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未来可期
2021/01/15 | 作者 刘思洁 | 收藏本文
摘要:中国央行的数字人民币目前在各地试点,新事物也会触发新的监管难题。保障金融安全,需要通过一步步实践完善,必须小心谨慎。
全球各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在2020年都进入了加速阶段。国际清算银行(BIS)日前发布的报告称:“2020年是央行数字货币崛起的一年。”放眼世界,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纷纷在2020年宣布启动对数字货币的研究,立陶宛、巴哈马、柬埔寨等国也在年内发行了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CBDC),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数字化的货币。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简称“数字人民币(DCEP)”。
2020年中国的央行数字人民币也迎来了突破性的落地试点。2020年“双十二”购物狂欢节前,苏州市给其居民发放了10万个总价2000万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此前的10月9日,深圳市罗湖区则出资1000万,面对在深圳的个人,发放了5万个数字人民币红包。领取到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居民,可以在指定时间在指定商家消费该红包。苏州市发放的数字人民币红包相较于深圳市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还能在京东在线支付购物。
早在2020年4月,苏州相城区公务员就收到了一份由数字人民币发放的交通补贴。在雄安新区,包括麦当劳在内的19家试点商家也可以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在成都和冬运会场馆内,也在进行封闭的落地试验。
同时,中国央行数研所已经与滴滴出行、京东数科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华为Mate40系列手机也是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智能手机。央行下属的各研发机构已经提交了97项涉及数字货币的发明专利,涵盖数字货币发行、流通、应用的全流程,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已完成技术储备,具备了落地条件。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11月6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中表示,数字人民币体系尚无正式推出的时间表,但是随着各地落地试验的逐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的未来可期。
现阶段的数字货币只是现金的替代品
2020年之所以成为全球范围内央行数字货币爆发的一年,首先是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无纸化非接触的支付方式有利于减少新冠疫情的传播。而各种非政府推出的加密货币发展迅速、电子支付的发展,也让各国政府意识到需要在这之中形成政府主导。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告诉《凤凰周刊》,中国电子支付发展迅速,互联网的生态不断丰富。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的计划早在日程之中,这是中国经济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这个趋势与全球一致,但因为中国的数字经济、电子支付在全球领先,所以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迫切性也更明显。无论是否有新冠疫情,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发展都会稳步推进。而各国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更与现金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相关。比如在金融安全性方面,洗钱逃税等行为难以被监控。运用数字货币的可追溯、清算便捷等优点,就能提高金融治理的效率,从而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
2020年9月7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展位。
中国数字人民币(DCEP)正式名称的英文为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从英文字面意思也能看出,现阶段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方向为电子支付,也就是说,中国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是零售型,即面向个人用于消费。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是批发型,即面向银行或者是其他机构用于大额转账。除了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外,瑞典银行的电子克朗也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而加拿大的CADcoin则是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
各国选择哪种路径开发央行数字货币,也均由各国国情决定。区块链领域的专家蔡一告诉《凤凰周刊》,我国的电子支付发展迅速,是我国选择先行试验零售型数字货币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自2018年三季度达到112.86万台的顶峰后,国内ATM机数量便一路走低。电子支付的迅速发展,现金使用的缩减,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瑞典发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电子克朗,也与其国内现金使用下降有关,从2007年开始,瑞典的现金流通量就逐渐减少。目前瑞典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柜面已经不办现金业务,如果需要存取现金,只能找ATM机或者提前和银行预约。
据IBM公司2020年对23个国家央行的考察,对零售型CBDC有兴趣的几类对象为:体量较小的经济体,维持现钞发行管理有较高的成本;美元化国家或地区如马绍尔群岛,国家货币主权沦陷如拉美一些美元化国家,铸币税收入落入外国之手;不发达经济体如柬埔寨,借助零售型CBDC改善其他落后的小额结算状况。对于它们来说,发行零售型CBDC是提高金融包容度、扩大普惠金融受众面的良机。
现阶段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只是作为M0的替代,即流通现金的替代品。接下来随着发展,它也可能会替代M1、M2,这将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蔡一表示,现在中国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是做电子支付的,接下来也可能做为了清算的数字货币、为了存款的数字货币。从运营的形式上,可以推测出央行以后会根据不同的用途发放不同的法定数字货币。
