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阴影下, 中韩何时“拨云见日”?
2017/09/25 | 特约撰稿/启笛 | 收藏本文
摘要:1992年8月24日,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和时任韩国外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共同发表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建交。自此,曾经在朝鲜战争中相互敌对的两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25年后,2017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共同迎来建交25周年的“银婚”。然而,由于“萨德”部署问题,中韩关系在这一年跌入建交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1992年8月24日,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和时任韩国外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共同发表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建交。自此,曾经在朝鲜战争中相互敌对的两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
25年后,2017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共同迎来建交25周年的“银婚”。然而,由于“萨德”部署问题,中韩关系在这一年跌入建交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当日,双方领导人互致贺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双方要妥善处理分歧。韩媒认为,“分歧”是强调韩国需要妥善解决“萨德”问题。相比来说,文在寅对中韩关系的表述在措辞力度上较此前没有变化,基本“原地踏步”。
纪念日当天,中韩各自低调地举办了纪念仪式。在北京,韩国驻华大使馆在中国大饭店举行了纪念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和韩国驻华大使金章洙作为主宾共同出席。当日活动现场虽然座无虚席,共1300多人参加,但据韩国驻华使馆一位消息人士称,双方政府代表不到100人。
在首尔,中国大使馆同样举办了纪念活动,与往届相比,今年的活动显得简单。而在2012年中韩建交20年之际,中韩两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活动,习近平作为国家副主席出席。
韩国《中央日报》刊文称,在韩中建交25周年这样一个重要时刻,两国却分开举行纪念活动,韩国外长康京和还在纪念日当日前往俄罗斯,“这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现状”。
中韩关系正经历“成长的痛”
自2016年7月朴槿惠政府突然决定部署“萨德”系统之后,原本处在“蜜月期”的中韩关系遭遇“急转弯”,几个月内跌入历史关系最低点。之后,虽然作出部署决定的朴槿惠被弹劾下台,但中韩两国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寻找到接触点,双方依然处于两条平行线上。
今年7月4日,朝鲜成功试射ICBM(洲际弹道导弹)后,原本对部署“萨德”持模糊态度的韩国新任总统文在寅,在深夜突然下令追加部署剩余4台“萨德”系统,让一直以来对撤销部署抱有较高期待的中国感到失望。“‘萨德’已经成为中韩关系中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在中国看来,‘萨德’强大的侦察能力确实威胁到了中国的战略安全。”中共中央党校朝鲜问题专家张琏瑰说。
北京大学朝鲜问题研究专家金景一则直言,“目前两国关系最大的问题在于,相互之间的信任已经被打破。”
建交纪念日当天,《中央日报》邀请25名国际政治专家对现今的中韩关系进行评分,结果显示:自去年韩国决定部署“萨德”以后,中韩关系下跌至历史最差,为3.8分。报道称,韩国历任总统中,得分最高的是卢武铉政府时期的7.6分,得分最低的是朴槿惠政府为5.4分,现阶段为4.6分。面对“您认为何时会召开中韩首脑会谈”的提问,23名专家中有10名预计“年内难以举办”。
韩国同德女子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李东律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称,中韩两国历经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发展历程,由于缺乏一个长期的信任积累过程,并且两国关系在短时间内急速发展,不够成熟的双边关系为两国带来诸多问题。
即便如此,部分中国学者仍对中韩关系的长远发展持积极态度。“虽然目前受到‘萨德’影响中韩关系受挫,但是从25年整体来看,中韩关系发展有质的飞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沈志华如此表示。
从中韩发展历史来看,两国由1992年(金泳三时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到1998年(金大中时期)的面向21世纪中韩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卢武铉时期)的全面合作关系,到了2008年5月,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共同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7年8月24日,由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主办的“中韩建交25周年纪念招待会”在首尔威斯汀朝鲜酒店隆重举行,中韩各界人士共聚一堂,合影留念。
