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与技术进步催生“即时经济学”
2021/11/25 | via.媒体 英国《经济学人》网站 | 收藏本文
有没有人真正理解世界经济到底怎么了?疫情让许多观察人士摸不着头脑。几乎没有人预料到油价会达到80美元,更不用说想到等候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中国港口之外的大批集装箱货轮了。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之际,预测人士高估了年底前失业率达到的严重程度。如今物价的上涨速度超出了预期,没有人能确定通胀和工资是否会螺旋上升。尽管经济学家们有各种方程式和理论,但他们往往也一头雾水,没有多少信息可以选出能让就业和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政策。
然而,令人困惑的时代正开始让位于进一步的启蒙。随着信息的质量和及时性发生改变,世界正迎来一场实时经济革命。从亚马逊到奈飞,各大公司已经在利用即时数据监控食品杂货配送以及有多少人在追看《鱿鱼游戏》剧集。这场疫情已促使各国政府和央行展开试验,从监控餐厅预订到追踪刷卡支付。其结果尚不成熟,但随着数字设备、传感器和快速支付变得无处不在,准确而迅速地观察经济的能力将增强。这有可能改善公共部门的决策,同时也可能诱惑政府进行干预。
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数据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估算始于1934年,最初会延迟13个月之久。自上世纪80年代沃尔玛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率先起步以来,私营部门的老板们一直将即时数据视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但公共部门在改革其运作方式方面行动迟缓。经济学家追踪的官方数据(例如GDP或就业数据)会出现几周或几个月的滞后情况,而且往往会大幅修正。生产率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精确计算。说央行闭着眼睛做决策真算不上太夸张。
数据质量差而且不及时可能导致政策失误,从而损失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和数万亿美元的产出。如果美联储在美国开始衰退时的2007年12月降息至接近零的水平,而不是在2008年12月——这时经济学家们终于在数据中看出了经济陷入衰退——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就会小得多。庞大的非正规经济和腐败的银行的数据支离破碎,令印度决策者更难结束该国持续10年的低增长状况。2011年,欧洲央行在通胀暂时高企时错误地提高了利率,使欧元区重新陷入衰退。英格兰银行今天可能就要犯类似错误。
然而,这场疫情已经成为变革的催化剂。没有时间等待官方调查来揭示新冠病毒或封锁的影响,各国政府和央行已经开始试着追踪手机、无接触支付和飞机发动机的实时使用。美国摩根大通等公司已经打开了有关银行账户和信用卡账单数据的宝库,帮助揭示人们是在支出现金还是在囤积现金。
随着技术渗透到经济中,这些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更大比例的开支正在转向网络,交易的处理速度也在加快。据麦肯锡咨询公司说,2020年实时支付增长了41%(印度记录了256亿笔此类交易)。越来越多的机器和物品正在安装传感器,包括单个集装箱,这可以让人了解供应链阻塞。中国已经在尝试使用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可能很快就能提供有关经济如何运行的宝贵实时信息。其他50多个国家也在考虑使用这种货币。
及时数据可以减少政策错误的风险——比如说,更容易判断经济活动的减少是否会变成经济衰退。政府能够采取的手段也会改进。央行官员估计,利率调整需要18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生效。但香港正试验通过数字钱包发放现金,如果不迅速使用就将过期。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让利率变为深度负利率。危机期间的精确数据可以让救助行动有精准的目标。穷人如果失业可以获得及时的收入补贴,直接打到他们的数字钱包里。
这场实时革命有望使经济决策更准确、更透明、更以规则为基础。但它也带来了危险。新的数据指标可能被误读:是全球衰退开始了,还是只是优步公司在失去市场份额?它们不像统计机构千辛万苦的调查结果那样具有代表性和不存偏见。大公司可以囤积数据,从而获得不应有的优势。推出数字钱包的脸书等私营企业有朝一日或许比美联储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支出。
最大的危险是狂妄自大。随着看到经济全貌,政治家和官员们会禁不住设想他们可以看到遥远的未来,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塑造社会,偏爱特定的群体。事实上,没有任何数据能够可靠地预测未来。即时经济学不是有了千里眼或无所不能。相反,它带来的是平淡无奇但具有变革性的前景——更好、更及时和更理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