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里达曼”号核潜艇下水在即
2017/11/15 | 作者 肖岳月 | 收藏本文
摘要:“阿里达曼”号的下水,意味着印度基本打通了核潜艇生产线,使其可以“得陇望蜀”,期待发展更大更先进的后继艇了。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0月18日报道,印度国产第二艘导弹核潜艇(SSBN)“阿里达曼”号下水在即,时间有可能是10月下旬或11月。这意味着印度海基核力量逐渐形成规模。
消息人士透露,“阿里达曼”号与首艇“歼敌者”号属于同一级别,但新添了不少新设备,体现出“求稳”的技术发展思路,同时印度海军也充满自信,计划在歼敌者级核潜艇建造三艘后,开始转产更大更强的核潜艇。
2015年8月29日,印度东海岸维沙卡帕特南海军基地,印度第一艘核潜艇“歼敌者”号正在试航。该核潜艇于2016年10月正式服役。
量产型问世
2016年10月,印度第一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服役,水下排水量6000吨,由83兆瓦的压水轻水反应堆提供动力。由于许多部件属于创新设计,因此首制艇经历了相当长的舾装和海试时间,甚至在服役后好几个月里都没有启动核反应堆,以致于有人怀疑它是不是核潜艇。
很显然,印度媒体大力渲染二号艇“阿里达曼”号的威力,无疑是为歼敌者级的性能“背书”,强调任何国家和海军都不可能把未经验证的舰艇投入量产。
印度《德干先驱报》称,“阿里达曼”号给印度人最大的安慰,莫过于平台设计与动力装置技术的成熟,这恰恰是当初首制艇“歼敌者”号留给外界最大的担忧。
知情人士透露,歼敌者级核潜艇是印度造船工业的“珠穆朗玛峰”,高达4300吨的水面排水量,理论功率83兆瓦的压水反应堆,无不挑战着印度羸弱的基础工业和科研团队。以该艇的反应堆为例,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的一个海军工程师和科学家小组以及从巴巴核研究中心的“秘密单位”一起从事开发超过30年,最难突破的技术一是反应堆小型化,二是反应堆运行达到临界状态。自从2009年“歼敌者”下水后,反应堆的启动运行屡屡出现问题,以致于多数时间竟然是靠一套备份的柴油发电系统“顶班”。
要让潜艇自由航行,还要解决减速器、控制系统等一系列问题。事实上,“歼敌者”号核潜艇在服役后,整整半年都待在维沙卡帕特南的一家军用造船厂进行动力调试,不少细节的改动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还在船台上的“阿里达曼”号,由此造成的工程延误就可想而知了。不过,印度海军吃过“技术大跃进”的苦头,但凡能在装备服役前解决的课题,宁可花更多的时间也要解决,否则交付部队后可就是大麻烦了。
值得印度海军欣慰的是,由于“阿里达曼”号接近于定型产品,因此不像“歼敌者”号那样到了海试期间还有很多系统还没有到位。“阿里达曼”号的下水,意味着印度基本打通了核潜艇生产线,使得印度可以“得陇望蜀”,期待发展更大更先进的后继艇了。据悉,印度打算只建造三艘歼敌者级核潜艇,到了第四艘将会有更强大的武器电子系统配置,新项目代号被称为“S4-STAR”。按照目前的建造速度,歼敌者级潜艇3号艇和4号艇下水时间可能是2020年之后(5号艇和6号艇还未开建),顺利的话4号艇可在2025年左右服役。
艇弹结合
印度海军的核潜艇项目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据印度核潜艇项目团队领导人D.S.P·维尔马海军中将介绍,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为警告印度不要在肢解巴基斯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美国海军“企业”号核动力航母前往孟加拉湾,让自认为是“印度洋主人”的印度压力很大,“我们意识到没有强大的海军,印度不但对印度洋没有发言权,还可能面临遭侵犯的危险”。
