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首富”雷军和他的“老来子”小米
2018/07/05 | 作者 曹蓓 | 收藏本文
摘要:“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转的。”“除了小米。”

“Are you OK?”
“当小米公司45岁的创始人雷军出现在新德里的斯里夫特剧院(Siri Fort Auditorium)时,人群开始大声喊叫。”2015年,《华尔街日报》对小米4i印度发布会现场与其在国内的新品发布会一样火爆,表示惊讶。
在那之前的一个月,雷军登上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时代周刊》封面,被称为“China's phone king(中国手机之王)”。
那时候的他们并不知道,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小米将在国内迎来一段极速下挫的窘境。
然而在当时的印度,没有人在意他的英语发音,而是在意小米在印度市场所占份额或超过30%。
这句“Are you OK?”,随后被改编成神曲在网络疯传,即便是雷军自己也在多个场合反复自嘲,连新东方的俞敏洪都调侃他:“换成我打死也不上台。”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崇拜苹果手机创始人“乔布斯”,但并没有精英气质的、英语说得一塌糊涂却不以为然的人,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即将成为国内新一代首富。他所带领的平民品牌“小米”,在这个7月份,将成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第一股,也将是2014年来全球最大IPO。
“雷布斯”的“老来子”成年礼
“五年内小米不会上市”,2016年以前这句话几乎常挂在雷军嘴边,当年的达沃斯论坛,他甚至隐晦地把小米的上市时间推到2025年。
然而,他食言了。
40岁才开始创办的小米,可以说是雷军“老来子”,没想到这么快迎来了“成人礼”。
“二十多年前,我看了一本关于Steven Jobs的传记,就梦想创办一家世界级的公司。”这是2010年8月18日雷军发的微博。有人做过统计,在雷军的3000多条微博中,特别是2010年到2011年间的微博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关于苹果和乔布斯。
2004年4月,时任金山软件总裁兼CEO的雷军。
创办之初,曾经不止一次,小米被称为中国的苹果,而黑T恤、牛仔裤出席发布会的雷军也被称为“雷布斯”。
2011年8月推出的小米1,从外形到营销策略都跟苹果如出一辙。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会上,雷军穿着黑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站在台上如乔布斯在苹果iPhone发布会上的感觉一样,发布会后雷军也获得了“雷布斯”的称号。
雷军的小米初创时的手机市场,还是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HTC的时代,当2011年小米的第一款手机——小米1正式在网络开卖时,仅仅5分钟,100台售价1999元的小米1宣告售罄。
2013年9月,仅仅上市11个月后,小米2系列的销量已经突破1000万台。
那时,围绕在雷军耳畔的,几乎都是溢美之词。在IDC发布的数据中,小米在2014年第三季度以1730万台的出货量,成为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的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大手机厂商,和去年同期相比,市场占有率增幅超过200%,有人评价,“堪称智能手机史上的奇迹。”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像小米一样如此迅速的达到10亿美金的估值,仅仅在小米发布第一款手机的2011年。”《经济学人》发表文章称,“仅仅在两年后这家性价比高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初创公司,市值460亿美金。”
但是,这种极速的膨胀在2015年遭遇重挫,雷军说,这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当时的传闻是,小米的估值已经只剩下450亿的“十分之一”。
2015年年初,雷军定下8000万台的销售目标,最终的成绩是“超7000万台”。
同时,在初创时期让人眼前一亮的战术,已经被友商迅速复制,华为、乐视、360等众多竞争对手纷纷强势扑袭,产品的瓶颈、供应链问题、一波接一波的“抄袭门”……外界从各种质疑,到逐渐冷落。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在2016年初拜访了雷军,他写道:“熬夜的疲惫痕迹浓重,但是雷军信心和底气没减。”
后来雷军在总结那段时间遭遇困难的原因时坦言,“每一家都会来学习研究,我们有些基本功没有竞争对手扎实,你只有基本功跟他相同或者接近他,你的优势才能很明显。因为在全能冠军时代,如果你有短板是肯定不行的。”
