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作家巴别尔:享受只留给诗歌的荣耀
2017/02/05 | 作者 河西 | 收藏本文
苏联作家伊萨克•巴别尔是20世纪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是继卡夫卡之后给世人以巨大震撼和启迪的又一位犹太裔作家,其文学作品充满了对人类的关爱, 以及坚韧奋进的精神。
高尔基曾称,“巴别尔是俄罗斯当代最卓越的作家”。其出色的描写技巧和别具一格的构思,受到博尔赫斯、海明威、卡尔维 诺、马尔克斯等人的推崇。
巴别尔的代表作《骑兵军》(又译《红色骑兵军》)是哥萨克骑兵将士的列传,因 “描写上的自然主义倾向”,曾被列为禁书。1939年,巴别尔在苏联“大清洗”中被指控为间谍,次年被秘密枪决。直到1954 年,斯大林去世后的第二年才获得平反。
1957年,《骑兵军》在苏联解禁重新出版,迅速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震惊欧美。此书也在上世纪90年代流入中国,并多次再版,收获拥趸无数。
2016年,漓江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巴别尔全集》,这套书译自2010年新版俄文全集,精选巴别尔全部类型作品,由俄罗斯文学权威专家刘文飞主编,并详细校订、加 注、补全。这是巴别尔的作品首次以文集形式在中国大陆出版,其中的剧作、书信、演讲等均为第一次 在中国发表。
骑兵军在苏波战争中
1919年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 束,苏联与波兰第二共和国两个新生政权 之间,展开了一场恶斗。
是年夏天,在协约国扶植下的南俄武装力量总司令邓尼金,率白卫军向新生的苏 维埃共和国发动疯狂进攻,布琼尼任军长的第一骑兵军(政委是伏罗希洛夫)在察里 津以北粉碎了白卫军的主力。为表彰布琼尼在这次作战中的功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授予其红旗勋章和革命荣誉勋章。不久,他便出任苏军第一骑兵集团军司令,后又被 晋升为元帅。
伊萨克·巴别尔(1894——1940)
邓尼金被击败后,1920年4月25日,波兰总统毕苏斯基联合乌克兰彼得留拉的军队,约50万人,展开基辅攻势,他们面对的 是苏联的西南方面军,由叶戈罗夫指挥(托洛茨基让斯大林出任政委),布琼尼的第一骑兵军隶属于此。5月6日,波兰军队占领基 辅。此次,又是布琼尼的骑兵军挽救了初生的苏联,6月11日,骑兵军迫使波军撤离基辅,后又将其赶回波兰。
7月11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出面调停,建议红军就此停战。但是,列宁误判形势,不顾直接指挥红军、了解实际情况的托洛茨基的反对,决定继续进攻,他认为红军是解放波兰人民的军队,必定受到波兰人民的欢迎,攻入华沙后,波兰工人一定会起来推翻毕苏斯基的资产阶级政府。又因为波兰与德国毗连,波兰工人起义还将影响德国工人。这样,有如多米诺骨牌,德国工人起义将在欧洲各国引起连锁反应,那时候,由苏联输出赤色 世界革命就能一举成功。
世界是冷酷的,最终的结果在列宁头上狠狠浇了一盆冷水。在协约国的支持下,波兰军队重整旗鼓,而苏联军队由于战线拉得太长,以及西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之间的矛盾,苏联失利了。
托洛茨基认为,斯大林应该对战争的失利负主要责任,因为斯大林怕图哈切夫斯基拿下华沙抢了头功,想在此之前攻占利沃夫,迟迟不把骑兵军派往西线,贻误了战机,结果红军大败,布琼尼的骑兵军在利沃夫战役 也陷入泥沼。随后,骑兵军又在卡莫罗战役中大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骑兵战之一)。
一位苏联艺术家在朗诵巴别尔的作品。
《巴别尔全集》首次引入中文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苏波战争结束后,共有10万余名红军士兵被俘,图哈切夫斯基的第四军和加伊的骑兵军团被迫撤到东普鲁士,被德国人扣留,波兰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大片领土,包括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划入波兰版图,苏波两家的梁子就此结下。后来二战时期, 苏联在波兰制造了卡廷惨案,与纳粹德国一起瓜分波兰,其肇因全在于1920年的苏波战争。在斯大林看来,这无异于奇耻大辱!
