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
2020/12/25 | 作者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 | 收藏本文
一段时间以来,气候变化的影响被视为遥远且不确切的威胁。然而,气温升高、极端天气现象以及海平面升高正使其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上周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将加剧野生动物中传染病的暴发。
美国《科学》周刊当周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气候变化与野生动物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该研究指出,适应寒带和温带栖息地的物种遭遇这类疾病暴发的风险升高。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员、研究论文主要作者杰雷米·科恩说:“一般来说,适应低温环境的物种——普遍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带——因寒冬来临而免受寄生物种入侵。但冬季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
具体而言,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受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欧洲和美国最北部的州。生活在炎热气候下的物种患病风险可能稍有下降。科恩说:“总体来看,生活在炎热地带——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物种将继续面临更高的寄生风险,但我们已经证实,气候变化几乎不可能加剧这种风险,甚至可能略微降低这种风险。”
近几十年间,有生物学家提出假说认为,与宿主相比,病原体对异常气温的耐受度更高。因此,气候变化对宿主的影响将大于对感染宿主的病原体的影响。由科恩牵头的这项研究通过分析一系列数据对这种假说进行了验证。这些数据描述了全球各地7346个动物种群的病原体出现的情况,还包含每个地方的气象和气候情况。科学家说,“无论就陆地生态系统还是淡水生态系统而言”,研究中的数据模型都支撑了这种假说。此外,这种现象在冷血动物中尤为明显。
其他研究显示,气候变化正在改变传染病的传播模式,这给人类和生物多样性都带来了风险。英国《柳叶刀》周刊201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将这些传染病视为全球变暖对公共健康造成的主要威胁之一。早在2005年,西班牙环境部就在一份文件中预测,适应气温更低、更干燥环境的病原体和亚热带中间宿主将进入西班牙。该文件作者说:“这些易导致西班牙发病率升高的存在中间宿主的疾病中,有些是通过蚊子(比如登革热和疟疾)或虱子(比如脑炎)传播的。”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实了自然平衡的脆弱性。人畜共患疾病已成为全世界的最新担忧。“虽然我们尚未具体研究人类疾病的数据,但野生动物疾病对公共健康来说已经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感染人类的病原体大部分源于野生动物。”科恩还列举了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例子说,“我们的结论表明,在人类和其他自然物种之间传播的疾病,可能会在北半球纬度更高的温带地区开始变得更普遍。”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