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当政”尚难撼动:中亚五国政权更替迷局
2017/01/25 | 作者 吴敏杰 | 收藏本文
辞旧迎新的跨年夜,成千上万的乌兹别克斯坦人,一夜无眠。不少人兴奋不已的一个原因是,新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通过国家广播电视台亲自向全国人民发表新年贺词,而在卡里莫夫执政的25年时间里,总统的新年贺词一直由电视台播音员代读。
新总统的举措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包括Facebook在内的多个社交网站上,乌国网友一整夜都在讨论总统讲话,为讲话点赞并分享其视频。“这确实与以往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想必更让人振奋的是,乌兹别克斯坦2016年的最后四个月的变化,比以往25年都要多。”在卡里莫夫时代一直对当局持批评立场的“中亚-1”号新闻网,也对米尔济约耶夫做出了正面评价。
2016年12月14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左)出席就职典礼,接受由乌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阿卜杜萨洛莫夫颁发的总统当选证书。
随着去年9月2日,执政长达25年的老总统卡里莫夫因脑溢血去世,时任总理米尔济约耶夫后经议会两院表决通过,代行总统职责。12月4日,提前大选如期举行,呼声最高的米尔济约耶夫以88.61%得票率,顺利当选。
强势“老人当政”,一直是中亚政坛的一大景观。现如今米尔济约耶夫走马上任,标志着乌兹别克斯坦已成为继土库曼斯坦之后,第二个平稳实现政权更替的国家。
乌兹别克:新总统完胜政治对手
为平稳实现政权更替,米尔济约耶夫可谓费尽心机。去年9月14日,出任代总统5天后的时任总理米尔济约耶夫,突然让2013年被卡里莫夫解除副总理后一直在大学任教的阿里波夫重返副总理岗位。
米氏此举曾一度引发热议:有人说米氏看上的是阿里波夫的忠诚,目的要通过在政府安排新人来巩固总统任期头几年的地位;也有人说,2012年由卡里莫夫的大女儿古丽娜拉·卡里莫娃涉嫌引发的俄乌“电信业务丑闻”,让主管信息通信技术的副总理阿里波夫成为替罪羊,虽然后来古丽娜拉被老爹下令软禁家中,但她曾经控制乌国电信、医疗和媒体系统多年,需要阿里波夫这位通信与信息技术专家来消除其影响。
尽管围绕阿里波夫“东山再起”的说法众说纷纭,但大部分专家起初认为,米尔济约耶夫会把总理位置留给第一副总理兼财长鲁斯塔姆·阿济莫夫,因为米氏借助卡里莫夫死后上院议长“出让”法定代总统资格走上今天的总统宝座,就是与乌精英内部几个有影响力集团之间的妥协结果,而阿济莫夫恰是“塔什干帮”的大佬之一。从各势力集团的权力划分角度看,他应该是总理职位的最热门人选。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米尔济约耶夫宣誓就职之后,即刻向议会两院联席会议提交了执政党自由民主党对副总理阿卜杜拉·阿里波夫的总理提名,并得到一致通过。而此时,阿里波夫重返政坛才刚刚三个月时间。
而同为老总统身边“红人”的阿济莫夫,不但没有升迁,反而很快被削去实权:第一副总理的位置被国家铁路公司总裁阿奇尔拜·拉马托夫占据,财长的位置也让给了原经济部第一副部长博季尔·霍扎耶夫。虽然他暂时保留了副总理职务,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一位置也并不牢固。甚至有人放出风声,下一步他会“被派驻到某个国家当大使,比方说比荷卢经济联盟”。
“很显然,是背后的对立改变了力量划分。”对于米尔济约耶夫的强势做派,哈政治学家达瑟姆·萨特帕耶夫给出了这种含糊的评论。“中亚-1”号新闻网则明确指出:米尔济约耶夫是乌国吉扎克州扎明市人,由他领导的“扎明帮”,多年来一直与乌兹别克裔俄罗斯大亨阿里舍尔·乌斯曼诺夫关系密切。在乌斯曼诺夫的助力下,米尔济约耶夫成功瓦解了“塔什干帮”。