当然,他在做这样的总结的时候,已经是2017年底,小米走出泥淖,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任何沉重的话题,都会显得云淡风轻。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转的。”他说,这句话后面加了四个字:“除了小米。”
IDC数据显示,2017年小米出货量为9240万部,相较前年达到了74.5%增长,市场份额重回全球前五。
2018年5月31日,雷军跑到友商的地盘深圳召开小米8新品发布会,6月5日的正式开售后,只用了1分37秒就一售而空。
彼时,小米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最新消息称,6月7日,小米已经通过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讯,这是香港首批以“同股不同权”的方式申请IPO的科技公司。同时,小米就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CDR是指由存托人签发、以境外证券为基础在中国境内发行、代表境外基础证券权益的证券,是A股为迎接红筹股回归打开的大门)向中国证监会正式提出申请,有望成为CDR第一股。
但随后在6月19日,小米官方宣布,经过反复慎重研究,决定分步实施在香港和内地的上市计划,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后,再择机通过发行CDR的方式在内地上市。
有说法称,此举与其估值有关,此前有人猜测应该在750亿-800亿美元之间,也有一批机构给出超过800亿美元的估值。
“很可能,雷军将会成为中国新的首富”的推断,已经随着小米上市临近而愈加热炒。而他的员工,有传闻称,前100号未来可能是亿万富翁,前1000号也许会跻身千万富翁行列。据招股书显示,5500名小米员工分得500亿股权。
成功,勤奋还远远不够
如果有一天,你在经济舱看到一个长相酷似雷军的人,十有八九,就是那个把整个飞机买下来都不用眨眼的富豪。
出行经济舱、吃饭外卖、衣着朴素、外表平平、无论普通话还是英语,都带着浓浓的方言味,这样的雷军,成就了小米。
翻阅雷军的履历,很难找到他凭借的“背景”。
在网络上几乎找不到关于雷军家庭的任何具体信息。比较确定的是,雷军1969年12月出生在湖北小城仙桃,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网络流传,雷军的妻子叫张彤,是他的武汉大学同学,但又有一些互相矛盾的信息。
与很多中途辍学、或者学业不佳的商界大佬不同,雷军基本符合一切模范生的定义。考取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他,在两年完成所有学业后,开始做一些商业软件,还在大四的时候,跟别人一起创办过一家公司。
1991年11月的一次计算机展览会上,雷军见到了当时被称为“中国第一程序员”“WPS之父”求伯君,当时金山的创始人、副总裁。
对于求伯君,雷军是满怀崇拜和羡慕的,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谈到第一次见到求伯君时的情形,他说,“我看到的是一个很英俊的小伙子,全身名牌。我当时真是有些被震撼了,觉得那就是成功的象征。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香港金山副总裁,我大学时见过WPS,我原以为那是外国人的手笔。”
那一次见面后,两人互留了名片。随后,求伯君专门在北大南门长征饭店请雷军吃饭,向他发出邀请,加入金山。
据说,邀请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雷军的原因,是因为1990年代的电脑和运算能力不足,需要用汉卡支持,但是价格要超过2000元。雷军用过一次WPS汉卡后,重新解密,移植到普通电脑上,这期间的两个星期,雷军基本没怎么睡觉。
这种才华和勤勉,应该正是求伯君所看重的。
6年时间,从进入金山,到1998年出任CEO,29岁的雷军完成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职业里程碑。随后的2000年,雷军成为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带领金山,开始了漫长曲折的上市之路,香港创业板、深圳创业板、深圳主板、纳斯达克、香港主板,七年时间,仅看这些上市地点,就能够想象其中不易。
“勤奋”是人们在评价他成功的要素时首先找到的原因。
有人把当时雷军的工作状态戏称为“5+2,白+黑”,据说他曾经72小时不睡觉连续写程序,担任管理者之后,雷军每天休息时间不到5个小时。
“毫不夸张的讲,我当时基本是7×16小时的工作时间。”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雷军自己回忆在金山的日子,都承认,自己当时的“中关村劳模”状态。在他离开后,求伯君曾发公开信称其“鞠躬尽瘁,功在金山”。
后来创办小米,这种勤奋也同样延续,一个小米员工曾开玩笑说:“我都怀疑老板可以不吃饭不睡觉。”
勤奋也许是必要条件,但是远远不够,这一点,雷军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想明白。