1978年,印度政府悄然出台“先进技术艇”(ATV)计划,开始秘密自主研制核潜艇。当时已是海军技术骨干的维尔马,也被抽调参加这一计划。“刚开始,我们怎么也制造不出适用于核潜艇的微型核反应堆,铀燃料的问题也紧随着出现了,这两大难关让我们在接下来的30年时间里举步维艰,”维尔马回忆说,“更大的阻力来自时任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尽管英迪拉领导的政府在1974年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但她却坚持“印度是有能力制造核武器但却不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并且下令冻结用于核潜艇研发的秘密资金。核潜艇研究从此一蹶不振。
然而维尔马并未放弃。1988年,印度从苏联租来一艘670型攻击核潜艇“查克拉”号。三年租期里,维尔马秘密派海军工程技术人员上艇,将核潜艇的重要部件拆解下来进行测量拍照,从而为后来的研发积累了基础数据。1998年,印度重启核潜艇计划,维尔马被任命为“先进技术艇”项目总负责人。他随即制定了严格的保密计划——因为根据核不扩散国际公约的规定,研发、建造核潜艇都是违规的。
在印度安德拉邦的维沙卡帕特南港,有一个重兵守卫外加高墙拱卫的神秘“造船中心”,当地人若是不小心靠近这个中心,哨兵就会发出“再走近就开枪”的严厉警告。这里就是维尔马工作的地方——印度首艘核潜艇的总装厂。在50米深的地下船坞内,两层楼高的核潜艇正在昼夜不停地建造组装着,而这一切完全是为了保密的需要。
今年7月26日,当“歼敌者”号正式下水后,当地人无不吃惊地感慨:“做梦也没想到,第一艘核潜艇居然是在我们的脚下制造出来的!”有近200名海军军官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歼敌者”核潜艇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为了保密,维尔马除了让核心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外,还将研发工作分散在全国五个地方,由自己负责统筹。“我‘潜水’了整整11年,连我的妻子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研究。”
印度海军坚称该艇全系自主研发,但参观过该艇的俄罗斯专家认为,它明显是模仿苏联潜艇的产物。武器配置方面,印度海军参照苏制877EKM型常规潜艇,装备有10艘(其中一艘因自爆报废)。“阿里达曼”号使用的配套装备则是K-15“海洋”(音译“萨加里卡”)潜地导弹,由孟买L&T公司负责制造。另据推测,歼敌者级之后诞生的印度弹道导弹核潜艇将会部署K-5导弹,其主要目标已不是长期的地区竞争对手巴基斯坦,而是别的国家。
追求隐秘
携带导弹的核潜艇使印度获得梦寐以求的“二次核反击”能力,但具体部署和作战使用仍是印度军方需要摸索的重大课题。
按照印度海军的设想,等三艘歼敌者级部署到位后,其中两艘将出海进行巡逻,一艘在国内港口待命,如果出海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需要回港休整,待命艇即可出航接替,这样印度海军就能保持全天24小时的战略核戒备状态,随时可对敌国进行战略打击。
为了安置这些“战略宝贝”,印度在其东海岸建成拉姆比里海军基地,它距离安德拉邦名港维沙卡帕特南只有50公里,后者是印度东部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拉姆比里基地建设工程起步于2005年,是印度东海岸的第二大海军基地,由于印度海军现有的三大基地——东部的维沙卡帕特南、南部的科钦和西部的孟买均在民用港口包围之中,不利于保密,因此相对冷僻的拉姆比里基地建成后可以专供印度海军使用,增加舰艇出航的隐秘性。该基地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内设供核潜艇秘密驻泊和前出的海底隧道、专用码头、仓库、维修车间及官兵宿舍等。
基地首先进驻的是印度国产“歼敌者”号和从俄罗斯租借的“猎豹”号(印度沿用“查克拉”号)核潜艇。按照规划,未来拉姆比里基地会长期部署三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和六艘攻击核潜艇,成为能让印度保持有效核威慑能力的大型战略基地。该基地也可驻泊印度现役和在建的新一代水面舰艇,它与维沙卡帕特南司令部之间还要敷设海底通信光缆。
需要强调的是,拉姆比里基地离战略通道马六甲海峡更近,将与安达曼群岛共同成为印度军事“向东看”的桥头堡,能够提高印军向南海乃至太平洋投送力量的效率,同时也对他国海军进入印度洋活动形成威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