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试管婴儿
2018/07/15 | 李夏恩 | 阅读次数:1332 | 收藏本文
摘要:试管婴儿在今天已经相当普及,但在一个世纪前,试管婴儿远未正式发明的清末时代,这项仍处于幻想状态的技术,却被赋予了崇高的革命目的。
试管婴儿在今天已经相当普及,对那些渴望为人父母的夫妻来说,无疑是高科技的灵丹妙药。但在一个世纪前,试管婴儿远未正式发明的清末时代,这项仍处于幻想状态的技术,却被赋予了崇高的革命目的。原因是作为生儿育女主力军的女性在晚清时代掀起的一场“女界革命”。
晚清时代女界革命异军突起,这是西方同一时期兴起的女权运动漂洋过海,在古老帝国生根发芽的结果。一时之间,“英雌”、“女豪杰”话语遍天下。女性一跃成为肩起国家重任的“女国民”、诞育国家未来的“国民之母”,走在了社会变革的前列。
一位化名为“海天独啸子”的日本留学生将自己对女界革命的一腔激情写进了一本题为《女娲石》的科幻小说中。
在这本刊行于1905年的小说中,主角中国女留学生金瑶瑟效仿只身犯险刺杀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女刺客索菲亚·佩罗夫斯卡娅,回国刺杀作恶多端的慈禧太后(在小说中化名“胡太后”)。但刺杀失败,被人捕获,卖到一家名为“天香院”的妓院中来。
让金瑶瑟意想不到的是,妓院只是一层伪装,它其实是女界革命团体“花血党”的总部。而最令金瑶瑟感叹的,是花血党英勇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甚至要断绝个人的私情。
花血党党魁秦夫人认为生理情欲“容易把爱国身体堕落情窟,冷却为国的念头”。但出于革命不得不有后来人,所以特别发明出一种可以不用“男女媾精”就能生儿育女的高科技。其方法是用一种叫“温筒”的黑科技工具,“将男子精虫接下,种在女子腹内”,如此,既能生儿育女,同时又不会让花血党员因为耽于男女私情而失去了爱国斗志。
可惜的是作者的这番畅想戛然而止,这本书出版了第一卷之后就无疾而终。至于它中道夭折的真正原因,恐怕是全书的想象力太过天马行空,大大超越了晚清时人的理解能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