事实上,恰恰是雷军在金山废寝忘食的那几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重塑整个格局。
多年后,他自己回忆起这段时间,都满是遗憾,“金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很火,1999年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候,我们却忙着做WPS,忙着对抗微软,无暇顾及。到2003年时,我们再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
费尽心力送到香港敲钟的金山上市时,市值仅6.261亿港币。而不久后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为15亿美元,此前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市值39.58亿美元,同时,“跟盛大、第九城市和巨人这些游戏界同行相比,金山也被抛在了后面。”
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尤其当他看着他少年得志之时,才刚刚毕业走向职场的马化腾、丁磊,还在美国念书的李彦宏,四处碰壁的马云,先后在这几年当中,成为中国首富和商业巨擘,作为前辈,感慨着“相信绝大部分公司都被上市拖垮了”时的心境,外人也能体会一二。
“顺势而为”开创“粉丝文化”
“顺势而为”,是雷军总结出来的最重要的成功之道,所以他才会说出“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样的话,并在此后多个场合不断提及。
也许这可以解释他在金山上市后两个月就离开的原因,那时的雷军困于怅然若失、疲惫迷茫等负面情绪。当然,也有传闻称,雷军与求伯君不和,3年暗斗,一度逼宫等等。对此,求伯君曾回应称,“真的很荒谬”“超出了忍耐的底线”。雷军也曾表示,“他与求伯君业务和工作中相互信任的关系是无法取代的”,找到彼此合作的搭档是“20年以来非常庆幸的一件事”。
也正是因为这次离开,让雷军找到了弥补错失“互联网黄金十年”的机会,站上“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在40岁的时候,借势创办了小米,彼时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队伍开始走向没落,苹果尚未完全崛起。
“最大的平等,莫过于日常生活体验的平等:让所有人,不论他/她是什么肤色、什么信仰,来自什么地方,受过什么教育,都能一样轻松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在5月初小米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时,雷军发布了一封公开信。
这样的话,对于那些收入不高,却不甘于停留在基于自己收入的生活水准的人们,就像往久久平静的水面,丢下石子。他们在迫切寻求种种途径,能够超越自己所处的环境。他们向往体面的生活,但每一种体面背后的代价,又是他们难以承担的。
这时候,一个长相平民、打扮平民,说话带着口音的人,带着一款在当时还为数不多的智能手机,不仅价格只有他们一直想要但迟迟下不去手的苹果手机的一半,品质也不像山寨机那么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苹果出现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可以平等地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时候,他们当然会被点燃。
小米就是靠这种被点燃的“发烧友”,在很短的时间内,杀出一条血路。
没有精英背景,没有精英气质,却实现跨越阶层的雷军,成了这些发烧友心中偶像一般的存在。有人曾经描述第一次在北京798艺术区召开小米发布会的情形,“有人甚至从某个中部城市骑着单车赶来见雷军,现场的氛围犹如宗教”。
这批狂热者有个共同的名字“米粉”,在小米成立的4月6日,成为他们的“米粉节”。有这样一组数据,说明米粉的力量。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跃用户约1.9亿,拥有5个以上小米互联产品(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米粉”数量超过140万。
这种以“粉丝文化”为代表的,全新互联网手机营销模式,是雷军和此前的传统手机生产商最大的不同,他就像一个推销员一样,发微博夸产品、在两会上自拍、跟董明珠打赌、玩直播……一个数百万亿级别的富豪,用尽了网红的手段,聚拢粉丝,然后不断地刺激他们的“肾上腺素”,让他们追逐,然后人肉传递,聚拢更多的粉丝。
短短三年,小米做到全国第一,成长速度让人瞠目。
