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第六次核试验后, 美韩如何应对?
2017/09/25 | 田聿 | 收藏本文
摘要:随着9月3日朝鲜迄今当量最大核试验的进行,紧接着,美韩情报机关发出预警,可能接踵而至的是朝鲜洲际弹道导弹测试,国际舆论随之炸开了锅。
随着9月3日朝鲜迄今当量最大核试验的进行,紧接着,美韩情报机关发出预警,可能接踵而至的是朝鲜洲际弹道导弹测试,国际舆论随之炸开了锅。
作为朝核问题的关键参与方甚至是“问题的一部分”,美国正面临一个难受的选择——是坚持明显对朝鲜不大奏效的制裁,还是选择更为危险的军事方案?
真的是氢弹试验么?
对于朝鲜在丰溪里基地进行的第六次核试验,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估计。按照韩国国会国防委员会主席金永佑的说法,此次爆炸的当量至少有10万吨TNT,有1945年美军在日本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当量的五倍多。
这种当量的核爆炸不像是来自人们常识中认定的氢弹——但这是朝鲜官方坚持的说法。毕竟作为“热核武器之王”,氢弹试验如果只产生这等威力,只能意味着失败,但它相对于分级裂变式热核武器——原子弹威力又偏大。那么,朝鲜究竟爆炸的是什么呢?
朝鲜称它试验的核弹头“已经标准化”,可集成到战略军的“火星炮兵”上。“火星”是朝鲜弹道导弹的名字,至于标准化,2016年3月,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恩曾在参观一件核武器模型时用过这个词。当时他说:“核弹头已经标准化,微缩后可装到弹道导弹上,这堪称真正的核威慑。”
美国米德尔伯里国际研究学院詹姆斯·马丁不扩散研究中心东亚不扩散项目主管杰弗里·刘易斯认为,过去美国把朝鲜核试验当作“发脾气”或“政治示威”,但现在这样的试验不仅仅是一份政治声明,它还有技术目的,那就是证明朝鲜“标准化”核弹头的可靠性。据他分析,朝鲜此次试爆可能是加强型原子弹,也就是核材料裂变过程中得到了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辅助,从而提高了爆炸威力。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学家大卫·奥尔布赖特也认同上述观点。不过他承认,朝鲜的核弹头“标准化”工程的确取得了进展,并传达出“平壤正在组织批量生产”,这意味着朝鲜已能按照意愿生产各种更小、更轻、更多样化且威力更大的核弹头。
日本《每日新闻》援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数字估计,朝鲜常年储存着约40公斤的武器级钚,那相当于多少枚核弹呢?2006年朝鲜实施第一次核试验时,IAEA根据朝鲜工艺能力推出“8:1”的运算公式——即朝鲜每制造一枚核弹,就要花掉8公斤钚。但考虑十余年间技术上的进步,这个算法已经不合时宜。据外界推算,朝鲜应当拥有10枚核弹,并且还存储着数量不明的高浓缩铀。
朝鲜同时拥有钚弹和高浓缩铀弹之余,还不能排除另一种技术可能性——合成核。据韩国首尔世宗研究所研究员郑相昌分析,如果用钚和高浓缩铀合成热核并用氢同位素气体来增强爆炸的当量,每枚核弹也许只需含有区区两公斤钚。如此一来,朝鲜光靠约40公斤钚将能生产约20件核武器,而且朝鲜还会继续提炼钚。
在郑相昌看来,朝鲜导弹核武器开发已经发展到“只能进,不能退”的地步,“如果说21世纪初参加六方会谈的朝鲜不过把远未成熟的核弹技术当成一张谈判的牌来打,旨在争取与美国讨价还价,可面对美国的外交冷淡与经济封锁,朝鲜索性把拥有真正威慑力的核武器作为追求的目标,用核武器确保国家生存。”
关于未来朝鲜是否能做到“核弹与导弹的结合”,美国学界仍存争议。朝鲜拿出来展示的一枚由两部分组成的氚核弹头,被认为是“真正的氢弹”的雏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奥尔布赖特分析称:“那枚弹头看上去相当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产品(当年美国氢弹设计是失败的),金正恩参观这枚弹头的图片上还出现了一个绿色盒子,与巴基斯坦核弹头上的电子打火装置类似。而且图片也首次展示了‘火星-13’洲际导弹的弹头整流罩。”
亦有专家认为,这一切只是作秀。“粗糙的焊线,无效的燃料箱装置——这一切离发射状态还很远。”美国驻韩国政治顾问杰克·汉兹对此表示不屑。据他解释,“迄今的试验之后,即便美国最灵敏的感应器也没有探测到任何放射性痕迹。朝鲜可能有化学武器,鸭绿江中曾经出现的有毒物质痕迹证明了这一点。但核武器呢?2017年朝鲜太阳节阅兵中展示了新导弹发射器,但上面能安装核弹吗?荒唐,该发射器也可能是来自外国的仿制品。”