被战争异化的可怜人类
巴别尔的《骑兵军》所描写的,正是这一时期他所目睹的布琼尼军队的故事。在布琼尼的部队里,巴别尔化名为基里尔•瓦 西里耶维奇•柳托夫。
巴别尔初期一些并不成熟的作品发表于1916年,是高尔基发现了他,这位“无产阶级文学之父”非常欣赏巴别尔的文学才华。1916年11月,高尔基在其主编的《年鉴》杂志上发表了巴别尔的两篇处女作。不幸的是,因为这两篇小说,按照俄国《刑法》第1001条,巴别尔被追究刑事责任,因为小说的“淫秽”内容受到起诉,但不久爆 发的革命使他免于牢狱之灾。
高尔基写过《在人间》,现在他要打发巴别尔到“人间”去。1917至1924年,巴别尔“在人间”7年:1917年,他以志愿兵身份征战罗马尼 亚,后返回彼得格勒,在新组建的秘密警察机构契卡任外事翻译;1918年参加粮食征集队, 加入抗击尤登尼奇的北方军,同时为高尔基主办的《新生活报》撰写专栏文章;1920年,任乌克兰国家出版社敖德萨分部主任和南方罗 斯塔通讯社记者,并于夏秋时分随第一骑兵军参加苏波战争;1921年在敖德萨做编辑,同时开始在当地报刊发表“敖德萨故事”;1922 年,在格鲁吉亚等地当记者,开始写作“骑兵 军系列”。
“在人间”的成果,就是1924年初在 《列夫》杂志第四卷上刊出了他后来收入《骑兵军》的四篇短篇小说:《盐》《家书》 《多尔古绍夫之死》和《国王》。
巴别尔所在的是布琼尼第一骑兵军第六师(师长铁木辛哥),官兵绝大多数是哥萨克。我们在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中 已经领教了哥萨克的粗犷和勇猛,就像其卷首的哥萨克古歌所唱的:“光荣的土地上 播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当然,真实,只是巴别尔小说的一面,还有一面,就是巴别尔简短的故事中绚丽奇诡的语言。爱伦堡说他“像本世纪某些写生画家一样,寻求鲜明的色彩。”他不怕出格,藐视常规,他要在文学中寻找太阳,寻找饱 满的色彩,有时候真是让人目眩神迷。
写作于他而言近乎一种苦役,他精雕细刻,反复修改,写得非常慢,留下来的不过几本薄薄的小册子。有一次,他对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说,他尽力从手稿中删除形容词和副词,只留下几个最必不可少的。因为形容词会使说出来的话变得生硬、笨重,破 坏语言的韵律。形容词仿佛会发出咬牙切齿似的“嘎吱嘎吱”的声音,好似坦克用履带在翻越石头障碍物。如果一个句子里用三个形容词,那简直是破坏语言。
除了《骑兵军》,他还写有“彼得堡系列”,那是他1918年4月至7月间在高尔基主编的《新生活报》上发表的一组特写。他目 睹的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人们杀人如麻,视生命为无物,人在此时,已经没有怜悯与同 情,变得像机器一样冷漠。杀人或者死去,就是这些战士每日必须面对的事。他们既是换来日后和平岁月的“天使”,也是战斗打响时的“魔鬼”——人,异化了。
这个身材不高、敦敦实实,总是戴一副眼镜的犹太人,眷恋着敖德萨故乡和犹太人的传统。他的小说中反复出现犹太人的拉比和犹太女人,他同情他们,但在写作上完全保持中立,将故事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就足以震撼人心。他对帕乌斯托夫斯基说:“我没有为自己挑选民族。我是个犹太人,被人瞧不起的犹太人。有时我好像觉得我能懂得一切。但有一点我永远也不懂——不懂那种人们无聊地叫作‘反犹太主义’的恶毒卑鄙思想的原因。”。
在巴别尔的故乡敖德萨,人们为其竖起雕像
犹太人的神,在他心中。
高尔基和布琼尼的论战
也难怪布琼尼看了《骑兵军》会怒不可遏,1924年,就在《骑兵军》在《红色处女 地》杂志上发表后不久,布琼尼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一篇猛烈抨击《骑兵军》的文章,指责巴别尔撒谎,说他写的不是第一骑兵军,而是马赫诺匪帮。布琼尼和高尔基还 因为《骑兵军》在杂志上打起了笔仗。
1928年9月30日,高尔基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在谈果戈里之余,也为巴别尔的《骑兵军》辩护:“布琼尼同志曾痛骂巴别尔的《骑兵军》——我觉得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布琼尼同志本人不仅喜欢美化自己战士的外表,而且还喜欢美化马匹。巴别 尔美化了布琼尼的战士的内心,而且在我看来,要比果戈里对查波罗什人的美化更出 色,更真实。……人在很多方面还是野兽,而同时,人——在文化上——还是一个少年,因此美化人,赞美人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提高人的自尊心,有助于发展人对自己 的创造力的信心。”