当然这种模式并不难复制,虽然小米开启了手机市场全新的大门,但后来者的迅速赶超,让它在2015年、2016年陡然转向,“创新不足”“抄袭”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周围是被华为、vivo等同行迅速夺走的市场。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中披露,2015年,三星手机退出高端产品市场,华为成功补位,其市场地位迅速攀升,而小米缺失高端产品,错失了这个良机,而OPPO、vivo线下渠道对三四线城市的覆盖能力确实很强,三四线城市消费人群的崛起正是他们市场爆发的根本原因,小米线下渠道从零开始建设,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弥补,这些是来自外部的因素。内部的原因是2016年上半年,供应链不顺畅,导致新机型跟不上销售需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者本来可能想买小米5,但小米生产步伐没有跟上,造成消费者转而买其他品牌,使得小米失去不少机会。
还在被质疑的小米生态链
创新能力减退,“缺乏灵魂”,同样是目标人群“粉转路”、投向友商的原因。有分析称,在华为、OPPO、vivo等纷纷凭借着自己所拥有的研发实力迅速推出手机款式的情况下,小米推新品的速度相较要缓慢得多,而且由于缺乏研发力量导致在中端市场未能如这几家企业一样凸显自家的特点而获得竞争优势。
在坠入低谷的时候,雷军的“顺势”理论,再次成了解药。
2015年1月15日,小米Note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比出剪刀手自拍。
“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雷军的公开信中称。
不同于传统的硬件公司,并不单纯依靠硬件获取主要利润。这被称之为独特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按照雷军的解释,这种模式是:硬件+互联网服务+新零售——把设计精良、性能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零售渠道将产品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并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
早在2014年启动的生态链战略,被外界认为在小米滑向谷底的时候救了小米一命,同时,也是它能顺利走向上市的关键故事。“跨界产品、新零售等生态链企业的光环将会为抬升小米集团的估值起到关键作用。”有业内人士对媒体称。
当时提出IoT战略的想法是,手机销售达到一定量级,想以手机为核心,链接所有设备。与亚马逊相似,小米建立的是多个伙伴共同形成的开放的生态圈,搭建了一个枢纽型(hub)的生态系统。
进入2016年小米开始加速布局生态链,其投资的企业陆续推出净水器、水壶、电饭煲等智能家电。同年,小米生态链宣布启用全新的MIJIA(米家)品牌,除了手机、电视、路由器等继续使用小米品牌,其他小米生态链的产品都将成为“米家”成员。
按照定下的目标,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布局以智能硬件、家电产品为代表的物联网,试图寻求手机业务之外增长的另一极。
CDR招股说明书显示,小米已累计投资了超过210家生态链企业,其中超过90家公司专注于发展和生产智能硬件产品。
这种模式让小米走出阴霾,小米手机在2017年成功挤入全球5强。
但这并未打消投资者的顾虑,根据招股书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小米的收入中,移动终端所占比重为70.3%,互联网服务占比20.5%,IoT和智能硬件占比8.6%。虽然与2015年移动终端收入占比80.4%相比,已经出现了变化的趋势,但是评论称,手机业务仍然是小米非常倚重的收入,实现互联网公司的收入结构,尚需时日。
更多的质疑指向小米研发和创新乏力。
外界认为,小米在无人机、电饭煲、空气净化器等行业并无太多的技术含量,不断遭遇“抄袭”的指控非常说明问题。
其主要依赖的手机也是如此。就在前不久,TechCrunch,美国颇有影响力的科技类博客发文称,“小米8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厚脸皮/无耻’的iPhone X‘抄袭者’。”
“万物互联的生态圈并不是一个概念就能建成的,”国内报道称,“纵观通过小米之家能够‘互联’的产品,均是吸尘器、音箱、电饭煲、净化器等低端家电,唯一的大宗家电小米电视,口碑远不及同类产品。冰箱、空调等大宗核心家电,小米在短时间内依然难以涉足。”
但雷军自有他的道理,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他说:“今天在中国有1.3亿人用小米手机,涉及到人口的10%,而且这些人全部是年轻人,我可能在年轻人中占到20%甚至25%的影响力,所以,你无论是看电影、听音乐、看书看新闻,都是小米提供的。小米每个用户每天点屏幕115次,平均我的用户用手机四个半小时。”
他的布局,是转换到新的轨道后,让小米通过应用和服务获得更多收入。数字称,2016年,小米已经从自家1000万月活跃用户身上赚走了10亿美元。
“雷军系”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在舆论盯着小米上市是否会把雷军推上首富位置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只把小米挂在嘴上的推销员一样的人,背后藏着一幅巨大的资本版图。
