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实现惊人反弹 制造业面临缺工之苦
2021/01/15 | 作者 路透社 | 收藏本文
中国制造业2020年的快速复苏表现远超过预期,以至于许多厂商面对订单不断涌入,却苦于人手短缺难以完成。制造业的火热景气有一大部分是来自海外需求推动,过去九个月期间,有八个月的出口增幅高于预期。
根据野村的数据,中国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占全球出口比例升至13%以上,至少是野村2006年开始统计以来的季度最高纪录,2019年为11%。欧洲及美国相继出台紧急刺激措施,挹注资金以维持消费者的采购力,而欧美市场苦战疫情,也催生了对中国制造防护装置及居家工作设备的需求。
官方数据显示,浙江省金华市2020年11月的工业聘雇人数为2017年底以来最高。“我们上半年裁员了约50名工人,而现在订单激增,我们人手不够,没办法再生产更多。”义乌一家保温瓶制造厂老板Deng Jinling说,其产品主要销往中东、美国及欧洲。义乌隶属于金华市。“我们试着聘请几十位临时工人,但他们技术不够熟练。”Deng说。
不过客户仍然追着她跑,为了提高效率,Deng在11月底买下了两条自动化生产线。“我们以前想都没想过要这么做,但2020年实在太忙了,我们没其他办法,”她说,“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就抵得上10名工人。”
中国人民大学一项追踪蓝领劳动力需求的指数在第三季度触及纪录高位。根据本地媒体报道,一些工厂经理已将聘雇薪资调高25%到每月1万元人民币,远远高于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水准。
用工短缺并不是唯一的限制因素。中国对外贸易失衡——最近出口和进口的集装箱数量之比为三比一——以及海外疫情导致集装箱回到中国的时间被推迟,造成了严重的航运瓶颈,现在开始制约出口。此外,人民币兑美元处于数年高位附近,也进一步挤压利润。一项衡量工厂原材料成本的官方指标11月触及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准。
但对决策者而言,在形势非常艰难的2020年,出口的繁荣局面是受欢迎的。分析师称,中国出口行业出人意料的韧性,降低了政府在2020年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以重振经济的必要性。截至11月底,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但随着其他经济体增加生产,制造企业认为这种盛景不会持续下去。“它缘于疫情,因此也会随着疫苗的推出而终结。”Deng说。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