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全域旅游的实践样本: 原味水乡,处处是景
2018/11/15 | 作者 钟坚 赖玥璇 | 收藏本文

到昆山去。
从上海浦西驱车至昆山张浦镇尚明甸村不足15分钟,方块拼图般的黄绿稻田、玉米地映入眼帘,倒映云朵的水泽在窗边飞掠而过,远处白墙黛瓦群落清晰可辨。这是一年中最为成熟的季节,也是年末中一段最具韵味的时光:银杏叶边慢慢泛黄,木棉吐出了白白的花蕊,农家庭院的方柿沉甸甸地伸出墙外,招揽着客人。
都市钢筋水泥丛林里厌倦了一周的白领们,只消将懒洋洋的身子在车里坐直的一会儿功夫,便能在巴城吃上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最为挑剔的上海老戏骨,在舌尖上的美味品鉴完后,还可以在巴城老街或昆曲戏社听上一曲婉转的昆曲《牡丹亭》,才能过瘾。晚上,正逢周庄延续举办多年的海峡两岸中秋灯会,灯光桨影里,伴随船娘咿咿呀呀的摇橹声,立时心旌荡漾。
没错,古镇、水乡和田园,才是昆山最为江南和最本真的面目,也是给予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最为治愈心灵的一种方式。俯拾可见乡野的静美,不加修饰的田园风光,诸多自然禀赋潜质,长期隐匿连居14年全国百强县之首的光环下,使得外人说起周庄,不知有昆山,更遑论昆曲和更为醇味的美食。
2018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
“苏州三宝中,张家港精神、园区经验和昆山之路,享誉内地,其中尤以昆山之路为首”。昆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昆山市旅游局局长程文荣是地道的昆山人,他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昆山的巨大转变,“要知道,昆山的农转工和内转外的举措都走在国内前列。”
引而不发自非昆山的本意。而今,昆山旅游人正按照昆山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瞄准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计划用三年时间,谋划一盘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宜游宜居的全域旅游建设大棋,或曰烧制一顿形制新颖、风格率性而又色香味俱佳的风景旅游“美食大餐”,以飨众多对昆山情有独钟的天下旅人和朋友。
昆山全域旅游,周庄是“龙头”
小巷深深,老街长长……
但凡到过周庄的人,都会感慨其无愧“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30多年前,一个古朴、纯真的水乡古镇突入旅美画家陈逸飞的眼里,从此无数人们纷至沓来,拂去历史的尘封,探寻江南遗风的痕迹。
天南海北的游客们挤挤挨挨地行走小街上,这里的街巷仅容两三人并排同行,不时要避让来往的行人。但奇怪得很,却不让人感到局促拥挤,反倒萌生一种亲近之感。脚下踩着高低不平的鹅卵石或有着900年历史的路砖,随手摸到的都是深邃厚重的历史物件。转身入巷,爬着藤蔓的粉墙贴面而来,斑驳脱落的墙皮、饱经风霜的屋顶……都是岁月沧桑的痕迹。抬头看着老街两侧,几乎碰触在一起的人家房檐,透过“一线天”的蓝天。恍惚间,街道两旁的交谈人语仿若从千百年前传来。
“我们周庄模式,首先要把900多岁的周庄原汁原味地传承保护下来,这是重中之重,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当成摇钱树,而要保留原生态的乡镇。”这位周庄的经营者,无疑是最懂得历史也是对这块土地具有深沉感情的经营策划大师。
周庄之于昆山,就是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昆山全域旅游发展的“龙头”,随意截取一段周庄的风景和创意,拷贝复制在昆山的很多田野乡间,便是一帧美好的诗画江南景象。香村·祁庄是昆山周庄镇全域旅游发展的受益村,离周庄古镇数里地的三株浜村是个有着多年历史的村落。村落临水,庭院排布,村道整洁有致,寻常农家的河埠头,保存着最为朴质的乡村气息。2016年开始,周庄依托水乡古镇旅游文化品牌拓展开发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推出了“古镇+自然村落”模式,推出了“香村·祁庄”品牌,带动祁庄本村村民参与运营和建设。现在的祁庄已基本与周庄连成一片,成为一个体系产品。