布琼尼当然不满意,他在10月26日的《真理报》上发表措辞激烈的《致马•高尔基的公开信》,他说巴别尔“从来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第一骑兵军真正和积极的战士。”而高尔基也针锋相对,11月27日在《真理报》上 发表《答谢•布琼尼》,他说:“这一点无损于巴别尔本人,也无损于他的作品,为了煮汤,厨师不必自己坐到锅里去,《战争与和平》的 作者并未亲身参加同拿破仑军队的厮杀,果戈里也不是查波罗什人。……我在巴别尔的书中并没有发现什么‘讽刺和诽谤’的东西; 相反,他的书激起了我对骑兵军战士们的热爱和尊敬,因为它向我展示了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这些无畏的战士们深深地意识到他们 斗争的伟大意义。”
尽管得到高尔基的力挺和保护,巴别尔仍然没有逃过被清洗的厄运。在他被捕之前,巴别尔已经被禁止发表文章。当时有人 问他在进行什么文学创作时,他回答:“我在研究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沉默”。1937年,他的保护人高尔基去世,巴别尔失去了 保护伞,处境变得岌岌可危。
1939年5月15日,巴别尔在佩列捷尔金诺被捕,罪名是“反革命罪”和“充当法、奥 间谍”,1940年1月15日,巴别尔在卢布扬卡监狱被枪决,处决他的命令是斯大林亲笔签署的。
关于他的死因,有人说是巴别尔得罪了斯大林,因为斯大林不喜欢有人提及苏波战争这场苏联历史上的大溃败,而且,他居然还公开批评过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也有人说,是巴别尔的性格原因,他喜欢离群索居,爱伦堡说他的生活有时令人想起鼹鼠的行踪。 有一次,他在巴黎近郊住过几个月,在一个法国老妇人那儿租了一间房子,这位房东居然把他当成凶犯,到了夜里就把他像对凶犯那样 锁在屋子里,怕他把她给杀了。
在1990年公开的克格勃档案中,巴别尔最后的话是:“1916年,我写好第一篇故事拿给高尔基看,然后参加到内战中。1921年我又开始写作。近来我一直忙于至1938年 底已经完成第一稿的一件作品的写作。我完全无罪,从没做过间谍,也从没进行过任 何反对苏维埃的活动。在审问时我做的证词是诽谤我自己。我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 允许我完成我最后的作品。”
他的这一要求没有被允许。他留下的,只是《骑兵军》《敖德萨故事》《故事与特写》三本薄薄的小册子以及两个剧本和日 记,每一本都只有几万字,存世的短篇小说不过百余篇,就是现在最新出版的《巴别尔全集》。但根据档案记载,秘密警察在逮捕巴别尔时,从他家中抄走一大批手稿,计有15件卷宗和18个笔记本,这些作品都已不知去处。也许连同被处死的巴别尔一起,去了另一个世界,这无疑是俄罗斯文学的一 大损失。
1954年12月23日,即斯大林去世后的第二年,巴别尔被正式平反。死亡证书声称 他“于1941年3月17日死于不明原因”。1955年,由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列昂奈尔•垂灵作序的《伊萨克•巴别尔短篇小说集》在纽约出版,立即引起欧美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海明威说:“自从巴别尔的第一篇小说译成法语起,我便知道巴别尔,读过他的《骑兵 军》,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1986年意大利《欧洲人》杂志评选“100位世界最佳小说 家”,巴别尔荣登榜首。
而1973年,即在巴别尔被枪决33年后,当年的骑兵军军长布琼尼在莫斯科去世,葬于克里姆林宫宫墙下。二战中,1941年7月至9月,布琼尼担任西南方面军执行指挥官,以迎对 入侵乌克兰的纳粹德国部队。西南方面军在随后的乌曼战役和基辅战役中被包围,造成苏联150万人死亡或被俘,成为军事史上最大的战败之一。但斯大林并没有惩罚这位留着大胡子的苏联元帅,他失去了指挥权,当上了 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专管养马,一个闲差,也远离了政治漩涡,总算获得善终,但如今已没 有多少人记得他。
巴别尔则不同,他声誉日隆,厄普代克称他为“一颗耀眼的明星”。博尔赫斯读了 他的小说更是大为惊讶,他说巴别尔的作品,“享有散文难以企及,仿佛只留给诗歌的荣耀。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