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问题奶粉”背后的企业
2018/03/05 | 张竹林 | 收藏本文
摘要:“拉克塔利斯拥有庞大而惊人的权力,我不能与他们争执,否则非常危险。我们超市一半的奶酪架和几乎所有的牛奶架将是空的。”

我觉得是我给孩子喂了毒药!”法国西部城市昂热乡下的一位年轻母亲痛斥道。她的只有七个月大的女儿,经常性腹泻长达六个月,并两度入院治疗。幼儿科医生最终发现,孩子感染了沙门氏菌,而她每天喂食的拉克塔利斯集团(Lactalis)旗下奶粉是罪魁祸首。
据法国官方1月9日通报,去年8月以来,法国本土共有35位婴幼儿感染了沙门氏菌,住院的有18位。同时在西班牙和希腊各有一起疑似病例。
但这与“沙门氏菌污染牛奶受害家庭协会”主席古耶曼(Guentin Guillemain)向《凤凰周刊》提供的数据天差地别。古耶曼的孩子不到一岁,作为受害者家庭的代表,他正在全力收集相关信息。在超过3000个法国家庭提供的资料中,他刚完成了1000个案例的分析,并发现有超过200位孩子感染了沙门氏菌,住院的婴幼儿达到60位。
这些患者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六个月以内的婴儿。过去几个月中,他们无一例外地被喂食了来自法国西北部小城市克朗出产的婴幼儿食品,无论这些食品是来自超市、托儿所,还是信誉度更高的药房和医院。
“整个行业都在颤抖”
去年12月2日,经过长时间的怀疑和调查之后,法国政府宣布,一些婴儿在食用了拉克塔利斯集团出品的奶粉和婴幼儿食品后患病。从这一天开始,这家全球最大的奶制品公司陷入了风暴眼。当天,拉克塔利斯宣布召回在其克朗工厂中出品的从7月中旬到11月底的十二个批次产品的20万罐奶粉。
“12月1日,婴幼儿奶粉受到污染与一些儿童感染沙门氏菌之间的关联性得到确认,24小时之后,法国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的专家们抵达克朗工厂,第一时间内组织处理方案。”法国经济财政部长勒梅尔向媒体传递的这番话,似乎在撇清民众对政府处理不力的质疑。12月9日,克朗市所在的马耶纳省发布地方法令,责令克朗工厂停产。但几周后,有消费者在法国大型平价连锁超市勒克莱尔发现仍在销售中的问题产品。
2018年1月9日,法国大型超市集团勒克莱尔宣布,其旗下多家超市销售了1000多罐位于召回名单之列的婴幼儿奶粉。次日,法国主要超市集团欧尚、家乐福等纷纷“投案自首”,家乐福承认共卖出434罐、Système U卖出384罐问题奶粉,其他超市也或多或少销售了一些“问题奶粉”。“整个行业都在颤抖!”法国《费加罗报》如此评论。法国消费者协会更向以上几大超市提起诉讼,称其故意拖延“问题奶粉”下架时间。
1月1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政府有能力保证食品和卫生安全,法国政府对待“问题奶粉”的态度是“零容忍”。如有必要,政府将采取制裁措施。次日,三位相关主管部长分别在不同的电台早间节目上表达立场。经济财政部长勒梅尔用了严厉措辞,称之为“严重的溃败”;农业部长特拉维尔则称“这是一个错误”;健康部长布赞说:“我担心,我们还将在拉克塔利斯集团发现一些震惊的事。”同一天,勒梅尔还召见了拉克塔利斯集团首席执行官贝斯尼尔。
一向对媒体严防死守的贝斯尼尔于1月14日打破沉寂,接受了法国《星期天报》的采访。为了“灭火”,他承诺将会对被牵连到的家长进行赔偿。他同时保证,将召回从克朗工厂流出的1200万罐奶粉,但并未对问题实质做出解释。据悉,召回影响的出口市场遍布全球,包括中国内地及台湾、巴基斯坦、希腊、阿富汗、伊拉克、黎巴嫩、海地、罗马尼亚、秘鲁、苏丹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被迫抛头露面地作出公开表态,但贝斯尼尔的强硬立场纹丝不动。该企业内部去年8月所做的两次检查中,均在清洁工具上发现过沙门氏菌。11月的另一次检查中,沙门氏菌还出现在车间瓷砖上。“但没有任何产品被检测出被沙门氏菌污染。我们认为,在我们的生产程序中没有出现失误。”贝斯尼尔坚称。