锦溪计家墩溪地清舍精品民宿。
游客们去周庄品赏完原味的水乡古镇后,再花上十几分钟,驱车转到祁庄感受别样的乡村风土人情。设计师们根据农家居舍的历史,改造开发了不同年代感的民宿建筑产品。在体现60年代的7号民居内,四周放置着搪瓷杯、暖水瓶、老式台灯和旧收音机,一张旧木床、一块水乡土布,加上一个老款皮箱和屋内的砖砌灶台,十足的乡土味道,侵袭而来。父母辈的游客由此可以打开记忆的话匣子,述说乡村的童年回忆。
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是每年必办的重头戏,今年在周庄举办的中秋灯会把部分灯展延伸到了祁庄,这种以周庄古镇旅游名牌推动的全链条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的意图非常明显,实际上也非常有效,不仅能促进古镇旅游转型提升,也能形成以周庄为龙头,带动周边村落的旅游梯次发展布局,对昆山发展全域旅游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今年中秋灯会期间开业运营的“昆山有礼”周庄旗舰店收到游客热捧,灰墙黛瓦的建筑外观、时尚文艺的内景装饰,让人眼前一亮。货架上摆放着极富江南特色的美食、创意满满的文创产品等,每一样都是昆山本地的特色物产。店内还布置了文化书籍和昆曲文化纪念品展售区,以及特色小吃现场制作体验区。今年以来,昆山旅游度假区大力开展“昆山有礼”旅游商品包装提升设计工作。此次“昆山有礼”旗舰店的开业将进一步提升昆山旅游商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发挥旅游业对其他产业发展和百姓致富的带动作用。
回归水乡田园
不独周庄,发展全域旅游,昆山不仅规划早、起步高,其实还有着良好的底子。在江苏省,昆山是首个2035版总规获得审议通过的城市。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明确了昆山机场路为南区域,包括周庄、锦溪、淀山湖、千灯区域,属于水乡古镇旅游度假片区,大约有200多平方公里;西部的巴城阳澄湖区域也是旅游度假片区,充分体现了昆山发展理念的创新转型,也说明了昆山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和发展空间是比较丰富的。毫无疑问,电子产业、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昆山的支柱产业,但旅游服务业被定位为富民产业,已放上了新的历史高度。
据了解,今年以来,昆山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争做高质量发展榜样要求,制定实施了18项三年提升工程,全域旅游建设是其中的1/18。昆山全域旅游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对该市的旅游发展作出了上层设计,明确了3年内跻身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国家3A景区、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等10项荣誉;培育15个全域旅游新产品,打造5条全域旅游“最美风景道”和10条“最江南”昆山旅游经典线路,实施40个旅游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旅游的思维渗透进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催生相关领域变化变革。昆山的全域旅游,重点在于广袤的水乡、田园、乡村,这是由昆山的资源禀赋决定的。不仅如此,昆山输出的还有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江苏全省这两年大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便是发源于昆山,来自于昆山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给予同行者很多启示。
