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的传承与开拓
建在生态高地上的文化高地
2017/10/25 | 作者 闵云霄 | 收藏本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声声悠扬的诵读声从贵阳孔学堂的大成殿中传来。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8周年,贵阳孔学堂祭孔大典盛大举行。大成殿下,参加祭礼的专家、学者、孔子后裔、市民、学生,专程来到孔学堂这座矗立在山水之间的文化平台,他们肃穆而立。
孔学堂2017年祭孔典礼活动现场。(右二为徐圻)
“区别国内大多孔庙的祭祀功能,我们将传承、教化、学习功能摆在首位。”贵阳孔学堂的英文名称“我们用academy这个词,而不是temple。”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理事长徐圻说,“它的的确确是一个学堂,而不是庙堂。”
孔学堂不是中央或国家的一个“规定动作”,它是贵州省的独创。取名为“孔学堂”,就是要凸显以儒家思想的教化为核心这个基本的取向。
孔学堂现在虽然名声在外,但2011年筹划时,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并不十分清晰。经过讨论最后明确下来: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教化、推广,作为一个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道德引领和提升的场所。
据照徐圻介绍,2011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到贵州考察,在贵州大学与文科师生们一道品读《大学》篇并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习近平说,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是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同学们一定不能忘了这个本;大家毕业以后,要立足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建设我们的国家。那次讲话,对于正在实施的孔学堂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价值定位。
2012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孔学堂第一期落成,2013年1月1日,贵阳孔学堂第一期公共教化区正式开放。
“明伦堂”里,每个周末面向市民公众免费开展传统文化公益讲座,通过电话、网络媒体、报纸报名参加。讲诸子百家、讲文化艺术、讲音乐礼仪、讲茶道养生……“将近五年来,530多场讲座从未中断。”徐圻说,这个讲堂,成了孔学堂传播国学、教化人心的重要载体之一。
孔学堂是一个开展教化活动、组织实施学术研究的机构。这在孔学堂的“横向轴线”的建筑布局上就有鲜明的体现:也就是礼仪广场的南北两侧。比如说南面这一侧是明伦堂、亲民厅、至善厅、明德厅等,这是专门开办讲座的区域。北面那一侧,叫“六艺学宫”,是给青少年修习“六艺”的地方。孔子那个时代修习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我们这个是“新六艺”,即琴、棋、书、画、诗、礼,保留了部分传统,又融入了现代因素。教育部门对此很重视,每个学期都做出安排,让中小学生分期分批来孔学堂培训、体验“六艺”。
“高大上”与“接地气”
中国当前最响亮的口号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两个一百年”的奋斗,达到这个宏伟目标。
徐圻认为,在器物层面“伟大复兴”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精神、思想、文化领域,即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国民素质、审美趣味等方面。希望有一天中国人积极倡导、大力践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起到了一个引领世界的作用。到那个时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完整的、全面的了。
徐圻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精神文明建设或文化建设,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孔学堂,就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地方,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传承、培育、教化、研究、普及、推广、展示等等工作,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从2013年1月开始举办公益性的文化讲座,一直坚持到现在,已成为了孔学堂的一个品牌。每个周末两场,安排在星期六、星期天上午,邀请国内学术、文化名家在这里开讲,面向市民公众。人们通过报纸、网络媒体报名参加,免费听讲。
孔学堂“开发”了“孔学堂四礼”——面向小学生的开笔礼,破蒙启智;面向青年的成人礼,成人立志;面向长辈的敬老礼,尊老重孝;面向新人的传统婚礼,合卺复礼。“在可以容纳5000人的礼仪广场上,利用节庆时间,用中华传统的道德教化,来培养市民的文明素养。”
具体的操作是:面向刚入学的小学生的“开笔礼”;针对刚满18岁的大学生、高中生的“成人礼”;九月九重阳节那一天举行的“敬老礼”,组织几代同堂的家庭到这个地方来感受中华孝道;还有一个“中华传统婚礼”,年轻夫妇对此兴趣很浓,穿着古典式的婚礼服装,体验一把祖辈们结婚时的场景。还有很多其他的节庆文化活动,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二十四节气”等文化活动。
“孔学堂是不是能够做成一种典范,我自己当然不能这么说,但我们在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徐圻用很客套的话说:孔学堂做得好不好,说一千道一万,我希望全国各地的人们来看看,用实际的感观来说话。
“体验式文创”空间
在1300亩的规划建设范围内,如何把孔学堂这张文化名片做成一个越来越多的人 、各种各样的人都愿意来、乐意来、向往来的地方,是徐圻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从2015年开始,孔学堂有了越来越明确的定位,那就是立足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工作。王阳明500年前在贵州悟出了“大道”:“心即理”、“天人合一”,成就了儒学发展的一座高峰。贵州是阳明心学思想的发源地,也是儒学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的转折点、新起点。
2016年贵州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建设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其中一个“特色”就是打造“阳明文化”,要在全省上下大力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2017年四月份召开了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再一次明确了这个文化方略。显然,孔学堂是这个文化方略很重要的一个着力点,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介绍说:从明年开始,我们准备在三个方向上做出拓展。首先是“筑城四礼”走近基层。第二个方向是对阳明文化的深度开拓。孔学堂与贵州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布“国学单列”课题,其中以阳明学为重头,每年我们有近一千万元来支持做这项研究。第三个方向就是大力推进第三期文创产业园的建设。第三个方向,是开建孔学堂第三期,就叫“文化创意园区”。建成后,我们国内许多文化名牌、“老字号”将入驻进来,通过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向社会奉献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意之美和生活智慧。
“孔学堂第三期如果完全按一般的、世俗化的旅游消费路子走,孔学堂的牌子很可能就砸了;但是我们又必须面对怎么凝聚人心、怎么提升人气的问题,因此,探索之路,创造之路,完善之路还很长,孔学堂任重道远。”徐圻对《凤凰周刊》如是说。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