“塔什干帮”的分崩离析,标志着米尔济约耶夫的政治对手大势已去。随着政权走向稳固,当局无疑会加大业已开始的改革步伐。在政治上,米尔济约耶夫宣布2017年为“与公民对话年”,并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这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很显然,通过开通总统网上信访接待室倾听民众意见,满足公民诉求,将有利于打造新总统民主形象。而下一步,他还将下放总统权力,推行地方行政长官(市长和州长)选举制。
对此,欧洲“自由”电台乌语部经理阿利舍尔·西季克指出:“卡里莫夫为打造现行政治体制花了25年时间,不要指望米尔济约耶夫会对它做出大的改变。”乌兹别克斯坦政治学家卡莫利德金·拉比莫夫也认为:“米尔济约耶夫将从卡里莫夫的高压独裁走向‘适度独裁’,他既不会削除独裁制度,也不会转向真正的民主。”
哈萨克:“一个好皇帝和一帮坏地主”
2016年12月13日,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总统办公室签署关于《哈萨克斯坦独立25周年之际实施大赦》的总统令。
乌兹别克斯坦平稳实现政权更替,让同样面临政权交接问题的哈萨克斯坦倍感压力。2016年11月22日,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接受美国彭博社采访时明确表示,他将干到2020年(即本届总统届满),也不打算把政权移交给自己的某个孩子。紧接着,在12月15日举行哈纪念独立日大型招待会上,他再次就政权过渡问题表态:国家已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重新划分总统、政府和议会之间的职权问题,并提出修改相关法律及宪法的具体建议。
根据1995年出台哈现行第二部宪法,哈为总统制国家,总统权力远大于议会和政府。后经2007年、2010年两次重大修改,纳扎尔巴耶夫成为可不受次数限制连任的超级总统。虽然2015年年初,他提出了一个名为“五项宪法改革”的计划,准备向议会下会和政府下放更多权力,但至今仅限于纸面上。现如今,总统公开声称已成立修宪委员会,让不少人感到惊讶。
哈政治学家埃多斯·萨雷姆评论说:“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乌兹别克斯坦新总统都准备施行地方行政首脑(市长和州长)选举制,时代要求我们不能再光玩嘴皮子了。国内有进行民主改革的需求,然而这种需求暂时还没有被清楚地表达,当局现在正试图堵住不满者的嘴。”
近一年来,因不满政府准备把国有土地租赁给私人的做法,哈国爆发多次大规模抗议集会,这也是对十多年来力推《土地法》修正案的纳扎尔巴耶夫表达不满。政府被迫于去年8月做出让步,将《土地法》修正推迟5年。
不过,萨雷姆同时指出,总统现在宣布要修改宪法,目的并非想挽回民众的信任,而是要打造纳扎尔巴耶夫离任后才会运作的政治体系。“因为除了他本人,目前没人能限制总统拥有的权力,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国家领袖在任何情况下都很难成为民族首领。”
在萨雷姆看来,总统现在要搞的所谓修宪,是让国家过渡到“集体领导”体制,把总统职位搞成象征性的,让由政权党“祖国之党”控制的议会拥有实权,而总统身边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将集中在政权党里。他在接受欧洲“自由广播电台”采访时说:“总统安排自己的原办公厅主任努尔·尼格玛图林到议会上院当主席,就是在为实行总统-议会制做准备。问题是,宣布准备修改宪法,是不是就真的意味着将开始向总统-议会制过渡呢?”