在全域旅游建设中,依托现有田园风光和水乡文化,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昆山旅游回归水乡田园的初心使命。计家墩便是依循这种思路开发的旅游成品。地处锦溪镇南首的计家墩村被稻田所包围,为河水所分割,陆地就像漂浮在水上的荷叶,而落在荷叶上的就是各式的精致民宿和馆社。随意走进一家民宿,其设计巧妙别致,风格清新简洁,宽大的落地窗,前望是水,红蓝色的皮划艇轻轻划过,后顾是林,三五人成伴在树荫下乘凉谈天。即使是在高楼林立的花桥国际商务城,这里也保留了一大片国家级生态湿地,而且引进了花间堂品牌开发精品民宿产品。
休闲度假旅游,城市颜值和旅游氛围非常重要。昆山旅游度假区联合昆山市交通局等部门,在“美丽昆山”建设大局中主动作为,创新开展“昆韵大道”规划建设工作。程文荣介绍,“昆韵大道”建设系统性思维和规律性把握提升昆山“城市颜值”。“昆韵大道”是一条文化之路、旅游之路、生态之路、富民之路和创业之路,串联了全市81%的文化旅游景点和87%的特色传统村落。“昆韵大道”设计理念遵循保护水韵特色、深化古镇文化和彰显旅游魅力三大原则,总体框架上构建“一核驱动、三区交融、九环生辉”空间布局。一期项目共计9条路约42.9公里,总投资约1.75亿元,重点在昆山南部和西部两个旅游度假片区打造2条样板路。
与此同时,为了给游客进入昆山提供明晰便利的交通指引,昆山旅游度假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旅游标识标牌加密和改造提升工作,将新增标牌129块,尤其是加强了沪宁高速、常嘉高速、苏沪高速等昆山门户标识指引。建设完成后,昆山的旅游标牌累计将达261块,从而基本实现全市所有景区(点)全覆盖,让游客能轻松找到旅游目的地,营造更为浓郁的旅游城市氛围。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乡土时代
江南水乡古镇富集的昆山,最寻常的景象便是稻田麦浪,圩田水泽,还有高低不一的特色民居。尚明甸村,这个距上海青浦数里之遥的村落原本因为地势低洼,常受水涝之苦,昆山的农水部门每年还要拨付一定的资金用于周边地区的水利防涝工作,村民们也为此叫苦不迭。
但尚明甸村也有隐形的旅游资源优势,水网河田密布,全景来看,这是一块天然的大湿地。在长江冲积平原的土地上,圩田自先祖们世代传承下来,看似普普通通的圩田,背后却是中国流传千年的独特农耕文化。
把圩田农耕文化挖掘出来,再精心梳妆打扮,恢复其江南水乡的清新面目。昆山旅游度假区和张浦镇调研后,按照“保护性开发”原则开始了尚明甸村乡村振兴项目实践。尚明甸全村212户人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像许多内地农村一样,尚明甸村也成为类似老人和小孩居住的空心村,乡人们故土难离,很多人都不知生长的村庄还有开发的优势。
尚明甸村列入昆山全域旅游建设三年规划的一个重点工程后,村书记周吉明感到莫大的惊喜,他只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开了一个党员干部会议,就做通了村民的工作。对昆山农民来说,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处是自不待言的,远有周庄、锦溪、千灯等诸多成功的样板,近有计家墩发展乡村旅游的例子,尚明甸村已张开怀抱。
尚明甸乡村振兴项目效果图。
乐营淀山湖国际营地。
踩着脚下的细碎树影,至阳光处,便是广阔的江南圩田景观,有水草蔓延的池塘,白鹭栖息的垛田,将来这里将变成一个湿地公园。周吉明感慨道,如今是把劣势变成优势,原来都拿来种稻子、麦子和油菜花的圩田,现在变成好地方了。
根据昆山旅游度假区和张浦镇所做的规划,此次圩田小镇湿地开发项目涉及尚明甸村约有3500亩地,计划利用原生态圩田风光,打造1000亩以上的花海项目,并且利用村内现有存量集体资产,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水乡市集、观景塔等旅游功能设施,并利用农民闲置房屋引进市场主体打造一批精品民宿产品。
这将是一场较大力度的动作。昆山市前期已投入6千万资金,对村域内废弃鱼塘和空置农屋,以及道路、河道等基础和配套设施进行大改造。目前,经度假区和张浦镇共同努力,尚明甸村工厂、鱼塘征迁已基本完成,市政道路、慢行系统、景观绿化、河道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仍在稳步推进。为了全面展示乡村振兴战略的昆山实践,这里还将规划建设一座近4000平方米、融合乡村振兴学堂及休闲功能的乡村振兴接待服务中心。
