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阿富汗
体验神秘土地的旅程
2017/09/25 | 邵学成 | 收藏本文
摘要:罗瑞·斯图尔特《寻路阿富汗》一书记述了他在阿富汗沿着兴都库什山脉从西向东徒步穿行的经历。这是一个以人类学调查和地区图像志的角度来记述了阿富汗在2001年至2002年冬天的旅行。
关于阿富汗的文字图像资料,在历史文献与文字记录方面,除了古代各国旅行家的游记、中国史书、伊斯兰资料一些零星记载之外,阿富汗自身并没有特别详细的史记内容。自身的编年史的缺失,再加上近现代数次战争的摧残,地区面貌和历史遗存信息资料破坏严重,使得一些近代旅行者的游记仍然是今天阿富汗研究很重要的参考资料。
罗瑞·斯图尔特《寻路阿富汗》一书记述了他在阿富汗沿着兴都库什山脉从西向东徒步穿行的经历。这是一个以人类学调查和地区图像志的角度来记述了阿富汗在2001年至2002年冬天的旅行。
《寻路阿富汗》 罗瑞·斯图尔特[英] 著 沈一鸣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美国和北约军队在“9·11”事件后军事介入阿富汗,战争在北约强大军力下很快宣告结束,阿富汗历史也走进新阶段。
罗瑞·斯图尔特以徒步的方式完成这段路途。一路上遭遇从官员、平民、军人到乞丐的各种人群,随时问路。饥渴、疲劳、疾病一直伴随着他的冒险旅程。
英国人对于阿富汗研究开始耕耘的很早。欧洲最早的关于阿富汗的文献记录来自牛津大学的托马斯·海德(Thomas Hyde)在1700年出版的拉丁文著作,是欧洲近代史上阿富汗研究的先河。书中关于阿富汗的记录根据阿拉伯文献《诸国道程记》写成。紧跟其后的一些关于阿富汗的出版物都是二手资料,由一些历史文献中获得或者是收集自一些当地人、商人的消息,没有一个作者真正访问过阿富汗。
第一个现场到达阿富汗的欧洲记录者来自182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推销员William Moorcroft(1767-1825)和助手George Trebeck(1800-1825)两人之所以远赴阿富汗,乃是为英国军队寻找传说中的“千里马”。
阿富汗重新回到19世纪欧洲想象的中心无疑主要来自英国殖民开拓的贡献。某种程度上,正因为英国的入侵促进了阿富汗内部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国家的独立,让阿富汗从一个个松散的游牧部落走上了一个民族主义的国家,也为后来的民族与国家认同、宗教危机埋下了种子。
尽管有着殖民的历史,但英语在阿富汗并不是通用语言。作为英国人的作者在旅行中获得说母语的机会时,总是异常开心。在这个普什图语、达里语和塔吉克语混杂的地区,手势、微笑、身体姿态、化妆、书写的介绍信才是最有效的。
英国一直有古物学探险的传统。尽管最初古物学者在阿富汗没有什么见树,但他们的当地见闻却构成了西方对该地区的直接认知。作者一路上鉴定古物、钱币和观察古遗址之旅,实际上和最初19世纪的古物学者类似。但战争中由于监管的缺失,文物买卖成了增加当地人收入的手段,罗瑞·斯图尔特一路便常常遇到挖掘和盗卖。
罗瑞·斯图尔特在旅行中不断地做着速记和速写,用绘画记录一些东西,特别是他认为反映出当地文化的各种图形。“这些构图大概来自于伊斯兰文化,但是我们同样无从知晓,哪种阿富汗文化才是这些奇怪而自信的符号组合来源。”毕竟阿富汗是一个融合了多宗教的、复杂、多元的文化。
如果将罗瑞·斯图尔特的书定义在21世纪的探险开始,我们需要周而复始的重新认识阿富汗。但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还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去做,也需要无数有情怀的人去实现。
21世纪对于识字率低下的阿富汗来说,任何信息传播进入阿富汗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很多国际社会对这个国家的构想仍近于幻想。2005年罗瑞·斯图尔特再次进入阿富汗,开启了自己的绿松石计划新旅程,这些也是他梦想的一部分,广大的农村和山村聚落依旧没有改变——没有电、也没有洁净的水源。
无可否认是一部充满浪漫情怀的小书,作者一路搜集到的道听途说,像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罗瑞·斯图尔特完成了自己的写作梦想,追寻15世纪的皇帝巴布尔的脚步,幻想着一个城堡,一个王国,带着他的那条狗和骑士精神,走在古老而陌生的道路上,一路考古,一路探险。但作为一个外来者,他最终也走上了外交家的道路,这里是适合他的舞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