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这波涨薪,不寻常
2021/08/15 | 作者 王涵 | 收藏本文
一旦有了钱,刘强东就成了那个讲义气的男人。这次,凭的是向兄弟姐妹们撒钱的勇气。
7月13日,京东集团宣布自2021年7月1日开始到2023年7月1日,用两年时间,将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在2021年7月1日之前的基础上直接涨薪两个月。
字越少事越大,京东的操作被网友夸为“直男式涨薪”——简单直接,说涨就涨不拖沓。
仅仅是在两年前,京东还在全员推行“995”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5天,同时高管末位淘汰。一时间,各界纷纷控诉京东“白加班”、“没底线”。
从白加班到瞬间涨薪,京东怎么突然不卷了?
刘强东有钱了,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
京东员工在笑,网友在夸刘强东有良心。在京东官方微信号“京东黑板报”下,各部门纷纷开始打出招聘广告,诚邀各路英豪加入京东。
但基层员工想要和刘强东称兄道弟,未免为时尚早。
据媒体报道,此次涨薪并非全员实行,京东的员工分为mpt序列和os序列,其中m是指管理,p是指项目经理,t是指产品和技术,而os是指基层员工,比如分拣员、配送员。
而本次加薪会覆盖mpt序列,os序列的员工则会对部分地区和部分工种进行加薪。具体方案和内容将由HR委员会讨论出方案另行通知。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约37万人,其中京东物流员工数量达到约26万人,占到京东员工的70%。而京东物流中仓储、快递、客服等一线员工超过24万人,属于os序列。
也就是说,现在确定涨薪的京东员工只是小部分人。包括广大快递员在内的刘强东“兄弟们”,想要涨薪,还得“研究”。
即使是给这一小部分人涨薪,首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刘强东和京东跑出了近几年来的一个小高潮。
2020年6月,达达集团率先登陆纳斯达克敲钟上市;随后母公司京东没到两个星期赴港二次上市;12月,京东健康也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1年5月,京东物流也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一系列的资本化运作,让刘强东成为手握4家IPO独角兽公司的风云人物,也让公司有了充足的资金。
业务基本盘稳住了,现金流稳住了,京东到了最不缺钱的时候。
再不涨薪,员工可能就跑了
业务基本盘稳固的同时,包括京东员工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京东这次的涨薪策略应该是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相比物流和健康的成功上市,京东的另一驾马车——已经更名为京东科技的京东数科则是变动频频。
2021年以来,京东数科经历了撤回上市,重组京东云和AI业务等一系列动作,尽量弱化金融业务在京东数科中的分量。
这对以白条、金融为代表的原京东数科业务线来说,不啻于一场内部地震。
由此产生大量的人员变动。京东数科原高管、京东白条业务负责人许凌已于今年被调回京东集团任职,另有传言称,京东数科另一位高级副总裁谢锦生近期也会有岗位方面的变动。
频繁的人员流动,对一家公司的稳定性会产生冲击。高管尚且如此,对基层员工的影响更是可想而知。
6月,上市失败的京东数科还爆出裁员的消息。甚至有员工在社交平台上曝光称,在某一天,京东数科的旗下一条业务线直接“优化”了40人。
类似的裁员消息,一方面体现出内部的动荡,另一方面,裁员消息的爆出,某种程度上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说穿了,在社交平台上主动曝光裁员,或者抱怨自己被裁掉的,多数是不想走的人。
而公司高层真正想留的人,则更可能因为在公司内部的动荡与不安定中,早早被同行以更高的待遇悄悄挖走。
在招股书公布之前,就有京东数科的员工对外透露,京东数科和其他巨头旗下的金融公司相比,薪酬待遇偏低。
从京东数科此前招股书曝光的数字来看,京东数科研发人员2020年上半年6个月的平均总薪酬是30.83万元。2019年时是52.99万元。
相比之下,蚂蚁集团研发人员2020年上半年的平均总薪酬已经达到53.73万元,近乎京东的两倍。也就是说,蚂蚁员工半年的收入,就几乎顶得上京东一年的。
京东原本的14薪,在互联网大厂的薪资体系中也处于鄙视链末端。诸如BAT员工保底都是16薪,根据绩效成绩,拿到19薪的人也有。
曾在京东实习过的刘琦告诉记者,京东工作强度非常大,虽然说是早9晚7,但他基本从来没有准时7点下过班,双十一守在公司奋战到晚上12点是常态,最晚工作到2点。
但即使是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京东的薪资却让刘琦不敢恭维,“京东校招生薪资非常一般,活多还熬人,电商的工作量太大了。我是运营,负责打开京东首页位置的广告位,每天都有规定数量,需要安排协调部门上哪个商品,每天都要报名,不报名就挨罚,基本就是催命。”
实习期结束后,虽然他收到了京东的offer,但他还是选择了16薪的网易。
在薪资方面和工作强度之间的平衡,京东一直不能算是最优选择,16薪改革后,也不过是与其他大厂打个平手。
脉脉发布的一份《新经济、新选择 ——人才流动与迁徙2021》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经济公司人才净流入Top20榜单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快手、腾讯和美团。京东仅仅排在第14位。
想要留住人,刘强东得像两年前的“995”一样,逼自己玩命。
频繁撒钱,大厂在取悦谁?
