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美国:几家欢喜几家愁
2021/02/05 | 作者 冯霜(发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 收藏本文
摘要:持续近一年的新冠疫情,令很多美国职场白领、人生赢家选择尝试从未体验过的蓝领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明白,这些工作只是暂时的,并非彻底转行。在“职业不分贵贱”的 美国,很多人认为靠自己双手赚钱并不丢人,更何况一些蓝领职业的工资也算不错。
“以前我是一个多么骄傲、自信和乐观的职业翻译,如今却只能在亚马逊打包蔬菜!”我的朋友汤姆最近发来的这则消息,让人唏嘘不已。
汤姆毕业于美国排名第一的翻译学院,2019年毕业后,他原本在硅谷找了一份翻译工作,但受疫情影响,数月前就被解雇了,最近只得靠给亚马逊生鲜(Amazon Fresh)平台包装食物过活。
“我花了这么多年学西班牙语,可不想一辈子当生鲜包装员。”汤姆哭丧着脸说。但能找到这样一份每月起薪3000美元的生鲜包装员工作,在如今经济不景气的硅谷,他还算是幸运的。在新冠疫情笼罩下的美国乃至全球,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获得新的机会。
2020年5月22日,美国加州旧金山,无家可归者被要求在划有社交距离的方格内露宿。新冠疫情造成的失业大军使得无家可归者的数量剧增。
曾经的白领变成蓝领
新冠疫情、美国总统大选、“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等风起云涌的2020年,或许是大多数美国人所经历的最为黑暗与不安的一年。
2020年4月,美国失业率达到14.7%的历史高点,而据全球经济指标(Trading Economics)预测,到2020年年末,美国失业率或达6.6%。2020年11月,美国只增加了24.5万个工作岗位,就业增长继续放缓。
同时,长期失业率继续上升,接近金融危机后的最高水平。美国劳工统计局2020年11月下旬发布的数据显示,将近400万美国人失业了27周或更长时间,这表明春季失去工作的人们再次找到工作有多么困难。
此外,统计数据亦显示,2019年,只有约三分之一的美国劳动者可以在家工作,其中大多数人是白领——收入较高,享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和带薪休假政策。许多所谓的“必需”的工作,如生产卫生纸和卫生产品工厂的蓝领工人、药店员工和食品杂货配送员,都无法在家工作,且不太可能享有上述福利。这些人更可能是女性或有色人种。
但自2020年3月美国大规模暴发新冠疫情后,白领和蓝领的分化出现微妙变化。
失业不仅限于餐饮、旅游等行业,也不仅限于工作经验少的普通打工仔,一些企业中高层、行业精英、都市白领也迈入失业大军。更别提那些刚刚毕业,怀抱着美好憧憬跨入社会的天之骄子们了。
曾就读于美国西海岸某大学的萨琳娜拥有新闻学和国际关系双硕士学位,此前憧憬着能进入某个跨国组织或非营利机构,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2020年3月,她被其所在城市的市政府裁员后,至今仍找不到全职工作,只能靠数份兼职维持生活。而在最近,她又丢了两份兼职。
“其实自从被裁员后,我一直在投简历找工作,但都石沉大海。这种长期的挫败感非常打击人,我快没有投简历的动力了。”萨琳娜说。
萨琳娜的几位同学正在首都华盛顿找工作,目前除了一位女同学有了好消息之外,其他人还在努力中。自2020年8月以来,这位女同学已经投了七八十份简历。据在纽约某环境类非营利组织工作的菲欧纳说,因为公司收益下降,她的一位朋友从经理级别降到了副经理。
更让萨琳娜难过的是,超市和杂货店收银员、快递员、优步司机,乃至各大网上购物和送餐平台的快递员工作,都供小于求了。当你注册送餐手机应用程序 Doordash的送餐员时,APP会告诉你:“目前在你所在的区域暂不需要快递员!”