数字人民币不同于其他非政府形态的加密区块链货币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研究数字货币,此时,距离2008年比特币诞生已经过去了六年。不过,和基于区块链技术所搭建的去中心化、数量恒定的比特币不同,央行的数字货币和传统主权货币一样,是由国家发行,国家信用背书,发行的数量也由央行决定,本质上还是中心化的管理。
比特币诞生之初,就是一种超主权的货币,它不由任何国家发行,由计算机挖矿产生。它的数量恒定,总共有2100万枚。本质上只是一串数据,背后没有锚定任何资产,它的价值是人们的信仰所赋予的。
因为数量恒定等原因,比特币成为了一种投机商品,价格波动大,无法成为价值稳定的货币。在2020年,比特币曾达到突破12万元人民币一枚的高价,但三月份低点时价格不过三四万人民币。另外,因为其匿名性、不可追溯的特点,比特币也成为了一些跨境犯罪、洗钱等的工具。
2019年,Facebook发布了名为“Libra”的数字加密货币。Libra原计划于2020年正式推出,有望向数十亿的潜在用户提供数字交易和支付服务。但随后,全球多国央行、财政部长、立法人员,以及全球多家隐私保护机构都对Libra提出了质疑,并列出了与Libra有关的多个问题,包括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金融稳定等。由于上述种种担忧,到目前为止Libra尚未正式推出。
11月21日,中国央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平行研讨会上表示,在国家主权依然存在,世界尚未实现一体化治理情况下,要打造和运行超主权货币是不太可能的。真正能作为“货币”存在和发展的,只能是“央行数字货币”。“比特币一类网络内生数字币知识新型资产,违反货币发展的逻辑,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
对于各国政府来说,数字货币的相关问题关乎金融安全,各国都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也都希望能在这个问题上实现政府主导。
对比于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只是部分借鉴了区块链技术。曾刚告诉《凤凰周刊》,目前没有必要使用区块链技术,但我们需要使用加密技术。蔡一表示,当前的DCEP运用了密码学的相关技术。曾刚说,央行的数字货币本质上是由央行主导的,中心化发行的,和我们现阶段M0也就是现金发行的逻辑是类似的。仍然是两层的架构,商业银行去找中央银行要DCEP,个人去商业银行兑换DCEP。这都和我们去商业银行提取现金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会影响我们人民币的创造和发行,对于银行现有的金融活动也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更多的是促进了现金管理效率的提升、安全性的提高,这是数字货币的优势。
在技术的创新上,央行数字货币还实现了可编程货币。蔡一表示,现在可以看到的未来数字人民币的一个应用场景是,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在某笔数字货币的数据库中编入一个程序,以实现一笔央行数字货币的定向支付。
数字人民币是钱,支付宝、微信支付是钱包
现如今,人们总是会把数字人民币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对比。
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个维度上的东西。微信、支付宝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里面装的“钱”。未来微信、支付宝里面用来支付的内容会增加数字人民币的选项。因此,未来老百姓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不仅可以选择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也可以选择数字人民币。
当前我国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对比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无需联网就可以使用,在这方面拥有一定的优越性。
曾刚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对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不会很大。我国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场景搭建已经非常完善了,人们已经养成了支付习惯。
而蔡一认为,未来国家可能会指定一套标准,各个机构都可以开发数字人民币钱包。这样银行的APP、支付宝、微信等都只是成为了数字人民币的一个端口。在竞争加大的情况下,现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寡头垄断的局面就将被打破。
有观点称,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将会撼动美元的霸权。比如国际结算系统为SWIFT,这是一个国际银行同业间的国际合作组织,现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大多数银行已经使用了这套系统。这套系统最早是以美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从具体的系统运行看,美国的CHIPS是SWIFT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能够控制SWIFT支付系统的重要条件。如果说美国要制裁某国时,可以让SWIFT系统不给某国汇款。蔡一表示,我国可以通过央行数字货币这种模式,做好流通和价值网络,比如在“一带一路”上就可以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撼动美元霸权地位。
但曾刚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发展确实会提高跨境支付的便捷化,所以在跨境场景当中,数字货币怎么去构建一些跨境的场景,这是未来可以去探索的一些空间。但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海外居民是否愿意持有数字人民币,根本在于人民币的实力。
蔡一认为,当下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恰逢其时,但目前还涉及到多方的变革。一是整个货币发行机制的变革,二是使用方式的变革,三是管理模式的变革。所以央行会用逐步试点来完善这些流程机制。比如现金的发行机制就和数字货币的不同,数字货币其实可以直接由央行发行,但整个央行数字货币在设计的时候,为了避免金融脱媒,专门绕了一圈,要让商业银行来发行。商业银行就要建相应的系统,管理机制就跟原来现金金库那种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都是需要摸索和实践的。
现如今,中国央行的数字人民币在各地试点,新事物也会触发新的监管难题。曾刚表示,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到的是技术层面的安全性,比如数字钱包、即时支付等如何防范黑客。保障金融安全,需要通过一步步实践完善,必须小心谨慎。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