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呼唤社会的全面进步
2013/01/05 | 收藏本文
摘要:新年属于每一个人。当新年钟声响起的这一刻,我们感恩岁月,期盼未来,共同祈祷祝福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新年好运!
一个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全体国民的信念和奋斗;一个人的命运,也与他生活的国家紧密相关。回首刚刚过去的2012,我们亲历了太多——
王立军叛逃和薄谷开来被审判的各种细节,坊间还在热议;网络反腐层出不穷,雷人的热点一串串;日本政府购岛闹剧引燃的钓鱼岛硝烟,还未完全散去;中共十八大和新一代领导人的“正能量”,正被媒体细细研磨……
这么多的憾事、难事与大事,交织在一起,使2012年成为中国社会进程中极具标志意义的一年。它既是暴露问题与分歧的一年,也是同舟共济、让人满怀希望的一年。经过这一年的洗礼,政府更稳健,民众更成熟。未来就像一扇重新敞开的大门,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国人已做好出发的准备,召唤行动的号角已经吹响,人们期盼脚下的路,更明晰,更坚实;期盼政府和人民一起,持守“美丽中国”的愿景,走上社会全面进步之路。
此时此刻,重新审视我们对社会进步的认知,尤其重要。30多年来,中国社会确实在进步,也因此成就了如今中国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地位;但社会不公、官员腐败、贫富悬殊、环境破坏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不能简单地把社会进步等同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提升、技术进步等——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社会进步显然有着更广泛、更丰富的内涵。虽然财富能使人获得更多的自由来享受想要的生活,但仅有财富是不够的,社会进步还有更深刻的精神意蕴,财富绝不可能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不仅使社会进步有了落脚点,也使中国社会焕发出巨大活力。但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表明,仅仅提出“以人为本”是不够的,还应把“以人为本”具体到以自由公平公正为本、以民主民权民生为本、以法治标准为本。
社会进步的诉求之一,是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提升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做他所珍视所喜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社会进步必须解决社会规则中那些导致不平等的因素;同时,也要创造条件来保障全体国民享受各种权利,在基本教育、社保、就业及社会管理方面,享有平等的待遇。总之,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应根据人的更全面需求,除了物质的需求外,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它关乎个人的尊严、自由、平等、权利。
社会进步也意味着执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夯实执政党与民众最大的结合部。如何体现人的权利、彰显人的尊严?依法治国和尊重宪法,依然是最基本的选择。政府需要恰当调整自身与社会、市场的关系,让更多的治理功能转移到社会和民众手中。充分拓展社会、激发社会活力,扩张民间组织和民众个体的自由度,使他们各尽所能……所有这些,都是影响和决定中国社会未来能否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关键举措。
许多人过去认知的社会进步,由于过于聚焦经济收入,导致我们对市场经济和社会机制的理解也过于肤浅和片面。中国能否在未来再创辉煌,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否重塑全社会对社会进步标准和价值的认知。
社会进步体现在政策上,意味着要消除大部分社会和经济障碍,实现一个人人可平等参与国家经济、立法和政治制度的社会;在自然环境上,意味着要实现人与环境的平衡发展;在国际事务中,意味着中国要成为有建设性和正义感的合作伙伴,参与到对全球事务的治理中——中国,只有真正顺应、代表并拓展了全体国民的权利和自由,在全球事务中才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这一切,都有赖于政府与民众重新理解社会进步的意涵。网络时代,民众的声音已组成了一曲呼唤社会进步的合唱。这曲合唱,主旋清晰,和声淳厚。我们期待,中国能在新一代领导人的率领下,再度踏上社会全面进步的旅程。这旅程,将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当我们使自己的国度焕然一新时,全世界都会发现中国的美丽。我们相信,今天的中国人已做好准备,做好一切应当做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方式,对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回答。
伴随新年钟声,祝福祖国和我们的人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