这当然事出有因。据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市中餐馆满月的老板介绍,2020年的总营业额为往年同期的40%左右。包括外卖在内的营业额下降了六成,这意味着快递员的需求也大大降低。
此外,由于加州从2020年12月开始施行更为严格的宵禁令,很多餐厅的服务员、美发沙龙员工再次失业。
已持续一年的新冠疫情,令很多美国职场白领、人生赢家选择尝试从未体验过的蓝领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明白,这些工作只是暂时的,并非彻底转行。在“职业不分贵贱”的美国,很多人认为靠自己双手赚钱并不丢人,更何况一些蓝领职业的工资也算不错。而类似美发沙龙等非必需生活品的商店员工、酒店员工、清洁工、餐厅服务员以及机场地勤人员等,他们所遭受的打击恐怕更大。
然而,对萨琳娜和汤姆等刚工作不久的白领来说,仍旧希望自己能从事跟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且能补偿巨额学贷的经济压力。谁不想在赚得可观收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时候,也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因疫情获利的“黑天鹅”
疫情之下,并非所有人都是沮丧的,有人反而获得新的机会。
38岁的莫妮克·法拉赫住在洛杉矶,在好莱坞跑龙套有14年了。她曾为《黑天鹅》《歌利亚》等影视剧担任过配角,在做临时演员的间隙,也自编自导过一些影视作品。新冠疫情期间她倍感幸运,因为能挣得比平日更多的酬劳,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好莱坞的新冠防疫新规。
按照新规定,电视节目可先行支付临时演员整季的薪酬,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按日薪雇人,特别是针对节目组熟悉和信任的演员。节目组还需支付这些人的新冠病毒检测(有时是多次检测)费用,这样的方式使得某些群演只为自己的剧组工作,而不用去其他地方兼职,因此也能最大限度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这些新规则总体利好于群演们,抵消了他们由于整体工作量减少而受到的负面冲击。
此前有剧组传出过员工感染新冠的消息,导致很多制作被喊停。就在最近,据两名知情人士向美国《综艺》杂志证实,在看到《碟中谍7》的工作人员违反了新冠防疫规定后,美国好莱坞明星汤姆·克鲁斯当场发飙。
除了好莱坞群演收入增加,诸多电商的业务量也暴增,正忙着扩充和升级系统。
2020年圣诞节期间,美国在线零售额较上年飙升近50%,而往年节日季的零售额只会增长15%。从11月1日到12月24日,美国在线零售额同比增长47.2%。相比之下,零售销售总额(不包括汽油和汽车在内)仅增长2.4%。
与此同时,美国的节日包裹高达30亿个,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每日的包裹运输量高达3400万个。对此,UPS和Fedx等快递公司新雇用了17万名员工来应对节日季商品以及新冠疫苗的配送,即便如此,仍无法保证包裹能准时送到。
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的业务也有显著增加。早在2020年7月30日,亚马逊就对外表示,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0%,高达889亿美元。亚马逊还于12月15日宣布,将斥资2亿美元收购旧金山一块占地6英亩的地皮,建立一个新的派送站,扩充其在西海岸的航运基础设施。
生鲜电商发展被提前两年
除了亚马逊和Instacart等本土电商的业绩喜人,立足美国华裔市场的电商平台亚米网和Weee!的销量也不俗。
Weee!是一家生鲜电商平台,由美国华人刘民(Larry Liu)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美国弗里蒙特,旨在为华人提供生鲜订购服务。
刘民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称,虽然新冠疫情在美国肆虐带来诸多不便,例如Weee!的中国籍IT工程师无法来美进行现场技术升级和维修,但自从2020年3月以来,Weee!的总营业额依然暴增六倍。
刘民曾掐指计算过,如果一个家庭每年的生鲜消费是6000美元,美国和加拿大华人的数量加起来有六七百万人,那便是上百亿美元的市场。“ Weee!的年化营业额为数千万美元,年增长率超过150%,而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的总体营业额达到了数亿美元,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多。”刘民说。
疫情之前,Weee!能够实现2000多个商品的一站式购物,销售高峰期每周只开放大概四五个小时,就能把一周供应的量全部卖完,有些人的订单甚至排到了两周以后。