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集团
“拉克塔利斯集团在法律之上。”1月16日,法国最引人注目的电视栏目《现场调查》中,法国农业部长特拉维尔无奈地说。别说这位上任不到一年的部长,即便他的几位前任,也没人能拿到贝斯尼尔的手机号码。前任农业部长勒弗尔2017年卸任时坦言,在其任期内甚至无缘见到这位总裁的尊容。
这是一个极不透明的家族企业。1933年,现任首席执行官贝斯尼尔的曾祖父安德烈,在其简陋的小作坊中制造一种叫做卡门培尔的奶酪。1955年他去世后,儿子迈克尔子承父业。1945年到1975年,这段被法国历史学家称为“辉煌三十年”中,贝斯尼尔家族企业增长迅猛,开始收购小企业并在海外扩张。1999年,公司正式更名为拉克塔利斯。此后,贝斯尼尔接过集团大权,开始新一轮的国际扩张路线。
按照他亲信的话,掌管集团十八年的贝斯尼尔遵循其父的一句格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因而极其低调。
贝斯尼尔成为首席执行官之后,几乎从未接受过媒体采访。“问题奶粉”丑闻爆发后,法国媒体甚至找不到他的近照,大多数用的还是一张拍摄于2007年、他在克罗地亚农业部的访问图片。不仅是农业部长,拉克塔利斯15000位员工中的大多数也从未见过老板真身。他几乎从不去工厂,平日里车窗是茶色玻璃,用餐也只去私人包间。
贝斯尼尔的低调,还表现在对公司财务数据的严密控制上。拉克塔利斯集团始终拒绝社会上要求其公布财务数据的呼声——贝斯尼尔认为,因为集团属于非上市公司,并没有公布财务信息的义务,从而倾向选择支付罚金来摆脱财务公开的压力。拉克塔利斯集团唯一一次被迫公开财务数据,是在2011年。当时集团计划收购意大利著名牛奶公司Parmalat,以此达到维持全球奶企老大的地位。在一些顽固股东的反对下,收购最终未能成功,但却促成了集团史上唯一一次财务公开。2017年,拉克塔利斯再次试图购入该意大利公司的股票,以便促使该企业退出股市,结果再度败北。
在督促企业财务公开上,法国政府并非无动于衷。前总统奥朗德执政期间,法国牛奶业因高亏损而爆发牛奶危机。养殖户要求企业公布财务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们提出与大集团“利益共享”,并以“缺乏最重要公司资料信息的情况下无法分析法国市场行情”为由,要求拉克塔利斯集团公布财务情况。奥朗德政府还推出了“萨潘二号”(SapinII)反腐法案,对拒绝公开年度财政资料的企业追加罚金,并给予食品价格和利润率观察所主席拥有向商业法庭要求、取得该公司财务信息的权力。
当时的观察所主席菲利普·查尔曼这样做了,但拉克塔利斯依旧无动于衷、分毫无损。直到《现场调查》节目的披露,民众才恍然大悟:拉克塔利斯集团总部所处的拉瓦尔市,其商业法庭副庭长正是该集团的司法事务总监。节目中,特拉维尔认为,这显然是“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异常现象。
对合作者的“铁腕”手段
过去几年,法国牛奶收购价暴跌,导致农户入不敷出,许多人即便每周工作60个小时,还是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因而大约一万户奶牛养殖者被迫退出这个行业。仅仅在2015年,法国有600多位农民自杀。位于卢瓦河大区的萨尔特,一位从2001年开始养殖奶牛的农户说,“过去两年,亏损了7万欧元”。这位养殖者也是拉克塔利斯集团的牛奶供应者。
与此同时,这家奶业集团的业绩却维持稳固发展。目前,拉克塔利斯在全球的47个国家分布着246座生产基地,75000人直接为他们工作,集团营业额达到170亿欧元。根据2017年《财富》杂志的排行榜,这位1970年出生的首席执行官以93.2亿欧元的身价,名列法国富豪榜第八位,全球第116位。而四年前,他的财富为43亿欧元。也就是说,法国奶牛养殖业陷入困境、养殖户越发绝望的黑暗时期,贝斯尼尔的个人财富翻了一倍多。
拉克塔利斯集团的牛奶供应商多为一些个体户,他们不具备有向全球最强大奶业集团讨价还价的资本。一些养殖户提出的“利益共享”愿景,不仅被坚决否认掉,甚至还被讽刺教育。2016年的一次会谈上,拉克塔利斯集团购销部的一位负责人称,“分享附加值是一个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观点,并非拉克塔利斯集团的基因。”