除京东外,近期不少大厂也开始对员工减压或推出奖励措施。
比如,6月25日,快手宣布自7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员工按需加班,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这距离今年1月快手开始试运行大小周,还不到半年。快手前脚政策刚落地,字节便相继宣布取消大小周,引来围墙内外的人一阵雀跃欢呼。
雷军也开始频繁撒钱,7月2日,雷军宣布,授予小米3904名员工7000多万股股票;7月5日,给金山全体正式员工每人600股,总计480万股股票;7月6日,再次向122位核心员工奖励1.1965亿股小米股票。
按照上述股票的股价粗略计算,5天时间,雷军总计抛出了大约43亿。
再加上刘强东的骤然涨薪,都让人有些怀疑当初对“996”时代的互联网大厂的刻板印象,莫不是大厂不需要拼命了吗?
当然不是。
一方面,互联网大厂的搏命式打法,已经引发了全社会的声讨。
7月13日,《人民政协报》刊文表示,要坚决防止和避免无休无限地榨取剩余劳动力及其高额剩余价值,甚至把员工不顾命的飞骑奔跑的分分秒秒都与精准计算的元角分挂起钩来,无视员工的基本权益保障和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厂之间的竞争由跑马圈地的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之后,市场竞争的根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拼命”了,而在于“拼命”的目的和方式。
当单纯拼命所付出的成本,与产出的收益无法成正比之时,大厂必须要寻求更优化的工作方式,向现有的业务要效率。
同时,互联网人才方面的竞争也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大厂逐渐意识到,相比空中楼阁一般的期权,真金白银的薪资和奖金,更能刺激员工的拼搏精神,也更能留住人。
任正非曾经有一句话:“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尤其是互联网大厂们需要新的业务引擎,或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需要奋起直追的时候,更是如此。
小米正在忙于芯片和造车的投入,京东则需要平复一直以来的内部震荡。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厂们争先恐后“福利内卷”,无外乎向外界透露两个信号:
一是公司有钱,有实力去实施覆盖数十万员工的福利调整。
二是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增大,让大厂变得更加焦虑,不得不用提高福利的手段去吸引新鲜血液进入公司。
这是每一个打工人所期待的。
脉脉发布的一份《新经济、新选择——人才流动与迁徙2021》报告显示,基层打工人选择下一份工作的考虑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薪资收入、个人发展提升机会和稳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对记者表示,正是因为大厂之前的剥削行为,引发社会产生“内卷”、“躺平”等丧文化,大厂需要对福利待遇重新洗牌,首先是顺应监管趋势,其次是能够满足员工的代际传递,最后便是呼应社会的关注,增加企业人性化程度与企业工作黏性。
身为大厂,想要让员工真心实意为公司卖命,套用董明珠的一句话,“不要等员工要求涨工资,要主动加工资,超越员工的期望。”
(应采访者要求,刘琦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