哈政治学家彼得·斯沃伊克也对此表示怀疑。在他看来,总统现在所说的政权过渡可能是这样的:“总统开始做准备工作,同时把一些权力交给议会,比如加强议会在组建政府方面的作用,但改革的最后阶段在纳氏本人执政结束时才会开始。”
也有观点认为,总统现在根本没打算改变什么,他现在涉及修宪的所有言辞和措施,都只是试图把居民的注意力从国内恶化的经济局势上引开。“总统可能会赋予议会在社会领域的更大权力,并要求其为国家经济状况负责。”哈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巴尔塔什·图尔苏姆巴耶夫预测说,这是“一个好皇帝和一帮坏地主”的典型套路:“当局势进一步恶化时,总统就可以指着议会说,这都是你们的错。”
土库曼:可能出现终身总统
卡里莫夫离世似乎也“触动”了将于2017年2月举行总统大选的土库曼斯坦。去年12月28日现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发表竞选纲领,承诺将完善政治制度,实现民主化。在12月31日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还特别强调了新一届选举的历史意义:与以往不同,本届大选将首次有三个政党参加。
不过,这番竞选纲领遭到土库曼斯坦反对党共和党主席努尔穆罕默德·哈纳莫夫的讽刺:除了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本人,其他政党候选人都只是配角,因为他还想继续干下去。
2016年10月27日,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为了庆祝独立25周年纪念日,土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在官方举办的庆典期间招呼士兵与其一同骑马庆祝。
去年9月14日,土议会长老院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新宪法,取消2008年老宪法对该国总统不得超过70岁的任职年龄上限,同时将每届总统任期由目前的5年扩大到7年。出席会议的土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在会上签署了这一法案。俄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系副主任安德烈·苏兹达利采夫指出,土议会此举表明,现年59岁、已连任一届的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可以成为“终身总统”。
2006年12月22日,也就是土国首任总统尼亚佐夫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的第二天,土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紧急决定,在新总统选举产生之前,由时任副总理、卫生部长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代行总统职责。根据宪法代行总统职责的时任议长阿塔耶夫,在老总统去世后数小时,即被土检察院提起刑事指控。两小时后,仍拥有司法豁免权的阿塔耶夫突然被逮捕,并秘密关押。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认为,土国当年的代总统“角色转变”,实际上是一场“政变”。在2007年2月的总统大选中,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毫无悬念地当选土国第二位总统。作为苏联解体后一直在位执政的尼亚佐夫核心圈子内的代表人物,他的当选符合当时上层集团与下层民众对继续尼亚佐夫政策、实现政权平稳过渡的期望,因此土国并未因政权更迭而出现动乱。2012年,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以97.14%的绝对优势成功连任。
苏兹达利采夫指出,“最新修改后的土库曼斯坦宪法并没有限制总统任期次数,这意味着,他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角逐总统,从而成为‘终身总统’。如果没有此次宪法修改,按老宪法70岁的年龄上限规定,他最多只能干到2027年。”
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的做法亦让人联想到其前任尼亚佐夫。1990年10月,尼亚佐夫当选土库曼斯坦首任总统,1992年6月21日连任,1994年1月土全民公决决定将其任期延长至2002年。1999年12月土大国民会议通过决议,授权他“无限期行使总统权力”。同月,尼亚佐夫自封为“土库曼巴什”,意为“土库曼人的首领”。2002年8月,尼亚佐夫被推举为“终身总统”。