雷军在公众不知不觉中,早已构建起“雷军系”的庞大商业版图。从今日头条、美团、爱奇艺、快手等互联网巨头,再到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小米生态链的众多企业,半个中国互联网,几乎都囊括其中。他曾说过,“我们投资可变现的资产,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雷军在创办小米的时候,之所以不能被身边的人理解,并发出“你什么都有了,创业图什么”的疑问,是因为,离开金山到创办小米中间的几年时间,雷军已经靠投资,从资本市场获取巨额回报。
躺在巨额财富之上,却非要选择一条前途未卜的道路,也是人们称他为“野心家”的理由。
现在雷军的微博简介,除了“小米董事长、金山软件董事长”以外,还有一句“业余爱好是天使投资。”
早在2000年,雷军牵头了一个金山内部的创业项目——卓越网,四年多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彼时的雷军,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而这笔资金,是2007年雷军离开金山后,到创办小米前三年多的时间里,专职做天使投资人的重要资金来源。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雷军从资本市场一直在寻找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新机遇。
按照他后来的说法,在2000年时,他就看好三个领域的未来: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社区。在他看来,将是开启数百亿美元市场机会的新时期。
此后他的投资果然按照这三块展开: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包括UC优视、多看科技、YY、一起作业、迅雷和天网等;电子商务包括卓越网、尚品网、凡客诚品等;互联网社区包括多玩游戏网(原“欢聚时代”)、Tech Web、长城会、雷锋网等。
梳理这些公司,几乎完整贯彻了雷军的投资理念——“不熟不投”和“只投人”。
拉卡拉的孙陶然、UC优视的俞永福、好大夫的王航均是雷军朋友,凡客优品的陈年是其老同事、大街网王秀娟则是其校友。据说,也因为此,雷军错过了在创业初期曾经找他投资的马云和马化腾。还有江湖传言,马云刚开始找他的时候,雷军身边的人曾经怀疑马云是不是做过传销,“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最后雷军把这个日后一举一动都会登上财经头条的巨头拒之门外。
但错失机遇的同时,这样的投资理念为他编织了一张关系密切的“朋友圈”,人称“雷军系”。
他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拉卡拉的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评价雷军,“更像一个带头大哥,是厚道可信赖的兄长。”据说创办小米之后,有一次聚会,雷军曾递给他们每人一份他签署的赠送小米股份的文件,“说给兄弟们分享一下小米的创业。”
雷军曾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上谈到2007年的金山上市之后他做的天使投资,坦言他也有赚1000倍的。以2007年投资的UC Web为例,“当时大概我们投了三四百万人民币占20%,前年阿里巴巴是43亿美金收购了UC。”
这样的投资理念,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资本“朋友圈”,为雷军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收益。
2011年至2015年,雷军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先后创办了多家投资公司。2015年时,有一种说法称,当时中国的互联网摆着一张桌子——table(T腾讯,A阿里巴巴,B百度,L雷军系,E奇虎360),他们构成了中国互联网第一阵营。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也曾感慨:“全中国都是雷军的试验田。”
据IT桔子数据显示(不完全统计),小米科技对外投资157家;旗下的顺为资本对外投资270家;雷军个人天使投资33家,共计投资460个项目。
正是资本版图不断地扩大和完善,为小米生态链的建设和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逆势反弹成为可能。
数据称,目前小米有55家生态链企业发布了产品,40多家的产品正在研发,包括紫米、华米、智米、纳恩博在内的4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达到了独角兽公司的标准,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华米科技已于今年2月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
“德不孤,必有邻”,雷军在上市前夕的公开信中这样写道。
他所说的独特的“生态链模式”,在他看来,未来是一片星辰大海,而“现在才刚刚走出了第一步”。
已经快到知天命年纪的他,现在仍在准备出发,并且相信,“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