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科幻
2021/02/05 | 作者 《纽约书评》双周刊网站 | 收藏本文
科幻作家金·斯坦利·鲁滨逊十分多产,骨子里也是个乐观主义者,但他的最新小说《未来部》开篇真是阴郁——
2025年夏夜,在印度恒河平原北方邦的某个小城市,为非政府组织工作的美国年轻人弗兰克醒来,发现自己所在的房间异常湿热,雨季前热浪比以往更加逼人,室外温湿度正迅速接近人类生存的极限。事实上,室内和室外差不多,因为电力已经耗尽……开始有人死去,尸体被抛到屋顶。
在这本书中,这场热浪标志着一个显著起点: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生活现实。这样的热浪并非不可能,事实上几乎是在劫难逃。2020年9月,加利福尼亚州突破平均气温纪录,就连圣路易斯奥比斯波这样靠近海洋的地区气温也达到120华氏度(约合49摄氏度)。过去几年,在沙特阿拉伯宰赫兰和伊朗班达尔等地,炎热指数接近160华氏度(约合71摄氏度)。
鲁滨逊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火星三部曲》几乎囊括了所有科幻小说奖项。《火星三部曲》与新作《未来部》的背景相近:随着地球环境开始恶化,由100个地球人组成的队伍在2026年起飞,前往火星殖民。但科学界已经明确表示,我们不会轻易向宇宙移民。
在新作《未来部》里,2025年,为应对印度热浪,巴黎气候协定缔约方成立了联合国机构“未来部”,办公地点设在苏黎世,由爱尔兰女性玛丽·墨菲领导——她是联合国气候问题特使玛丽·鲁滨逊与两位巴黎气候谈判中杰出的外交官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劳伦斯·图比亚纳三人奇妙的合体。
小说中,大国表现多种多样,像印度这类国家,出于惊吓过度什么办法都想尝试一下:德里派出一队飞机将硫化合物送入大气层,让这种粒子阻挡一些太阳辐射,就降低大气温度而言,这是一项科技含量相当低的地球工程计划。
书中也倡议采取其他技术手段,这些技术若要取得效果,全都得是巨型工程: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冰川的底部钻孔,引流那里的融冰积水,从而使冰盖放慢滑入海洋的速度;把新近融化的北冰洋染成黄色,使其不再吸收太多阳光。
这种转变遭到化石燃料巨头和当权政治人物等既得利益者反对。因此,这些人成为“卡利孩童”恐怖组织的袭击对象。在印度兴起的“卡利孩童”组织,目标是为热浪受害者报仇。既得利益者同时也是联合国未来部一个秘密特工小组的目标。在书中有一个插曲,他们设法接管了达沃斯,让精英们陷入无休止的全球贫困和环境破坏主题研讨会和讲习班。
真正的拯救反而是已对全社会产生影响的各种变化。墨菲部长最重要的干预措施是针对全球四五个重要的央行官员:他们被说服不仅对碳征税,而且还发行了“碳币”,作为对停止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或停止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行动的奖励。这种“碳币”开始取代美元成为全球经济的基础,而在这种情况下,新自由主义——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本身——稍稍开始低头。鲁滨逊作品的重点是激发想象力,提醒我们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不仅仅是爱情与亲情,还有政治和经济。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