中国的对外关系大致分为:单纯建交、睦邻友好关系、伙伴关系、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除了朝鲜与中国保持着较高级别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之外,韩国已达到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高级别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两国新任领导人上任后实现成功互访。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称:中韩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密切。2015年9月,朴槿惠还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中国阅兵,韩媒称中韩关系进入历史“黄金期”。
复旦大学朝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向《凤凰周刊》指出,过去25年间,两国的外交关系同其他国家相比确实有了快速发展,虽曲折前行,但总的来说没有出现较大波动,在一些领域还取得了巨大进步。
韩国贸易协会最近发布的报告称,韩中两国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建交时的63.7亿美元大幅增至去年的2114亿美元,增长了33.2倍。韩中两国建交后,双边贸易额以年均15.7%的速度增长。韩国对华投资发展也很迅速,截至2016年底,韩国直接对华投资额为47.5亿美元,在华的韩资企业达40000多家。而中国对韩直接投资额为20.4917亿美元,达到1992年的1940倍。1994年访韩的中国游客只有约14万名,到 2016年时增长至 806万人。目前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投资对象国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而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四大出口对象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国。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认为,中韩两国关系从历史发展来看还是值得肯定的,两国关系是“不可分割”的。长远来看,两国不会因为“萨德”问题而发生逆转。张琏瑰则提到,中韩两国领导人在建交25周年当日互致贺电,表示双方都愿意进一步改善关系。
“两国关系在发展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就像一种‘成长的痛’,它检验和见证着两国关系,也是两国摸索新型关系中必经的过程。”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说。
韩国:中国市场无可替代
有韩国学者认为,目前“萨德”已经成为中韩关系中一道绕不开的“坎”。“在后‘萨德’时代,两国关系可能将进入一种‘新常态’,如何在新阶段适应和应对这一关系,短期内比如何解决‘萨德’问题更重要。”韩国汉阳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所文兴镐向《凤凰周刊》如此评价。他认为,习近平曾提到中韩关系应该“求同化异”,这与“求同存异”有很大不同,“化异”要求双方不再对相互间的差异或者问题视而不见,而应该增加沟通、交流,共同解决。
2017年6月13日,韩国星州郡,航拍下的星州高尔夫球场 ,“ 萨 德 ” 部 署 工 作正在进行中。
韩国驻华大使馆的一位外交官私下表示,韩国期待的解决方案是,中方将涉及“萨德”的政治问题与经济、文化方面的分开处理,快速恢复相应的对话和协商机制,特别是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
部分在华韩国企业人士则认为,虽然从短期来看,“萨德”问题导致韩国在华企业经营遇到巨大挫折,但仍然对未来的中韩关系发展抱有希望。“目前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反韩情绪,部分韩国企业也选择将发展策略由中国转向东南亚等其他地区。但从长期来看,中国是未来商业活动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我们需要中国市场,这里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代替的。”韩国一家汽车部件企业的管理者告诉《凤凰周刊》。
一些韩国企业家认为,对于韩国企业来说,目前是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的最好时期,“提高自己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是关键”。此次“萨德”风波中,韩国的半导体和芯片产业没有受到影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韩国亚洲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所长金兴圭直言,中韩交往需要“新思路”。“从中韩关系的发展结构来看,以往以偏重经济发展基础的中韩关系正在不断弱化,目前经济合作已经不能作为两国关系发展的杠杆,为建立和累积相互的信任,不仅要进行政府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要确保进行多层面和多角度地合作。”
“两国关系发展的25年中,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军事合作领域方面较为薄弱。”韩国国防研究院安保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黄载皓向《凤凰周刊》解释说,根据合作深度,军事关系一般可分为军事交流、军事合作、军事同盟三个层次。他认为,目前中韩军事关系接近第一层次。由于韩美同盟、中朝关系以及中韩军队自身特点等原因,中韩军事关系不可能达到第三层次,但有可能达到第二层次。“中韩两国军事关系的深化也有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提及“不忘初心”。7月6日习近平在柏林会见文在寅时曾提到:不忘初心,携手前进。建交25周年纪念日当天,中国外交部也回应称:中韩两国,不忘初心,巩固互信。同一天,中国驻韩大使邱国洪在首尔致辞时说:不忘建交初心。
“‘不忘初心’是什么意思?这就好像,我结婚30年了,很难回到当时热恋的状态;但30年后,我和老伴儿仍然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荣辱与共。”韩国延世大学文学院院长白永瑞说。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