“每一年,拉克塔利斯集团的决策者只会通知我们已经订好的价位,我们没有说话的权利。”一位农户抱怨,“这是一种现代化的中世纪模式的奴役。”
并非只有农户们手足无措,一些合作伙伴也不得不迫于压力对其低头。勒克莱尔超市是法国最大的营销企业之一,在欧洲拥有738家分店。拉克塔利斯集团曾一度不满意勒克莱尔超市对其奶制品价格上调指手画脚,而决定不再为这家连锁超市供货。当众所周知的品牌,如Président、Bridel、Lactel、Roquefort Sociét等从货架上消失的时候,勒克莱尔超市不得不屈服于拉克塔利斯集团的实力。
“拉克塔利斯拥有庞大而惊人的权力,我不能与他们争执,否则非常危险。我们超市一半的奶酪架和几乎所有的牛奶架将是空的。”一位超市负责人如此回忆。
潜伏沙门氏菌的食品厂
此次爆发沙门氏菌感染的所有产品,均来自拉克塔利斯集团在克朗市的工厂。这家工厂此前为另一家奶制品企业“喜丽雅”(Celia)拥有。2005年,喜丽雅因爆发婴幼儿感染沙门氏菌而一蹶不振,次年被拉克塔利斯收购。在对克朗工厂进行调查取样分析后,负责监测的法国巴斯特研究院细菌学家Simon Hello向法新社透露,爆发于2005年和2017年的两种沙门氏菌极其相近。“这只是一个假设,但我们将会证实,2017年的菌源来自于2005年。”
可以设想,拉克塔利斯集团于2006年收购喜丽雅的工厂后,并没有彻底消灭车间内存在的沙门氏菌隐患。那么12年间,这家工厂的奶制品是否导致了其他婴幼儿受害者?或者,这些沙门氏菌经过长达12年的“睡眠期”之后才爆发?
现在,拉克塔利斯集团受到“过失伤害”“威胁他人生命”和“欺诈”等罪名的指控,正在接受巴黎检察院的司法调查。民间的抵制也在蔓延。去年3月,刚有了第二个孩子的法国籍奥斯卡影后玛丽昂·歌迪亚,鼓励她的粉丝们集体抵制这个道德沦丧的品牌。“在拉克塔利斯发生的完完全全的丑闻,非常荒唐。这些人不配有孩子!”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更为关键的是,所有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婴幼儿奶粉和食品是否已经从市场上召回?作为受害者代表的古耶曼告诉《凤凰周刊》,最近他与几位部长面对面会谈的时候,他们都无法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目前有83个国家在销售这些奶制品。拉克塔利斯集团有众多的品牌,在外国,有的是以其他品牌销售的。所以到现在,谁都不清楚具体情况。不少国家的卫生部门甚至不知道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中,哪些涉及到沙门氏菌污染。”
这些国家中,中国亦是其中一个市场。早在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就造成了6名婴儿死亡,近30万婴儿身体不适,引起了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从此,海淘代购奶粉成为了婴幼儿口粮的主要来源。
此次“问题奶粉”事件刚一爆发,中国火速暂停了拉克塔利斯集团旗下涉事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在华注册资格。该集团之后发出声明,称公司将预警性召回在华销售的喜丽雅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目前暂涉及6个具体批次,共3208箱。这也是继四年前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后,涉及国际知名乳企的最大一起召回。
古耶曼则呼吁法国政府能够采取果断行动。“事件各方都应承担责任,但我们好像面对着一片无人区。发生了违法行为,但没有人受到惩罚。”
(作者系法国《国际邮报》记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