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台湾的全民健保中学到什么?
2018/01/25 | 纽约时报 | 阅读次数:1390 | 收藏本文
摘要:台湾证明,即便在现代,一个地区也能迅速让其医疗保健系统发生巨变。美国一直做不到这么大胆,部分是因为政治僵局,部分是受制于历史。

台湾证明,即便在现代,一个地区也能迅速让其医疗保健系统发生巨变。美国一直做不到这么大胆,部分是因为政治僵局,部分是受制于历史。相比于新加坡一直对自己的医疗保健系统修修补补,台湾则是彻底改革。
25年前,台湾的医疗保健系统是拼凑而成,自付费用高昂,医生独立行医。1995年3月,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交流过后,台湾选择让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经济学教授萧庆伦带领一个工作组设计新系统。这个工作组对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国家进行了研究,最后选用了类似美国的联邦医疗保险和加拿大的单一支付系统。
起初,事情不像预想的那么顺利。尽管台湾为医改筹备了很多年,但在90年代初民主制度确立后,变化非常快。包括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医院在内的医疗保健系统有些猝不及防,很多人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然而,公众对这种变化的满意程度要高得多。如今,台湾大部分医院依然属于私营,大多是非营利性质的。大部分医生要么是按月领工资,要么是个体经营者。台湾提供的医疗保险颇为全面。住院和门诊治疗,以及口腔治疗、非处方药和中药都在保险范围内。它比美国的联邦医疗保险全面得多。
和其他地方一样,台湾的医疗保健成本涨幅超过了通货膨胀。2001年,医疗共同支付增加;2002年,共同支付费用继续增加,保险费上涨。在看到患者人数“合理”后,台湾当局开始减少对服务提供者的补偿,并降低药品支出,还制定总体预算,为各种医疗费用的总金额设定上限,希望服务提供者提高效率。
21世纪初,台湾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花费占GDP的5.4%,到了2014年,这个比例上升至6.2%。相比之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医疗投入平均占GDP的9%以上,美国的比例大约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在2010年的最近一次保险费上涨之后,该体系开始出现盈余。
但这并不是说这个体系是完美的。台湾的医生短缺越来越严重,医生们抱怨工资太低,工作太辛苦。台湾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人口出生率低,这将推动整体医疗费用的上升,而缴税的人口基数在变小。台湾在很多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做得很好,但慢性病数量在增多,包括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的治疗费用都很贵。该卫生系统的质量还可以更好。虽然OECD的数据不能用于通常的比较,但台湾的内部数据显示,它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尤其是在癌症以及初级保健的许多方面。台湾也许可以通过增加投入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AARON E. CARROLL)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