但这种观点似乎过于乐观。2017年5月,朝鲜战略军以高弹道向日本海发射一枚“火星-14”洲际导弹。不久后,朝鲜官方对外发布的战略军作战图中,标记了三个处于朝鲜导弹射程之内的敌国目标:韩国首尔的青瓦台、日本冲绳美军基地和位于关岛的美国安德森空军基地。
据朝中社2017年9月3日报道,朝鲜核武器研究所最近成功研制出了可安装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氢弹,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视察并要求全面国产化,从而可以随意大量成产。
美韩加紧全面应对
朝鲜历次核试验都是在美韩实施大规模军事演习并探讨联合对朝军事应对措施之后采取的,这一次也不例外。带有“先发制人”与“外科手术打击”成分的美韩“乙支自由卫士”军演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9月1日,美韩总统进行了电话交谈,特朗普原则上同意放宽对韩国弹道导弹能力的限制。按照之前的协议,目前韩国的弹道导弹最大射程被限定在800公里,携带弹头重量不能超过500公斤,而韩国希望将弹头载荷增至1吨。
《每日新闻》指出,观察此次美韩军演可以发现,驻韩美军地面部队虽然逐渐轻量化,但联合作战打击能力却不减反增,韩国军队也在美国的支持下快速提高海空作战和远程战略打击能力——不仅能够攻击“军事分界线”后方的朝鲜人民军第二梯队,更能在美军情报指挥系统的协助下深入朝鲜腹地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完全符合新修订的美韩“5015”作战计划(OPLAN 5015)的要求。
按照“5015”作战计划,美韩不再静待朝鲜发起第一击,而是根据实时态势研判决定是否实施先制打击,尤其受美军在后“9·11”时代作战经验的影响,特别强调对敌指控节点和战略重心的打击。考虑到朝鲜特殊的政权体制,新作战计划把“斩首”或“瘫痪”高层领导人士的持续作战指挥能力列为行动重点。
日本庆应大学副教授礒崎敦仁认为,在“5015”作战计划的想定前提下,美韩装甲步兵特遣队或两栖突击部队的交战规则(ROE)将以发扬机动突击优势为先,不和坚持抵抗的朝军零星部队死缠烂打。而为了争取战略主动优势,美国空军隐形战机、韩国空军F-15K战斗机和美韩联合特战部队就会先行发起敌后渗透和精确打击作战,让朝鲜军政高层丧失对部队的控制能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性想定,是利用美韩联合特战部队渗透到平壤,对朝鲜高层人士进行绑架或“斩首”,以摧毁朝鲜的战略重心。除了直接“斩首”和破坏任务外,美韩联合特战部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对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所在地进行最后确认,提供现地情报,让美韩战机遂行临空轰炸或用超视距武器进行精确打击。考虑到朝鲜可能利用半岛北部险峻地形建立坚固工事抵抗的可能性后,若有特战小组在地面负责前进航空控制并用激光照射目标弱点,可有效增加“第一击”瘫痪朝鲜报复能力的成功率,让韩国免于朝鲜弹道导弹威胁。
作为“5015”作战计划的防御部分,美韩也在积极推进“萨德”系统的部署。9月4日,韩国国防部宣布,随着环境部对“萨德”基地小规模环评得出“有条件同意”的结果,剩余4辆“萨德”导弹发射车很快会部署完毕。
这一破坏地区战略平衡的举动立即遭到中俄两国的强烈反对。中方一直强烈敦促美韩重视中国等地区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关切,立即停止“萨德”的部署进程。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则表示:“如果部署以这么快速度继续下去的话,在某一时刻,俄方自然会把自己的军事反应提上日程,以便建立再平衡。”俄罗斯媒体认为,这是俄方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发出的直接警告。
俄国际关系学院军事政治调查研究所所长波德别列兹基更直言,俄军陆基“伊斯坎德尔-E”战术地地导弹、海基“口径”及空基Kh-101巡航导弹都能有效摧毁“萨德”,此外还可对其进行电子干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