“疫情期间,我们减少了商品种类,专注于生鲜和蔬菜等。”刘民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减少了去线下超市的频率,导致线上生鲜平台订单量暴涨。对此,Weee!增加了仓库面积,升级了物流和仓储管理系统,又雇用了六七百名新员工。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加强了工作场所的新冠防疫措施,如果员工不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洗手,将无法进入仓库。
“生鲜电商在美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疫情把整个行业的发展提前了两年。”据刘民介绍,Weee!已经进军了东海岸的纽约等大城市,以后将迅速推广到中小城市,甚至辐射到加拿大等北美地区。“除了在城市渠道的扩展,我们还会进一步实现消费者族裔的多样化和产品品类的丰富化。未来我们会在‘多快好省’的‘好’与‘省’上,做得更精进,更为顾客量身定购。”
刘民坦言,自己对疫情的心态很泰然,因为创业过程本就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每个电商的发展情况或许有高有低,但线上购买生鲜的行为会持续下去。”随着新冠疫苗的普及,他也期待,到2021年年中,疫情能够得到全面控制。
流媒体掀起视听新革命
疫情之下,那些能让人们在居家的情况下始终与外界保持联系的科技企业自然受益良多。这其中,不少流媒体公司表现格外亮眼,其打造的影视内容为数百万无法外出就餐、旅行或去电影院的人提供了精神食粮。
美国股票研究机构Melius Research首席执行官斯科特.戴维斯(Scott Davis)认为,那些能影响到消费者的因素——对可持续产品的渴望、视频会议或在线零售的使用等,早在疫情之前就开始了,只不过现在他们的需求更为迫切。
例如,很多人发现了视频会议的好处。麦肯锡在14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0%至80%的企业决策者计划加大对数字化和远程销售的投入。
受疫情影响,AMC娱乐、Cinemark Holdings和Marcus Corp.等院线股票暴跌,流媒体平台的股价却大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传统传媒巨头的加入。
2020年,包括Netflix、Prime Video、Disney+在内的美国前九大流媒体服务用户总数同比增长50%以上,合计超过2.5亿。每个美国家庭现在平均订购3.1个流媒体服务,高于2019年的2.7个。
Netflix的财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其付费会员人数增加1577万人,总数达到1.83亿人,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达64.2%;到了第二季度,这一流量红利仍在持续,其付费用户总数达到1.93亿人,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达27.3%。
受到上述数据的刺激,多家科技企业纷纷进入流媒体市场。在迪士尼、苹果相继公布了自家流媒体平台的名称及独家内容之后,2020年5月,华纳兄弟的母公司AT&T也推出流媒体平台HBO Max,并大胆开启电影发行的“革命”。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观影习惯的变化,电影公司也不断尝试新的发行方式。以往的模式是,电影公司需要等到在影院上映至少74天后,才能在电视及流媒体等平台上播放电影。是否能在不同平台同时发行电影,成为电影公司和影院之间争议的关键。新冠疫情给了电影发行商博弈的机会。
近半年来,环球影业与多个院线公司达成协议,将影院上映和在家观看的窗口期缩短至17天。华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则将《黑寡妇》等大制作影片推迟到2021年上映,而将《汉密尔顿》和《灵魂》等影片直接放在Disney+的平台上。
相比之下,华纳兄弟的发行计划是迄今为止最大胆的。该公司于2020年12月3日宣布,2021年的17部电影将会同日上线流媒体HBO Max和影院,包括《黑客帝国4》《沙丘》《哥斯拉大战金刚》等大片。尽管HBO Max只在美国运营,上线时限为一个月,但多家院线股票依旧全线下跌。
对于华纳这个重大决定,AMC院线的CEO亚当·艾伦显然十分不爽。“谁都没事先想到,新冠病毒对这个时代影响如此之大。这也是我们同意华纳在《神奇女侠1984》上进行尝试,院线发行和流媒体上线在同一天。但没想到,华纳想在2021年所有电影上做同样的事。”他在一则声明中直言,“尽管疫苗即将问世,很明显影院业务有望复苏,华纳传媒还是打算牺牲他们电影制片公司相当一部分的盈利能力,联合其他制作伙伴和电影人提高流媒体HBO Max的竞争力。对于AMC,我们将尽全力不会因华纳的决定而付出太多费用,并将积极地用经济手段来保护我们的业务。”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