虽然2005年2月尼亚佐夫宣布放弃“终身总统”地位,但长达21年的统治,早给这个前苏联共和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土全国各地,人们为他竖立了14000座雕像;许多工厂、农场、学校甚至各地生产的商品,也都以“土库曼巴什”冠名。由他撰写的《鲁哈纳玛》(意为“灵魂之书”)是所有在校学生的必读政治思想教科书,也是所有国家干部必修的政治课本。这也让不少西方国家把这个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中亚第二大国家戏称为中亚的“朝鲜”。
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上任以来,逐步清除了尼亚佐夫的雕像和纪念碑,取消学校教授《灵魂之书》要求,并让互联网、电视、电话、音乐及舞蹈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他也完全摆脱了当年支持他的土库曼精英代表。
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宪法关于总统任期的规定大都采用“美国样式”,即每届总统任期限制在4年或5年,且规定只能连任一届。“但从9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纷纷拆下‘计量器’,通过修改宪法或全民公决实现长期执政已成为中亚政坛精英的惯常做法,而土国领导人现在也在按这种套路走。”苏兹达利采夫提醒说,“更重要的是,土国没有可以取代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的竞争对手,他已经成为土国的‘民族之父’。”
塔吉克:“民族首领”准备让儿子继位
更为明显的例子,当属塔吉克斯坦。2016年10月26日,塔议会下院63名议员一致通过《关于和平与民族统一的奠基人——民族首领法》(下称《民族首领法》)修正案,赋予现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蒙一个新头衔——独立塔吉克斯坦的缔造者。根据该修正案,以后所有国家级节日活动、政府和议会的全体会议都要为民族首领设置配有先进通信与技术装备的专座,政府将设立民族首领专项基金、民族首领勋章和民族首领奖金。
拉赫蒙“民族首领”地位是由2015年12月出台的《民族首领法》确定的,依据是他“完成了民族救星的历史使命和为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该地位可确保总统享有刑事豁免权及卸任后的不可侵犯权,包括住房、养老金、公务用车、免费医疗、保险及任何时候向全国发表讲话的权力、在国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上发表演说的权力。法案同时规定,要为拉赫蒙树碑立传,建造纪念总统一生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及不执行该法案要承担的责任。
该法案通过后,一度引发外界热议。普遍的观点是,此举旨在确保现总统及其家人的未来保障合法化。不过,塔政治学家帕尔维兹·穆洛占诺夫认为,这是在为宣布拉赫蒙为“终身总统”铺路,让他参加下届总统大选的愿望合法化。
现年64岁的拉赫蒙从1992年起领导塔吉克斯坦,已连续四次参加总统大选。几年前,塔国通过全民公决已对宪法进行了数次修改,总统的任期从4年扩大到7年。2013年11月拉赫蒙第三次连任,本届任期7年。塔下届总统选举将在2020年进行,而根据1994年通过的塔国宪法,拉赫蒙无权参选。
2016年9月9日,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塔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蒙出席庆祝独立25周年的纪念典礼。
“民族首领的地位将赋予总统再次占据总统宝座的可行性,你很难想象,有谁会站出来反对一位国家英雄和民族救星再次领导这个国家,在他不想退位的时候,你不能罢免他。这就是通过新法案的主要目的。”塔社会活跃分子、政治家阿利姆·舍尔扎蒙诺夫当时如此强调。
塔国专家的判断很快得到印证。2016年5月22日,塔吉克斯坦就新的宪法修正案举行全民公决。在涉及修改的40个条款中,有两项引人注目:一是宪法对总统任期两届的限制不适用于民族首领,即现总统拉赫蒙作为民族首领可不限次数地参加总统选举;二是总统候选人的年龄下限由35岁降低到30岁。
“民族首领的地位给拉赫蒙提供了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无限制的可能性,而新宪法修正案将巩固他的这一地位。”塔社会民主党副主席、历史学博士绍吉尔忠·哈季莫夫指出,修改宪法可以防止出现那种情况,即能影响塔国内政治进程的某个国家或力量,试图说服拉赫蒙放弃参加总统大选。“考虑到民族首领的地位,拉赫蒙就能保留领导和协调未来总统活动的能力,而且能干预国内发生的所有进程。即便决定交出权力,他必然会推举自己的儿子或其他亲属作为总统候选人。”
“宪法修正案将为一系列候选人——首先是总统的儿子,打开大门。拉赫蒙一直培养、提拔他,就是在为此做准备。”穆洛占诺夫认为,“不过,目前的现实条件下,修改总统候选人年龄下限的目的很可能不是总统交权,而是保障政权的延续性和可预见性,这对目前的塔国精英们来讲,非常重要。”
