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海军进入印度洋,挑战美国印太布局
2021/02/15 | 作者 BBC网站,节选 | 收藏本文
海权论鼻祖、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曾说过,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整个亚洲。随着俄罗斯和中国军事合作的加深,俄中海军在印度洋的合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分析认为,俄中在印度洋对美国的海上主宰构成了挑战。
去年11月,俄罗斯传出将在红海战略要地苏丹修建海军基地的消息,被视为其“重返世界海洋”之举 。中国于2017年在扼守红海和亚丁湾的吉布提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美方曾说,该基地彰显了中国海军加强在印度洋的部署。中俄海军近年同南非和伊朗举行过的两次联合演习,也被视为两国聚焦印度洋的证据。
经过马六甲海峡的印度洋航线是中国三条对外海上贸易通道之一,是中国从中东进口能源、向非洲和欧洲输送商品的必经之路,被中国视作“海上生命线”之一。2018年中国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原油进口40%来自中东,16%来自非洲。这意味着中国进口原油的一半要经过印度洋。
多年来,印度一直将中国在印度洋沿线国家租借港口看作潜在的威胁。他们认为中国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和柬埔寨租借的港口在必要时可以转为军用,对印度形成战略包围。《南华早报》引述印度的“和平和冲突研究中心”安全问题专家卡乌拉的分析说,考虑到印度和中国关系紧张,印度把俄中加强政治和安全合作看作对印度的挑战。但也有分析认为,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是反应式的,即针对美国及其盟友的部署所做的反应。
俄罗斯科学院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斯特凡诺维奇认为,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压力是促成莫斯科和北京进一步合作的主要原因。特凡诺维奇认为,俄罗斯海军希望维持全球部署能力,自然包括在印度洋部署的能力。中俄寻求加强在印度洋合作的主要战略考虑是为了确保俄罗斯和中国在那里的海上行动自由。
不过他也提到,莫斯科努力避免在中印之间作选择。俄罗斯向双方供应各种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并且可能发挥斡旋的角色,为化解北京和德里的冲突出力。
2008年中国开始派遣军舰去亚丁湾参加打击海盗的国际行动,被认为是中国海军开始远洋部署的主要步骤。印度《经济时报》称,当亚丁湾海盗几乎绝迹后,中国的军舰仍然在那里逗留。后来中国军舰还执行了诸如从也门和利比亚撤侨等非战斗性任务。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安全事务和中国问题专家贝克(Jeffrey Becker)撰文称,中国海军在印度洋部署规模并不大,中国在亚丁湾仅维持两艘军舰和一艘补给舰的水平。另外中国维护经过印度洋的海上运输线及诸如马六甲海峡这种咽喉要道的防卫能力有限,受到防空、反潜和补给能力的掣肘。
但贝克认为,中国对印度洋的海上能力正在得到提升,中国从2013年在南海填海造岛后在扩建岛屿上修建跑道和军事设施,以及可能在海南岛建造航母基地都加强了中国海军这方面的能力。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