登上尚明甸村356年历史的古桥顶,周吉明看着脚下古老的河道,河水潺潺,映衬着静谧的农居小院,和我们畅想着尚明甸的未来发展前景:这里的河道将全部清淤完毕,河水水质得到深度净化。晚稻收割后,远处的圩田全部都将种上油菜,明年春上时节,圩田环绕,处处油菜花开,别有一番景致。
当然尚明甸的乡村旅游开发不仅于此,像计家墩村一样,这里将引进很多新的业态。尚明甸项目开发完毕后,游客们将来可以在村民公社的俱乐部内喝咖啡闲聊,随后一起登上皮划艇沿河划水。歇息片刻,又可至乡村生活馆内享用地道农家菜,体验手作茶道乐趣,稍感疲惫之时,仍可享受都市里应有尽有的恒温泳池、禅修室、瑜伽馆等精品配套。
在对尚明甸村的旅游规划上,昆山继续沿袭了乡村旅游开发的惯有思路——保持原生态的农村,不用城市规划的手法去做农村,防止破坏了农村原有的味道。回归乡野,让旅客在原汁原味的水乡徜徉,寻觅旧时的乡愁,这是昆山包括对尚明甸等乡村旅游开发的根本定位。昆山在推进“全域旅游”建设过程中,时时不忘以传承保护为本,守护纯净乡土,同时着眼实际、进行整治、寻求突破,以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
“旅游+”结出硕果
在全域旅游的三年发展规划中,昆山提出要充分发挥“旅游+”功能,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
环绕蜿蜒的淀山湖风景道,白茫茫的湖光像极了一面无尽的镜子,散发出神奇的魅力,游人不自觉地被吸引而来。驾车兜风的游客连连赞叹湖域的辽阔,有时竟产生了静止的错觉;郊游的人们三三两两,屈臂卧在草坪,沐浴着柔和的阳光,时或对湖冥思;绕湖散心、跑步和骑行的人影一个接一个,随着烟霭而消失……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恍若置身一幅绝美的乡村山水画中。
在水乡中穿行,耳边回响着吴侬软语的昆曲。
与湖景浑然天成的慢行道,正是昆山推进“旅游+体育、生态”的产物。昆山旅游度假区今年牵头实施了包括淀山湖、锦溪周庄明镜荡、巴城鳗鲤湖3条慢行系统。淀山湖风景道规划新建19.8公里,改造提升13.8公里,现已完成大道绿化景观工程和旅游功能基础设施建设。之后还将在明镜荡全长约12公里的环湖大道上,引进自行车骑行等运动休闲旅游项目,于鳗鲤湖全长约6公里的湖道上,建设游客中心、游步道和停车场等,为喜爱游湖漫步的旅客提供观景、休憩及交通之便。
一位驱车来此游玩的上海游客张先生说,这里非常适合和家人朋友来郊游散心,呼吸新鲜空气,看花草观湖景,聊聊天,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
深受淀山湖周边游客喜爱的一大去处便是不远处的乐营基地。经过红柿点缀的果林,便是明明朗朗的平地。基地的负责人员徐磊介绍到,营地利用其开阔的占地面积,设置了全地形车赛道、丛林穿越、真人CS等野外拓展项目,另有皮划艇、攀岩墙、游泳池、足球场、室内体育馆等配套建设,满足来此运动休闲游客的需求。他补充到,今年9月10日上线的2019年营地暑期夏令营活动开放仅10分钟后,营业额便超200万。
到基地来的孩子、教师及家长对基地的住宿空间和条件都很放心。营区内沿湖而设有进口房车,宽敞的车内空间配备沙发茶座、大床、干湿分离浴室、空调、冰箱等等。未来,基地内还将增设首旅寒舍的17栋民宿,为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小学研学旅行和户外亲子旅行提供完备的训练场所和游玩项目,让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投入骑行、骑马、攀岩、足球、网球等户外运动和实践当中。
“我们希望结合更多的项目,把游客游玩的时间拉长,把游客们真正留下来。”淀山湖镇旅游办人员陆健说,乐营基地的开发完全因地制宜,这里原是500余亩的果林,附近的月牙湖是搞水产养殖的,改造后,成为一处既有乡土野趣又具休闲功能的度假基地。
从计家墩、祝甸、周庄乡村,到淀山湖乐营,从原生态、多元化到全链条、全领域,昆山旅游发展正在发生更大的嬗变。按照全域旅游建设三年提升工程,昆山旅游度假区正在努力固好水乡古镇旅游的底板,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树立乡村旅游和产业融合的样板,逐步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旅游服务供给、旅游富民的新突破。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