拉赫蒙的大儿子鲁斯塔姆·埃莫马利刚满28岁。他于22岁当选首都杜尚别市议会议员,后历任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中小企业扶持局局长、国家海关署缉私局局长、海关署署长,现为国家反贪局局长。塔将在2020年进行下届总统选举,由于新宪法修正案已将总统候选人的年龄下调至30岁,届时年满33岁的鲁斯塔姆将有资格角逐总统职位。
“只要能保持稳定,对普通百姓来讲,未来谁当政都一样。”谈及鲁斯塔姆当选的可能性,政治学家穆洛占诺夫不屑地说。“当局没有伪造大选结果的必要性,大部分居民都不问政治,战争的综合征依然强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讲,重要的是不要发生战争,而这将决定一切。”
吉尔吉斯:修宪扩大总理权力
在中亚五个“斯坦”国中,吉尔吉斯斯坦显得比较另类。现任总统阿坦巴耶夫的任期将在2017年结束,为建立政权和平移交程序,他于去年12月11日发起宪法修改案,并进行全民公决。吉国1993年通过首部宪法以来,宪法平均三年修改一次。但此次公投与以往不同,修正案将扩大总理权力,这意味着继续担任议会多数派联盟领导人的总理与民选总统将相互制衡。
二十多年来,吉政权更替只有一次以和平方式完成,且带有附带条件。2011年过渡时期总统奥通巴耶娃将权力交给了现总统阿坦巴耶夫。但那时,奥通巴耶娃只能算是“半个总统”。2010年巴基耶夫被推翻后由她出任总统,但其任期受宪法严格限制,只能干到2011年底。
2016年12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吉总统阿坦巴耶夫出席年度新闻招待会,在4个小时里回答了近70个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其中俄罗斯军事基地和吉总统权力交接议题引关注。
吉宪法规定,总统只有一个任期。尽管目前的民调结果显示,现总统阿坦巴耶夫的支持度要远高于其他政客,但他不想也不能竞选连任。而且他不止一次地声明,不打算刻意培养接班人。很显然,阿坦巴耶夫考虑到吉国头两位总统的可悲下场:首任总统阿卡耶夫考虑让儿子当接班人,第二位总统巴基耶夫准备让女儿接班——最终都成为革命的借口。
随着阿坦巴耶夫离任时刻的逼近,如何保证下一任总统不重走头两位总统的老路,以免建立专制政权,成为吉国面临的迫切问题。2005年和2010年的两场革命表明,独裁统治不会善终。更深的问题在于,吉社会严重的部族与地区割裂态势,让议会也变得无比分裂。议会选举的结果明显说明了这一点:2010年有5个选票接近的政党进入议会,2015年达到了6个。
表面上看,吉尔吉斯被视作议会-总统制共和国,议会的影响力也确实很大。议会执政联盟确定政府组成,如果联盟瓦解,政府就要辞职。这种情况几乎每年一次,最新一次发生在2016年秋天。
走马灯似更换的政府总理,注定不会成为强力人物。分裂成6个相互敌对党团的议会,亦成为容易操纵的目标。于是,阿坦巴耶夫就产生了修改宪法的想法,目的是降低出现某些具体政客“干蠢事”的可能。表面议会三个党团的领导人是此次宪法修改的倡议人,但吉国人都明白,总统才是头号“院外活动分子”。宪法修改倡议震动吉国政坛。阿坦巴耶夫为数不多的反对派中不乏非政府组织代表,他们提出了两大反对理由:一是修宪将导致无政府状态和国家混乱;二是会导致篡权——尽管还不知道谁能篡权。
此次宪法修改的内容近30项,大部分涉及国家管理机构,其中有一项新规定:出任总理或副总理的议员无需放弃议员资格。起初很少有人能评估出其重要性。制订者意图是,议会多数派联盟领导人几乎可自动成为政府总理,而大议会党团的某个领导人会当上第一副总理。这样,政府总理就变成一位权力和合法性能与民选总统比肩的政治人物——总理控制着议会多数派,同时也控制着内阁,而总统保留对总检察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的任免权。
总的来看,这种改革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分权概念,但其意味着将形成新的制衡体系。当继续履行议会多数派领导人职责的政府总理和总统权力平等时,阿卡耶夫和巴基耶夫当政时的“革命”也就变得难以重现。
对反对修宪的亲西方反对派来讲,承认新的现实将是痛苦的。但他们与当权者的分歧,在极端伊斯兰主义这一现实威胁的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五年前,吉国还不存在极端伊斯兰威胁的问题,但其势力正在迅速扩大,这些既反对阿坦巴耶夫的拥护者、也反对亲西方反对派的极端势力正在不断渗透。除了部分组织的极端伊斯兰化,社会大众的思想也在悄然变化。根据吉SIAR民意机构的调查结果:2011年认为宗教不应影响政治的人数比例为62%,2015年这一数字已经降到49%。
哈里发政权的拥护者已成为吉尔吉斯的现实威胁,为抵御这一威胁,需要建立强大的政权并保障其在社会大众眼里的合法性。吉国此次修宪能否有助于此,尚待观察。
相关报道
评论
13142526 :
加我看更多国际一手资讯,每日都有更新 vx:Jx9707190
糖葫芦 :
好文,赞一个。中亚五国建立25年,危机与机遇并存,日益成为大国关注点,中国与中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