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发达经济体格局将改变
2020/11/25 | 作者 路透社 | 收藏本文
摘要:疫情暴发促使发达经济体推出大规模财政措施,今年以来G20国家宣布的刺激措施规模达到1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日本、德国及法国经济总量的总和。
经济学人智库发表报告称,经历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后,缓慢的经济增长、低通胀和高负债伴随着人口危机,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发达经济体的普遍特征;而疫后发达经济体“僵尸化”的情况将可能继续。报告指出,疫情暴发促使发达经济体推出大规模财政措施,今年以来G20国家宣布的刺激措施规模达到1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日本、德国及法国经济总量的总和。
这些财政措施帮助不少企业继续营运、员工继续就业且稳定金融市场,但同时将OECD(经合组织)国家财政赤字占GDP比例推高至平均17%。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债务与GDP的比例亦将上升至约140%(或人均1.3万美元)。
报告称,现时各国政府忙于应对疫情,以致无暇忧虑财政赤字,但债务问题始终要解决。不过,在疫情完结后,预计各国政府不会选择紧缩财政,因削减开支将消耗庞大政治资本,且疫情大流行表明,政府对公共服务(如医疗保健)的投资不足带来了严重后果。从税收角度看,加税可行但不足以有效减少财赤。
至于让主权债违约也应不会是选项。投资者继续相信美国及日本债券是最安全的资产,但一些经济较疲弱的南欧国家如意大利或西班牙,违约风险看来则较高。不过,报告指,在最坏的情况下,欧洲央行(ECB)也不会对区内国家袖手旁观。所有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对GDP的比率都在上升,过去投资者视债务对GDP比率达100%的国家主权债为高风险,现在可能比率达200%才视为高风险。
不过,报告认为,公共债务比例上升的新常态会带来风险,因政府提供的保就业补贴计划及支持措施令原本不盈利的企业能继续生存下去,影响生产力及创新,并增加“僵尸”企业的数量。倘若通胀意外上升,央行们将别无选择,只能以加息遏抑通胀。
相关报道
评论