一支6万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并计划在2003年具备行动能力,以便在美国不介入时独立采取行动。
然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导致欧盟内部分裂,以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为首的一些欧盟成员国坚决支持美国的对伊战争,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反对加入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战争。美军推翻萨达姆之时,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还举行小型首脑会晤,讨论建立欧洲独立防务问题,这令美国相当恼火。
去年9月26日,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时,就推动欧洲防务独立与合作提出了一个新设想——“欧洲干预倡议”。根据该设想,参与这一倡议的欧洲国家应在2020年左右建立一支“共同干预军队”并设立共同防务预算。这就是他最近说的“真正的欧洲军队”。
德国此前对建立“真正的欧洲军队”一度态度消极,最近也改变了立场。11月13日在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总部发表演讲时,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支持建立一支真正的欧洲军队。她还表示,未来的欧洲军队并不意味着北约的终结,欧洲军队可与北约框架下的跨大西洋合作并行,也可作为对北约的补充。
作为欧洲军队理念的创始国和奠基国,如果说法国重返北约是提升自身在北约的地位、在北约改革中加重话语权的举措,重提欧洲军队建立则是法国追求坚持外交政策独立性、摆脱美国控制、巩固法国在欧洲自主防务建设的核心地位的梦想。
如何付诸实践
由于付诸实践的道路漫长且曲折,不少人认为“欧洲军队”不过是法国的“海蛇论”(Leserpent de mer,法语中是“海蛇”,也有“老生常谈”之意),对此构建并不看好。但从现实来看,欧洲军队早就在路上了。
譬如,法国战争学院的欧盟国家学员均可申请到法军主要机关见习一周,德军学员甚至被允许进入法军总参谋部最核心的作战规划及控制中心(CPCO)见习。西欧等国最高军事院校更秉持“联合开放办学”理念,在有限的高级教官中预设多个外军教官编制,为欧洲军队的建立铺路。例如法比空军高级喷气式机训练学校是法国和比利时空军自2004年联合组建的,校长由两国空军军官轮流担任,任期两年。法比合办战斗机飞行员培训国际学校模式虽然尚处雏形,但已成为多个欧盟国家的关注重点。
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军团的士兵在欧盟议会中心前站岗。
2010年11月,法英首脑在伦敦峰会上签署了安全和防御合作条约,涉及范围多达40个领域。这类军事合作在全球尚不多见。其最大亮点是:两国商定自2011年起组建一支能够适应任何作战条件包括高强度作战行动的联合多军种远征军。该远征军涉及陆海空三军,预计可达3500-5000人。这支两国联合部队不属于常备军,但可在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参加双边、北约、欧盟和联合国或其他军事行动。法英两国认为,该远征军有利于双方业已增强的协同作战能力,有利于双方在军事思想、培训和武器装备需求方面保持协调一致。
此外,法英两国还准备自2020年起共用航母。两国计划首先组成以“戴高乐”航母为核心的海上作战集团,直至2020年具备部署一支包括各类作战单元在内的法英联合攻击海军航空兵部队的能力。双方认为这将使英国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能够在未来30年间达成最为密切的协同。
越来越多欧盟国家意识到,鉴于美国的压力,欧洲迫切需要改变严重倚赖美国安全承诺的现状,而在与俄罗斯的关系中,地缘利益、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的疏离感,伴以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强烈反应,使西欧多国对其充满恐慌和戒备。因此,欧盟于2017年出资数十亿欧元成立欧洲防务基金,借以自我强化军事实力,提高欧洲战略自主性。法德为此随即重启建立欧洲军队的程序。
此前在金融危机打击下,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在“欧洲先锋”法德两国看来,致力于提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欧洲各国军事力量的联合作为加强欧洲国家的凝聚力,进而实现摆脱美国控制的欧洲自主防务目标。欧洲军队正是欧洲自主防务的基石。
法德不再战,欧洲不再战,不仅符合法德民意,也深入欧洲民心。从1989年法德混合旅组建,到2010年德军进驻法国,法德时任首脑率先表明决心法德世代友好,永不再战。所以,当马克龙再次呼吁建立欧洲军队时,德国也为“欧洲人的自主欧洲”呐喊助威,重申“共同的欧洲军队将向世界表明,欧洲国家间再也不会有战争了”。
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建立欧洲军队还面临种种羁绊。首先,美国不允许在北约一侧存在不受其指挥的欧洲军队。其次,欧盟多个成员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认为无论是海湾战争还是波黑冲突,若无美国直接干预,欧洲难有作为。在它们看来,北约仍是维护欧洲安全的重要保障。法德虽是西欧军事强国,可连一架轰炸机都没有,而在现今国际战略格局进入大国时代,需要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隐形机、中段反导技术等关键装备或技术的研发,谋求所有欧盟国家支持并加入欧洲军队,困难显然不小。
法国自身定位也给欧洲军队的建立造成负面影响。从戴高乐时代起,法国始终谋求“欧洲大国梦”,马克龙更将自己定位为欧洲领导人,致力于成为欧美之间的对话者。如果法国总是坚持某些超越实际能力的指导思想,会危害其自身利益与地位,进而给欧洲防务的独立带来不利影响,亦会为打造欧洲军队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