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的墙,终于拆了
2021/10/15 | 记者 王涵 | 收藏本文

从微信里直接访问淘宝,或分享抖音视频,看起来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9月17日下午,微信官方正式发布消息,宣布对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进行调整。随着此消息的发布,目前抖音、淘宝链接已可以直接在微信内打开。点击进相关链接,用户可选择继续访问,以网页形式访问外链内容。
9月13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工信部采取了行政指导会等多种形式,要求企业能够按照整改要求,务实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据多方媒体报道,9月9日下午,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会上,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同时给出了时间底线——9月17日。
当天参会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与会企业都明确表态,严格按标准要求落实。
互联网大厂多年博弈产生的生态圈壁垒,终于要打破了。
生态圈往事
生态圈壁垒,几乎成为近十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共识。
从腾讯与360互不兼容,到微信无法分享淘宝链接,再到张一鸣和马化腾的隔空喊话,互联网巨头们画地为牢,自行搭建起一个个“生态孤岛”,各个互联网大厂也纷纷选边站队。
这样的举动,缘于独占用户、数据的渴望。
这也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那些年,有不少的公司试图用同样的思维建立这样的围城,阻止互联网大厂的强势渗入。
2013年,阿里、腾讯、平安三家合资成立众安保险之后,就有媒体报道称,同为保险企业的人保财险,已经禁止员工在工作中使用QQ、微信进行联络,而只能使用自己的通讯工具,意在防止数据泄露。
至于平安,也曾在2013-2014年间,通过壹钱包App,试图将原有的医健通、万里通、一账通、天下通中的数亿平安用户装入自己的围城,避免在开放的途中被阿里腾讯“抄了后路”。
在多方业务板块重合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生态圈优势愈发明显,包括后入场的小米,也在生态链上狠下功夫。截至2020年上半年,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已经超过300家,继A股的九号公司、石头科技和美股的华米科技、云米科技后,趣睡科技也即将登陆创业板,加上未上市的公司,有业内人士甚至估算小米生态链企业总市值可能超过1000亿元。
护城河越挖越深,城墙越垒越高。这确实给后来者增加了入局的难度。但与此同时,用户使用便捷性大幅下降,自由选择权遭到了限制,用户、数据、基础设施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也就此割裂开来。
不过,《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推行后,各方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8月3日,在阿里巴巴2022财年Q1财报分析师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回答“平台互联互通”问题时说,“平台之间互联开放,结果会是多赢。对中小企业,解除外链屏蔽能降低流量费用,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带来更好的经营便利;对消费者而言,则有助于提升生活便利度。最近工信部启动了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包括恶意屏蔽网址链接和干扰其他企业产品或服务运行等问题。我们觉得非常必要。”
随后,8月18日,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1半年报业绩沟通会上回应:“腾讯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开放的,平台之间的打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责任、商业安排和内容合规等。相对一元来说,多元化的互联网生态可以让市场更为健康。”
两大平台间的隔空对话,完成了各自表态,也预示了新晋选手能够“公平”竞争的机会。
根据报道,工信部提出的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共有三条。第一,具有外部网址链接访问功能的即时通讯软件,对于用户分享的同种类型产品或服务的网址链接,展示和访问形式应保持一致。第二,具有外部网址链接访问功能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在即时通讯中发送和接收合法网址链接,点击链接后,在应用内要能以页面的形式直接打开。第三,不能对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网址链接附加额外的操作步骤,不能要求用户手动复制链接后转至系统浏览器打开。
解禁之后,强者更强?
平台互通,可以给已经登顶的巨头带来什么好处?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记者,开放可以打破企业软件之间的隔阂,降低用户使用的复杂度,和对设备资源的浪费,改善体验。企业虽然短期可能外溢部分流量,但是可以增强用户对平台的黏性,长期对于平台来说是有利的,可以借此开发很多增值服务、提升业绩。
实际上,这些年,阿里与腾讯的生态并不是完全与世隔绝。尤其是后来加入阿里生态的企业,开放度越来越高。
二选一,就代表着必然有用户流失,这也是两大巨头虽然各建闭环生态,却没有完全断联的主要因素。
记者发现,阿里生态下的高德打车、淘票票、饿了么、盒马等众多产品都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找到身影,并使用微信支付。
同时,今年3月,阿里巴巴副总裁、淘宝C2M事业部总经理汪海证实,淘宝特价版已经向微信提交了小程序申请;4月,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闲鱼紧随其后提交申请。虽然二者的小程序暂未上线,但可以看出阿里希望把核心的电商业务阵地,拓展至腾讯生态的意愿。
阿里之所以如此积极,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已经在电商领域几近触及天花板,急需一个新的流量入口。腾讯2021年度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月活12.5亿,同比增长3.8%,已经超出QQ移动终端的两倍。如果能顺利接入微信小程序,通过微信拉新促活,或将是阿里下一步最大的发力点。
而阿里的加入之于腾讯,既能扩大微信支付使用范围,也能让自身成为电商中转站,加强各平台间用户流动性,对腾讯生态下的电商平台也起到友好作用。
同样的道理,抖音的社交属性和电商属性,也会随着外链的拆除得到强化。
对于此前依附阿里腾讯生态的中小企业来说,相互屏蔽接触之后,更是一个向外拓展延伸的好机会。比如依附阿里的旅游平台飞猪就是此前因与支付宝小程序打通,形成两端的互动、交易、订单和服务相互连通,在多平台打通后,同样的手法可以嫁接在微信上,在经营私域流量的同时,还能享受阿里腾讯等平台带来的公域流量。
只是,互通模式虽然正向利好,却也有潜在风险。
9月1日,南财合规科技系列论坛——“互联互通,中国互联网企业做好准备了吗”会上,多位专家表示,平台互联互通有多重利好,但是数据安全风险、协同垄断、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挤压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必须纳入考量范围。不同类型的平台间互联互通需谨慎,但是也不能因存在风险就停滞不前。需权衡多方利益、考量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路径,更新规制理念和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解封后,企业看似起跑线相同,但腿长的一定跑得更快。巨头的优势并不会减弱,反而像磁铁跳入一个新的流量池,能够比中小企业更快速地吸引用户,可能形成1+1>2的效果。
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7月份在阿里腾讯字节“拆墙”的消息刚刚传出时,有人认为,依靠各方流量加持的京东、拼多多、苏宁、国美等,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对上述各家基本盘的考验将会被无限放大。
不过整体来看,平台互通利大于弊毋庸置疑。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对记者称,从社会的公共价值、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它其实提升了效能。比如微信、微博、淘宝之间的数据不互通、不共享,虽说形成了所谓的闭环,但更多情况之下,这些企业还是从自己的商业利益、流量出发。其实这种情况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不利于供应链、产业链的发展。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乃至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多提倡的是共享协同概念,是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甚至跨企业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最优的策略协同。
王鹏认为,只有开放平台,实现内部流通,才能在平台上产出更多的竞争者,为经济社会运行效能增强奠定基础。
另外,市场是否会被过度垄断,也将取决于这个市场是在复制之前的老路还是开辟新路。
沈萌称,巨头互通后,或许在用户黏性上形成集中,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开发更具吸引力的业务,将可以通过互通开辟更大市场空间。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